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普
摘 要:窯洞是黃土高原的主流民居類型之一,具體到陜西省,其分布范圍遍及秦嶺以北大半個省區(qū)。不同的地形地貌伴以靠崖窯、地坑窯、錮窯等窯洞類型,平面布局有一字形、L形、窯院等。陜西窯洞民居適應當?shù)氐臍夂?、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自然環(huán)境要素;傳統(tǒng)社會的風水思想、生活習慣等因素又制約著窯洞民居平面布局、空間處理以及建造程式的地域特色;經(jīng)濟實力則直接決定窯洞民居的建筑規(guī)模及細部裝飾的華麗程度。
關鍵詞:陜西;窯洞;分布;民俗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144-01
一、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所依據(jù)資料主要為文獻資料與實地調查資料兩種。文獻資料主要來自地方志,明清以降所修地方志的風俗志部分載有傳統(tǒng)民居的相關資料,建國以來新修地方志的城鄉(xiāng)建設志、民俗志兩部分皆載有傳統(tǒng)民居方面的資料。對保存較好的窯洞民居進行拍攝,所得照片資料在窯洞建筑風格、建筑式樣等表達上可補文字表述的不足。
二、陜西窯洞的景觀特征
靠崖窯,系天然土壁上向內開挖形成的券頂式橫洞,需具備可倚靠的地形與適合的土質,適應黃土高原人民生產生活、風土民俗以及自然地理環(huán)境而逐步發(fā)展形成。土窯洞內部多呈一字形,也有為了擴大輔助面積在土窯洞窯壁掏挖各種形態(tài)的壁龕耳室形成L形抑或十字形窯洞的情形。窯臉有拱形與長方形兩類,拱形者概括起來又有三心圓拱、尖拱、半圓拱、雙心圓拱、橢圓形拱、拋物線拱等類型。地坑窯為橫穴與豎穴之結合,在黃土塬區(qū)干旱地帶地下水位較深的平地向下挖一深約十米的矩形深坑,再向四面的人造土崖橫向挖掘窯洞。俗謂:“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只聞雞犬聲,院落地下藏?!睆拈_挖到建成需經(jīng)過選地、挖界溝、整窯臉、畫窯券、挖窯、修窯、上窯墹子等步驟①。
錮窯,以土坯或磚石發(fā)券砌筑而成的窯洞,由于其為平地而建而不依靠黃土山崖,又稱“四明頭窯”。錮窯的砌筑需經(jīng)過平地形、掏馬巷、壘平樁、揉旋、合口、壓頂、墊背等多道工序②。錮窯構成元素與靠崖窯、地坑窯相同,區(qū)別除過所用建筑材料外,還在于其不需要依賴天然的山崖,亦無需修造人工土崖。
柳笆庵,一種特殊形式的錮窯,主要建筑材料便是當?shù)厮a沙柳、沙土。構筑方法為先筑土墻,在兩側土墻上部內側相對開多道槽,將粗沙柳條捆扎成直徑約15到20厘米的柳條笆子,再將柳笆圈成半圓形,兩頭分別插入兩堵土墻的相對槽內,縱距1.5米架插一道拱形柳笆,用粗柳條或柳笆縱向將各拱形柳笆捆扎聯(lián)系,上搭鋪柴柳茅草,白粘泥覆蓋抹頂,正面安以門窗。
三、陜西窯洞的平面布局
一字形系最簡單、最常見的靠崖窯平面布局方法。每戶3~5孔窯洞并聯(lián)起來,有單間布置法,也有“一明兩暗”和“一明一暗”格局,即在窯與窯之間的上穿過洞,將兩孔或三孔窯洞打通,暗窯只安窗戶不安門。單窯使用時,一孔窯洞通常被分成前后兩部,前堂作起居室與廚房使用,后室作臥房及儲藏之用。居正中者稱“中窯”,系主居室,供長輩居住,兼會客、廚房;兩邊窯稱“邊窯”,供晚輩居住及作儲物間使用。
四、陜西窯洞民居的形成機制
傳統(tǒng)民居依賴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而存在,其形式與風格的形成有一個對地理環(huán)境適應的過程,主要表現(xiàn)在住居選址與所用建筑材料等方面,陜西窯洞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得頗為明顯。正如法國人文地理學家白呂納所云:“最能表示房屋對地理環(huán)境的依賴的,總要算是農村房屋和孤立房屋了?!雹蹅鹘y(tǒng)社會,自然地理環(huán)境往往深深地影響到聚落的選址與分布,也包括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風水思想、經(jīng)濟水平及生活習慣的影響。
五、結論
(1)陜西窯洞民居的分布范圍覆蓋秦嶺以北的大半個省區(qū)??垦赂G南界起于秦嶺北麓,北界止于陜北長城一線,廣布于陜北高原、關中平原的溝渠山峁地帶;地坑窯集中分布于渭北旱塬地帶,以咸陽分布最為集中;錮窯的主要分布區(qū)域在陜北榆林、延安兩市的河谷平坦寬闊之地,渭北旱塬也有少量分布;陜北高原西北邊沿長城一帶的榆陽區(qū)、靖邊、神木等區(qū)縣的北部為風沙草灘地,有柳笆庵分布;(2)陜西窯洞尤其是靠崖窯、地坑窯以生土作建筑材料,石錮窯就近取石,是適應當?shù)貧夂?、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產物;(3)陜西窯洞的平面布局、空間處理、建造程式的地域特色受禮制思想、風水思想、生活習慣等要素制約;窯洞的建筑規(guī)模、裝飾考究程度直接與經(jīng)濟實力相關。
六、問題與建議
要滿足現(xiàn)代人的生活需求,要做到以下幾點方可:其一,縮短進深,增大開窗,擴大采光面積,并將窯壁刷白,解決光線昏暗的問題;其二,設置通風煙囪,安裝換氣扇等裝置,解決通風不暢的問題;其三,合理規(guī)劃,避免浪費耕地資源;其四,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加強窯洞結構強度,消除安全隱患;第四,要為現(xiàn)代生活用具與設施(如淋浴、抽水馬桶等)留出合適的位置,處理好給水排水。
注釋:
①李秋香.窯洞民居的類型布局及建造[J].建筑史論文集,2000(02):152.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中國傳統(tǒng)民居類型全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210.
③白呂納(法).任美鍔,李旭旦(譯).人地學原理[M].南京:鐘山書局,19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