張立群
摘 要: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這是做強品質群眾文化活動的機遇所在,也是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難點。本文結合筆者和縣文化館工作實際,對現階段基層群文工作的發(fā)展局限與發(fā)展方向作了一次調研,并形成如下報告。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 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182-02
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yè),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绷曋飨闹匾v話指出了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作為活躍在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肩負著文化輔導員、文化志愿者的雙重身份,既是一把衡量國家基本文化素養(yǎng)的標尺,又是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發(fā)展的風向標。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要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對于市民社會活動及其社會行為的影響,引導其良性發(fā)展。但是,眼下一些重復的、單調的、任務式的群眾文化活動難以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那么,認識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瓶頸以及如何破題,應該是基層群文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現階段基層群文工作的局限性
(一)活動規(guī)劃過于單調
許多群文工作者在每年初始就會有這樣的盤算:一月開展什么活動、二月做什么事情、三月……如此計劃一番,一年的工作就基本掌握在手,但這樣相似度高,類似于羊倌趕羊的活動模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工作要求,更難以讓群眾產生參與熱情,從而讓活動寡然無味。
(二)業(yè)務素養(yǎng)有待提高
因種種原因,基層群文工作者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其從事的工作又對專業(yè)水平、業(yè)務知識要求較高,需要經常性地更新知識儲備。目前,在基層群文工作者中存在著一種按老套路、用老辦法辦新事情現象,這就導致了群文輔導質量難以提高、難以再上新臺階,也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整體品質。
(三)經費保障時有不足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資金的保障。在基層,添置演出器材、道具等設備的資金來源基本靠財政撥款,器材設備損耗等情況又時有發(fā)生。雖然有時也接受社會的捐贈等,但這種捐贈的次數以及器材的數量甚少,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費困難的問題?;鶎尤罕娢幕顒娱_展的經費問題,是群文工作者一直面臨著,但又難以徹底解決的窘境。
(四)場地設置存在局限
當前,雖然基層文化活動場所的硬件設施、文化資源等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改善,仍存在場館面積、場地等方面制約,有些地方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出現一場多用、一門多牌現象,既是文化館(站)又是老年大學,又是美術館等等,那么在現有條件下怎樣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是對基層文化決策者的一種考驗。
二、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文工作
(一)用心與創(chuàng)新并行
馬鞍山市文化館、和縣文化館成功舉辦的周末大舞臺賽事講述了如何以用心、用創(chuàng)新理念去開發(fā)新活動,去讓舊活動綻放新魅力,這當中的一些經驗值得借鑒。
2016年,馬鞍山市“周末大舞臺”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已成功舉辦第七屆,形成文化品牌,傳播廣泛,運作模式成功。其2015年賽事主題是廣場舞大賽,今年主題是綜藝大賽,為了滿足廣大市民需要,馬鞍山地區(qū)群文工作者對演出節(jié)目、比賽形式、活動地點等方面作了深入摸底調查,并通過網絡征集等方式聽取各方建議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這也顯示了馬鞍山市群文工作者已意識并開始重視群眾文化活動重復性帶來的問題。和縣文化館作為三級基層文化館(2016年5月晉級為國家一級館),該館在最初接受承辦周末大舞臺和縣賽區(qū)賽事任務時就通過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做了大量摸排工作,在充分掌握了群眾需要后,以此為切入點,成功完成了多年周末大舞臺和縣專場工作任務,并多次受到上級表彰。例如:2013年第四屆周末大舞臺以廣場舞為主題,該館每晚都會派專人在和縣各廣場、院落對廣場舞參與人群、組織者、廣場舞表演模式等方面做詳細了解,在調查之后,輔導老師對調查結果表示驚訝,和縣廣場舞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文化館輔導、自發(fā)等模式已經迅速壯大,舞蹈動作、藝術表現力、表演服裝等已趨向專業(yè)化,但他們在喜愛和鉆研廣場舞技藝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問題,譬如如何把舞蹈與廣場舞有機糅合的問題,就需要專業(yè)廣場舞教師進行細致地輔導與梳理,等等。和縣文化館在發(fā)現這些問題后,派出專業(yè)教師和廣場舞骨干力量去合肥等地進行了系統學習,通過以一帶一、以一幫一的學習、輔導,和縣涌現出一批專業(yè)性強,受眾廣泛的廣場舞隊,如歷陽鎮(zhèn)阿梅廣場舞隊、烏江鎮(zhèn)祖玉梅廣場舞隊等。在承辦周末大舞臺之后,和縣文化館又趁勢承辦了和縣第一屆廣場舞大賽,如今和縣廣場舞大賽已舉辦三屆,多次入選省廣場舞賽事,并獲獎。和縣文化館通過幾年內對廣場舞的調研、賽事承辦等總結性梳理,已整合出一套成熟應對此項工作的計劃和方案,并通過各網站、新媒體宣傳報道館內活動信息,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用心與創(chuàng)新,是該館在承辦文化活動中游刃有余的法寶。
(二)提升素養(yǎng)與服務意識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專業(yè)性趨強,文化輔導員要隨時做好跟進輔導,不斷拓寬自身知識面,做到一專多能,以應對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提升文化輔導員的整體素養(yǎng)是和縣文化館非常重視的工作。該館通過安排工作人員去外地文化館掛職、“傳幫帶”、“青藍工程”等形式,去提高單位文化輔導員的綜合素質,隨時做到“預約即來、來之即輔、輔之即優(yōu)”。同時,該館還鼓勵職工外出學習充電,為有提高學歷訴求的職工提供多種學習便利。和縣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文化史,自古名人輩出,詩、書、畫等藝術門類的蓬勃發(fā)展一直是和縣人的驕傲。作為文化部門工作人員,既要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又要增加其他方面知識儲備,如音樂專業(yè)輔導員要適度了解一些書畫知識,在參與書畫展覽時,能夠簡單講解作品意向等等,此類工作對輔導員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提升。同時,和縣文化館不斷創(chuàng)新輔導工作服務方式,從以往的“端菜式”輔導,向現在的“點菜式”輔導轉變,不斷增強輔導員服務意識,做到群眾需要什么就講授什么、輔導什么。輔導員素質的提升與服務意識的增強,才能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質量有保證,整體水平才會提高。
(三)為經費制約謀出路
繁榮發(fā)展的文化活動是一項“燒錢”的事業(yè)。當前,很多地方開始嘗試通過冠名等形式讓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例如2015年和縣第三屆廣場舞大賽由置信臨港新城房企冠名,冠名費叁萬元,除了冠名以外,企業(yè)只在比賽現場搭建了簡易宣傳棚,用于對外宣傳,并未影響到賽事相關工作。同時這筆費用也基本滿足了賽事相關開支。在此之后該館又與種子酒等多家企業(yè)有過類似合作,此項增加的費用大大緩解了該館在舉辦活動中的資金壓力。除了開展相關活動出現資金缺乏等情況,作為非盈利單位,場館各項開支皆不容小覷,基層文化決策人可通過向上級機關申請、報告等多種形式解決,而且隨著國家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視和經費投入的加大,基層文化部門在此方面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小。
(四)積極應對場館掣肘
除了室內場館面積不足的掣肘,文化活動更需要室外場地,譬如能夠舉辦露天活動的大廣場,但這樣的場所往往不屬于基層文化單位,以和縣文化館為例,館內沒有大型室外活動場所,經過上級單位上報到縣委,經多次會議協商,終于獲得桃花塢廣場的使用權。這是積極應對的結果,也是比較成功的個例,其他地區(qū)遇到的難題雖各有不同,但通過積極主動工作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工作者在工作中應該充分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對于市民社會活動的良性引導和重要性,合理引導市民進行健康向上的文化藝術活動,減少市民沾染社會不良風氣的機會,譬如賭博等,是此項工作的意義之一,通過舉辦大型文化活動,讓市民參與其中充分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合理體現,也提升了市民對自我的認知,提高了市民整體素養(yǎng),這是這項工作的重要社會意義所在。如何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是群文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要一直不停思考、反思的重要問題。只有充分認識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才能切身考慮如何開展好,只要把功夫做到實處,考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把群眾文化活動引向更寬闊的視野。同時,鑒于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才能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更具魅力與豐富性,開展工作時應尊重各地域風俗習慣,發(fā)揚各地域特色,不可強求一致。
群眾文化活動的健康走向,既是讓我國加快邁入現代化國家的基礎,也是我國民眾體會幸福、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