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晨希
摘 要:萬樹是清初詞壇一位重要詞人,更是戲曲界中一位重要的戲曲家。他才情卓絕,著作頗豐,但大多散佚,戲曲僅余《擁雙艷三種曲》。本文就萬樹所余的這三種曲,來探究這位大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特征,肯定其思想上對“主情說”的繼承與追求,在人物塑造上對才、貌、德的推崇,以及對于情節(jié)設定時恰當奇巧的誤會與巧合安排、靈活應用省略法,語言上追求文辭與曲律的雙美實踐。進而肯定其對吳炳的繼承與發(fā)展,明確其價值及影響。
關鍵詞:萬樹;擁雙艷三種曲;藝術特點;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064-02
萬樹,清初陽羨詞派的一位重要詞人,同時也是清初一位重要的戲曲家。他一生失意坎坷,卻才華卓絕,著作頗豐,詞作大量保留,但戲曲卻大多散佚。戲曲存目僅余三種,《空青石》《念八翻》《風流棒》合稱《擁雙艷三種曲》。目前學界對其研究大多集中在存目較多詞作及《詞律》上,作為清初重要的戲曲家,對萬樹的戲曲研究近些年引起了學界的注意。本文即對《擁雙艷三種曲》的藝術特色加以分析,從而探析萬樹戲曲的價值及影響。
一、萬樹及其戲曲創(chuàng)作概況
萬樹,字紅友,又字花農(nóng),號山翁,明末清初常州府宜興縣人。陽羨詞派中的重要詞人,也是一位重要的戲曲家。幼年曾教養(yǎng)于其舅——明末戲曲名家吳炳的家中,故自幼耳濡目染,特別擅長戲曲,曾著雜劇、傳奇二十多種。①
萬樹一生失意,經(jīng)歷坎坷。少年喪父,中年又接連遭遇母死、女喪、妻亡。一生未歷仕宦,漂泊無定,早年時有濟世壯志,并喜游俠,而隨著年紀增長,壯志漸趨消磨,心灰意冷。后人生軌跡輾轉南北,晚年入兩廣總督吳興祚幕府,備受器重,并在此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戲曲作品,進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因有相同的愛好,萬樹還再此結交了吳炳鈞、呂洪烈、吳棠禎等人,彼此交流頗多,眾人不僅為萬樹作品作序點評,而且備受尊重的萬樹在這些文人中充當“領袖”的角色,與眾作家共同切磋傳奇創(chuàng)作。
萬樹一生著述頗豐,據(jù)《嘉慶宜興縣舊志》載“所填樂府凡二十余種?!伞对~律》二十卷?!小抖研鯃@集》、《香膽詞》、《花農(nóng)集》《璇璣碎錦》、樂府十六種、《左傳論文》行世,其《詞律》已采入《欽定四庫全書》”②,可惜許多作品已經(jīng)散佚,戲曲作品中雜劇已全部亡佚,傳奇僅余《風流棒》、《念八翻》、《空青石》三種,合稱《擁雙艷三種曲》現(xiàn)可看到的版本是康熙二十五年粲花別墅刻本,收藏于國家圖書館。
二、萬樹戲曲作品及藝術特點
萬樹一生創(chuàng)作過二十余種傳奇和雜劇,今僅存《擁雙艷三種曲》,即《風流棒》、《念八翻》、《空青石》三種。
三種曲都是才子佳人愛情戲,雖情節(jié)各異,但結局都是一生配二旦?!讹L流棒》講述的是荊瑞草因見才女謝林風題詩四壁,于是不顧科考,追舟而去,又遇到諸多巧合,結識倪菊人,歷經(jīng)種種波折之后,終于喜得二美人歸的故事?!犊涨嗍啡珓?卷29出,已空青石為紐帶展開悲歡離合,演繹了鐘青和肯珊然、鞠書仙二女戀愛之事,一夫兩妻共慶團圓?!赌畎朔分心兄魅斯菘乱虿湃A與祝鳳車相互欣賞而生情愫,又因感阮霞邊之深情而定下婚誓,并在坎坷面前堅守自我,克服來自政治斗爭、惡徒侵害的阻礙,最終云開日出。
雖然從題材上來看,才子擁二美之風流韻事的立意較為局限,既不高尚,也不新穎。但是其也是建立在延續(xù)傳統(tǒng)之上又有所新變,在其藝術特點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及價值體現(xiàn)。
(一)對“情”的繼承與追求
萬樹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很注重對“情”的表現(xiàn),這與他少時得到吳炳的言傳身教不無關系。明中葉以后,一些進步思想家和戲曲家選擇“情”作為沖破“理”的突破口,“主情說”應運而生。前有湯顯祖的“至情說”,后有吳炳的“情郵說”。萬樹的《擁雙艷三種曲》就延續(xù)了明末對于“情”的宣揚基調,在追求更為奇絕的情節(jié)效果時不忘對“情”的渲染。
《風流棒》中,開端處荊瑞草見到謝林風的題詩,感嘆女子有此才情且憐惜其處境,從而產(chǎn)生了傾慕之情,竟放棄考試追訪謝女,完全置功名于度外,后來謝林風嘆曰:
“為我一事,至于寫壞試卷,丟棄科場,真是人間情種。”③
劇中荊瑞草對倪菊人是在危難中由感激進而萌發(fā)真情,愛其才貌與品行,又在對方一再相惜相救中升華了感情,他為此不顧一切地追到南疆并相思成疾。這無不是體現(xiàn)對“情”的推崇與追求?!犊涨嗍分心兄魅斯娗嗟囊欢握撌鲇绕淠芨惺艿綄Α扒椤钡母甙海?/p>
“自古多情者方為大丈夫,便是為圣為賢,忠臣孝子,定要是個有情之人方做得來……那周文王難道不是個大丈夫,你看他為這一個女人,不得時輾轉反側,得了時琴瑟鼓鐘,乃是千古來第一個情種?!雹?/p>
這也難怪學界都道是“鐘青”與“鐘情”、“情種”諧音。《念八翻》更是如此,虞柯未曾與鳳車謀面,卻因看到他對《漢書》的批注而一往情深,大訴衷情,至情至真,難以自持,而阮霞邊讀了虞柯的《玉壺樂府》之后,被其才情傾倒,勇敢地向虞柯表達愛慕之情。這種對情的渴望,對愛的呼喚正是顯示出沖破禁錮的勇氣和決心,也正是這許多的對“情”的表達,才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萬樹對“情”的理解,對“情”的繼承與追求。然而,萬樹對“情”的極力贊頌雖繼承自“至情說”與“情郵說”,但卻未能達到這二人的高度,分析原因,最重要的是萬樹生活在相對安逸太平的清初,思想上對理的反抗與沖突沒有那樣激烈,對情與理的理解上與二人不盡相同。而且在情節(jié)上追求奇巧及受政治沖突等客觀因素客觀上沖淡對情的展現(xiàn),弱化了“情”對情節(jié)的推動發(fā)展。
(二)塑造人物形象對才、貌、德的重視
《擁雙艷三種曲》成功塑造了生、旦、凈、外、丑等多種角色,人物類型豐富,形象飽滿。其中的男女中人公雖各有特色,但又有其共同的一些特征,那就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時對其才,貌,德的追求與刻畫。
他筆下的男主角荊瑞草、虞柯、鐘青等“生”角,不僅是才子書生,出生于書香門第或官宦世家;更是率真磊落,厭惡世俗功名,鐘情才女,癡情而又癲狂;而且最終都功成名就、終娶佳人。這三位男主角無一不是作者對于才、貌、德有意的刻畫與追求。
三劇中均有兩位女主角,她們身份差別很大,有大家閨秀,也有孤兒,風塵女子等,但是他們共同的是都是才、貌、德的集合體。這些女子均才高貌美,知書達理,德行賢淑。她們提筆千言,文采斐然,讓劇中才子們大為觸動而心生愛慕,一改才子佳人劇中佳人慧眼識才的俗套,劇情皆是由佳人才華引得才子魂牽。《風流棒》中的謝林風的題壁詩、《空青石》中步珊然的一首小詞、《念八翻》中祝鳳車的批閱文字都引發(fā)了才子的愛慕。吸引男主人公的不僅是貌美,更是女子的才高與德馨。她們不再是空有美貌的花瓶,而是才、貌、德俱備,具有鮮明的女性自主意識、過人的膽識、以及敏銳的洞察力與判斷力的完美佳人。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塑造人物時的一大匠心。
當然,在人物塑造時作者不僅對主人公做正面的刻畫,還通過了許多反面人物的貌丑才虛德偽來進一步反襯,使得才子佳人形象更加鮮明。
(三)對情節(jié)的奇、巧的安排
萬樹戲劇的結構歷來為人稱道,其構思精巧細密、情節(jié)曲折出奇,善于省略,充滿了巧合與誤會。梁延楠曾言萬樹劇作結構“于極細處,皆能穿插照應”④。
首先,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本身使得戲曲故事情節(jié)起伏跌宕,因情之深之至,巧合與誤會才能進一步促進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升華。其次,就是萬樹在誤會與巧合設置上的“奇”與“巧”,推動傳奇情節(jié)的發(fā)展。《空青石》中,全媽媽誤把鐘青交給她的空青石給鞠家引發(fā)誤會,引出下文各個案要關節(jié)。后來,鐘青與曲善打鬧時不慎遺落詩箋,又是這番情事的關鍵?!讹L流棒》一劇更是各種誤會穿插起來的。荊瑞草因慕林風才情,將其詩及自己的和詩寫于試卷之上,林風之舅恰為閱卷官,欲為外甥女作伐,書信卻誤予童同綽。荊生誤將詩箋獻于賴家官船。而此后的一系列誤會與巧合也都是在此基礎之上,誤認菊人為小姐能文而心動;在園中遇見能文以為林風,驚其貌丑而逃婚;托名童同綽往賴府求婚,得真相后再次逃婚;賴公因賓客俱到將冒荊生之名來的童同綽招與能文。如此種種巧合誤會,雖是作者有意,但自然順當,求奇求巧又不違情理,波瀾橫生,沖突迭起,大膽想象,揮灑自如絲毫不見刻意,可見其文思細密。同時,萬樹對于情節(jié)及戲劇沖突的精準把握,使得他善于省略許多旁枝末節(jié),進而許多關鍵性的戲劇場面得以鋪陳,最終更加深了情節(jié)奇巧帶給觀眾的緊張曲折的審美體驗。
(四)對曲律與文辭“雙美”實踐
萬樹詞才歷來被人推崇,他對文辭的把握能雅俗兼?zhèn)?,雖富麗堂皇卻毫無脂粉氣,本色當行,流暢順當。文士之語雅致,粗人之詞通俗,邪惡之人滑稽等都看得出其對語言設置上的周全,設置角色唱詞上的區(qū)分度,又達成表現(xiàn)人文才情與適應舞臺演出需要一致性的要求。
曲為詞余,對于曲律,萬樹繼承元曲傳統(tǒng),以嚴守格律著稱。他以遵北曲為正,用作品表達對元曲的尊重和繼承發(fā)揚。善填難詞,同時又富于變化,敢于運用險韻,使“韻險而語俊”⑤,不落俗套。吳秉韻就曾在《風流棒》第二十出《述情》中“空教清淚胭脂染,乍喚醒江郎睡魘,除非是好夢重飛入畫簷。”評論到“觀其用險韻,自然穩(wěn)當處真如利刃劃口。”⑥可見其對于曲律藝術高超水準的把握。在整個傳奇發(fā)展逐漸世俗化、昆腔寥落的大時代背景下,“對于聲律肯下細密功夫者,一時尚無人可與抗手”⑦的萬樹堅持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追求,嚴謹?shù)貙Υ桑瑫r也積極順應演出需要,自覺將文辭語言多樣化、通俗化,做到雅俗兼?zhèn)?,這正是源于他對“雙美”的一種堅持與追求。
三、萬樹戲曲的價值及影響
萬樹作為清初重要的戲曲家,其作品雖有許多思想以及情節(jié)上的狹隘,但是仍然不能忽視其價值及影響。
萬樹戲劇的才子佳人題材,反映出當時文壇與社會的整體環(huán)境和風貌,也是順應當時社會的風潮,其中對于官場腐敗及科舉亂象的反映也幫助萬樹發(fā)泄了心中苦悶,展示其經(jīng)歷。加之個人突出的才華,在情節(jié)設置、文辭曲律等方面的努力斟酌,使作品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更重要的是,萬樹戲曲是對于吳炳戲曲的繼承與超越,早期的作品具有明顯模仿吳炳《粲花五種曲》的痕跡,吳梅曾提到:“陽羨萬紅友樹為石渠之甥,其詞學即得諸舅氏,所作《擁雙艷》三種,世稱奇構,實皆石渠之余緒耳?!雹岬诤笃?,萬樹戲曲在情節(jié)構思、音律曲辭方面的進一步精進,使得其在繼承基礎上有所超越。萬樹在吳府創(chuàng)作了多部戲曲作品,并在他的帶動下,吳棠禎、吳秉鈞、吳洪烈、呂師濂等人紛紛研習和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戲曲,形成一個創(chuàng)作群體。而且吳興祚對萬樹作品的資助及家班演出,推動昆曲成為嶺南曲壇的主流,對于清初嶺南戲曲的繁榮與傳播影響至巨。
萬樹才華橫溢,著述豐富,在清初詞壇曲苑,卓然大家。但其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前承臨川、吳炳之長,下啟吳府創(chuàng)作群體之盛,其藝術成就及歷史影響不容忽視。雖然他的戲曲一直被詞作的盛名隱蓋,而且作品多散佚,但是相信隨著學者們的不斷關注研究,會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和接受。
注釋:
①萬樹錄有名目的劇曲有:《三茅宴》《玉山庵》《青錢賺》《珊瑚珠》《焚書鬧》《舞霓裳》《駕東風》《藐姑山》《十串珠》《玉雙飛》《金神鳳》《黃金甕》《資齊鑒》《錦塵凡》《空青石》《念八翻》《風流棒》,多散佚,今僅存后三種,總名《擁雙艷三種》。
②寧楷等:《嘉慶宜興縣舊志》,清同治八年刻本。
③萬樹《風流棒》中第八出《疑妄》。
④萬樹《空青石》第二出《脅石》
⑤梁延楠:《曲話》卷三
⑥王驥德.曲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⑦《風流棒》第十二出《述情》眉批
⑧周貽白.中國戲曲史長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⑨吳梅.讀曲記[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萬樹.擁雙艷三種曲 [M].清康熙二十五年粲花別墅刻本.
[2]梁廷楠.曲話.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八)[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
[3]王驥德.曲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4]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5]胡世厚,鄧紹基.中國古代戲曲家評傳[M].長沙: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6]朱麗霞.文人游幕與清初戲曲——兼論萬樹詞人與戲曲家身份[J].蘇州大學學報,2013.
[7]吳春彥.才子情思與吳炳、萬樹的傳奇創(chuàng)作[J].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