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摘 要:作為當前中國藝術展覽方式的主要轉變方向,近年來,美術館展覽逐漸受到不同藝術領域藝術家的關注。而策展人則是美術館展覽的核心人物,通過美術館展覽的運作形式,能夠體現出策展人的藝術思想以及藝術水準。為確保美術管展覽能夠達到預期的藝術影響效果,需要對策展人的個人素質提出要求。本文主要論述了美術館策展人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對策展人應具備的素質進行分析,以供廣大研究人員參考。
關鍵詞:美術館展覽;策展人;地位和作用;素質
中圖分類號:J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164-02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娛樂項目以無法滿足人們高標準的生活需求。為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人們逐漸提高了藝術作品的接觸頻率,旨在陶冶自身的藝術情操。近年來,由于美術作品本身表現出的直觀的藝術思想易于人們欣賞和感受藝術魅力,所以美術管展覽受到人們的追捧。人們可以在美術館展覽中對藝術作品鑒賞,體會不同藝術家的人文思想。
策展人作為美術館展覽的關鍵性人物,需要對美術館展覽的方式、展覽的藏品以及展覽的藝術基調進行設計和管理,其自身的藝術水準以及專業(yè)素質直接影響著美術館展覽的質量。因此,為保證美術館展覽作品符合當前藝術流行的形勢,需要對策展人的專業(yè)素質做出要求。
二、策展人的地位和作用概述
從地位起源上說,“策展人”原本屬于一種協調性設置,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才陸續(xù)出現職業(yè)化的策展人,也相繼提出了專業(yè)性、藝術性、文化性等方面的限制需求。
策展人的常規(guī)工作是進行藝術展覽活動中的策劃、構思、實施和管理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美術產業(yè)的興盛,策展人的常態(tài)性地位得到了穩(wěn)固,并開始發(fā)揮積極性效應。
對于美術館展覽來說,策展人的地位和作用直接決定美術管展覽的質量以及對社會的藝術影響力。策展人的專業(yè)素質影響美術館藏品展覽是否滿足當前藝術潮流?;诓哒谷嗽诿佬g館展覽中的作用,美術館在藏品展覽階段,能夠依照原定展覽計劃執(zhí)行。通過策展人對當前國際社會中美術藏品藝術的流行趨勢進行把握,實現對美術館現存美術藏品藝術價值的評估。結合美術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融入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意,最終確定美術館藝術展覽的藝術形式以及藝術基調。策展人在美術管展覽階段,并不僅僅是對美術館藏品的展覽形式以及作品評價負責,同時需要為藝術展品對社會、文化、政治的影響負責,為人們的藝術思想進行啟發(fā)性的思索。
策展人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超越美術館藏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藝術藏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需要策展人的設計以及展示呈現。舉辦一次成功的美術館展覽,對于策展人的學術水平、藝術思想以及各方面的專業(yè)技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藝術展覽并不是藝術館工作人員做能夠處理執(zhí)行的。
美術館策展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藝術藏品展示所需的知識、藝術層面以及各種問題之間的協調處理能力,并不是具備傳統(tǒng)的企業(yè)管理能力或者社會人際關系即可。
三、美術館策展人應具備的素質
(一)具有多方面專業(yè)素質
美術館藝術展覽階段,策展人需要對藝術展覽的各個方面負責。即策展人對展覽的藏品內容以及藝術潮流進行思考,組織美術館工作人員對需要展覽的藏品分類整理,提高美術館藏品的管理效率。策展人需要對展覽的藏品進行挑選,通過對藏品所呈現藝術內容以及表達思想的分析研究,確定美術館藝術展覽的藏品種類以及數量。
根據藏品所涉及的藝術效果制定藏品的展示位置,策展人需要為每一幅藏品進行藏品內容的評論,并將藏品藝術思想在當前社會中各方面的影響傳達至藏品講解人員。
因此,美術館策展人需要具備豐富的美術館相關知識,并且熟練掌握美術史的演變過程。為使藏品能夠呈現出更加深刻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策展人具備高水平的相關學術理論知識。針對不同類型的美術藏品,策展人應通過明朗的藝術思想以及優(yōu)秀的文字駕馭能力為藏品撰寫評論內容。
近年來,隨著我國美術館展覽與國際藝術的接軌,需要策展人掌握不同國家的語言,加強我國美術管展覽藏品對于國際藝術的影響力度,提高其傳播效率。由于美術館展覽接待的人員來自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需要策展人擁有加強的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公共協調能力,確保美術館展覽能夠順利的展開。
另外,美術館策展人需要對國家文化部中與藝術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熟悉,同時了解社會拍賣行業(yè)的行規(guī)。應具備社會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把控能力,和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
為使美術館展覽的內容豐富多彩,需要策展人對古代以及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較強的了解。例如文學、詩歌、繪畫以及雕塑。進一步對當前社會甚至國際中的藝術潮流進行把握,提高策展人對當代藝術的判斷力。
(二)擁有梳理傳統(tǒng)的意識
就策展方面而言,梳理傳統(tǒng)的意識需要策展人對藏品實現系統(tǒng)全面化的收藏賞析,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相關知識運用。
美術館展覽工作需要策展人具備對珍貴收藏品的收藏意識,對收藏機制進行規(guī)劃化處理,確保美術館能夠正常穩(wěn)定的運營。合理化的藝術典藏是地方區(qū)域性美術史的體現,也是當地古代文化演變的證據,是美術館獨有的特色,也是美術館藝術價值的保證。美術館在藏品的收集階段以及藏品修復階段,需要設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確保藏品的藝術價值不被破壞,反而言之,藏品的藝術價值直接決定美術館在藝術界中的地位。
為使美術館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需要在策展過程中根據美術館自身的特點以及藏品的藝術價值,確定美術館特色化的運營發(fā)展方向。
美術館策展人員應利用當地美術史的相關知識加強藏品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聯系,追求傳統(tǒng)藝術的價值體現,促使美術館藏品的藝術價值得到二次升華。
(三)把握當前時代的動態(tài)
美術館策展人員需要對當代藝術發(fā)展流行的規(guī)律進行全面的把握,需要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實現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以及分析,需要策展人員對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階段層面不斷的探索。美術館展覽過程中,通過觀眾對藏品的藝術思想的感受,加快了藝術思想的傳統(tǒng)性以及教育性,促使美術館的觀眾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關注力度。
客觀上,把握當前時代的動態(tài)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流行元素和藝術趨勢的結合。例如,在國際社會中,為推動城市旅游以及相關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相關政府通常在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或者美術館舉行與城市文化相關的大型展覽活動,讓國家的來訪者認識和了解本國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及文化思想;策展人提出相關方案的過程中,要分別考慮現有資源、融合資源和趨勢資源三個方面,融合資源的挖掘潛力很大,它和趨勢資源之間體現出跨越式的關系。
(四)文化繼承和傳播的責任感
不可忽視的是,中國現代藝術近年來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為原有的藝術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更加科學的分工、細化,并給予美術館運營模式突出了“系統(tǒng)性”優(yōu)勢。
在文化思潮日益繁雜混亂的形態(tài)下,“策展人”是一個很好的文化繼承和傳播媒介,這一方面是源于策展人在文化領域較為便捷的身份,使他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文化物質和空間。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策展人有各自的體系歸屬,這可以保障他們在多元文化體系中確立各自的責任。
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當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之間的觀點隔閡,當代藝術對于社會、空間、人文等思考更趨于多領域交叉,以“混搭”和“跨界”的風格突出自身的“親民性”,變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傳統(tǒng)藝術自身的“一脈相傳”構筑了屬于自身較為強烈的圈際效應,如一些美術館收藏的傳統(tǒng)國畫、書法等作品,存在一種“跨越時空”的隔閡感,如何將其轉化為市場價值,則取決于美術館的文化意識傾向,或者,更多的是策展人的文化責任意識。如果作為策展人不重視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那么或出現文化藝術的斷層和沖突,或表現為脈絡不清,提供不了良好的現代突破口。
因此,以專業(yè)性為基礎展開策展人的多方位文化熏陶是十分必要的,每一個策展人都應該具備傳統(tǒng)文化氣質,并在塑造一定比例的本土文化身份,以此在工作中修正對中西方藝術的偏見。
四、結語
綜合近年來國內美術館在市場運營中的表現,商業(yè)性的成分在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藝術性的釋放,不乏一些“粗制濫造”的展覽,如內容雜燴、主題模糊、圖像泛濫等,僅僅是借用了美術館空間和展覽形式,這類現象在受到抨擊中又不免牽涉到尚不完善的“策展人”制度。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現代美術館經營理模式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也客觀上限制了策展人的發(fā)展空間,因此要以“因地制宜”的思想展開中國美術館策展人的開發(fā)、培養(yǎng),尤其突出個人的學術立場和藝術堅持,成為推動美術藝術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呂宏偉.論公立博物館、美術館策展人的地位和作用[J].德州學院學報,2014(S2).
[2]張苗苗.美術館策展人:從“展覽制造者”到“文化傳播者”[J].美術觀察,2014(03)
[3]劉權.策展人:美術館的“總導演”[J].走向世界,2013(30).
[4]張苗苗.“策展人”與“美術館策展人”——從全國美術館策展人培訓班談起[J].美術,2013(03).
[5]蔡東馳.反思公立美術館策展人制度建立與“主動”策展機制在當下的意義[J].大眾文藝,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