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理+吳小美+何東兵
摘要:為了摸清江蘇省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種類、分布狀況、出草規(guī)律、草相變化、防除情況等,通過倒“W”形九點取樣法對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有29科99種,日本看麥娘、菵草、豬殃殃、看麥娘、稻槎菜、硬草、繁縷、大巢菜、薺菜、澀薺、野老鸛草、牛繁縷、早熟禾為該地區(qū)主要危害性雜草,其中菵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為麥田雜草群落優(yōu)勢種。不同地形區(qū)域雜草種類和優(yōu)勢種不同。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由20世紀90年代初以看麥娘、日本看麥娘和豬殃殃等為主演變?yōu)橐匀D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為主,稻槎菜、硬草、繁縷等發(fā)生較重。出草高峰集中在小麥播后15 d左右,具體到鎮(zhèn)江來說11月底至12月上旬為雜草發(fā)生高峰期。針對鎮(zhèn)江本地雜草發(fā)生情況,制定了以土壤封閉和莖葉處理相結合的防控技術方案。
關鍵詞: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種類;草相變化;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S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35X(2016)03-0017-05
Preliminary Report on Weeds Infesting Wheat Fields of Zhenjiang City,Jiangsu Province
ZHU Youli,WU Xiaomei,HE Dongbing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Zhenjiang City,Jiangsu Province,Zhenjiang 212009,China)
Abstract:The species,distribution,germination,characteristics,and control status of weeds in wheat fields in Zhen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sampling nine plots according to an inverted W-pattern. Weeds in Zhenjiang city belonged to 99 species of 29 families. 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 Fernald,Galium aparine,A. aequalis Sobol,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Sclerochloa dura (L. ) Beauv.,Stellaria media (L. ) Cyr.,Vicia gigantea Bge.,Capsella bursa-pastoris,Cardamine hirsuta L.,Geranium carolinianum L.,Malachium aquaticum,and Poa annua L.,were the most harmful weeds in this area. A. japonicus,B. syzigachne,and G. aparine were the dominant weed species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wheat. The weed spectrum and dominance of species varied among administrative areas and with topography. A. aequalis,A. japonicus,and G. aparine were the most harmful weeds in the 1990s,but in this survey the list included A. japonicus,B. syzigachne and G. aparine;L. apogonoides,S. dura. and S. media (L. ) also caused serious crop damage. The peak of weed germination ocurred at about 15 days after wheat sowing. In Zhenjiangs wheat fields,weed-seed germination peaked at the end of November to early December. For local weed occurrence of Zhenjiangs wheat field,a strategy for combination of pre-emergent and post-emergent treatment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Zhenjiang City;wheat field;weeds species;change of weed characteristics;control strategy
麥田雜草一直是威脅小麥生長、阻礙糧食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1-2]。鎮(zhèn)江市小麥種植面積757萬hm2,雜草危害面積4.49萬hm2,其中草害嚴重的面積超過0.095萬hm2,每年因草害減產1.78萬t。20世紀80—90年代鎮(zhèn)江市植保站在江蘇省科委項目支持下對本地區(qū)麥田主要害草的種類、分布范圍、發(fā)生和危害損失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3-4];但由于生產方式的改變[5]、耕作制度的調整[6-7]以及除草劑選擇壓力[8-9]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麥田雜草草相和優(yōu)勢草種的群落組成也在不斷發(fā)生演變。
2014年根據江蘇省植物保護站統(tǒng)一部署,鎮(zhèn)江市植保植檢站聯合轄區(qū)植保站對該市麥田雜草種類、分布狀況、出草規(guī)律、用藥情況等進行了調查,進一步分析雜草防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指導全市麥田雜草防除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草相調查
2014年5月間(麥田雜草生長后期),在全市范圍選取有代表性的11個鄉(xiāng)鎮(zhèn)32個鄉(xiāng)政村290塊麥田(面積667 m2以上),采用樣方計數法進行調查。其中新壩鎮(zhèn)、八橋鎮(zhèn)、寶華鎮(zhèn)、界牌鎮(zhèn)、訪仙鎮(zhèn)屬于沿江地區(qū),白兔鎮(zhèn)、邊城鎮(zhèn)屬于丘陵地區(qū)。
1.1.1 取樣方法 采用倒置“W”九點取樣法,每個樣點取9個樣方,樣方面積為0.25 m2,分別記載樣方中所有雜草種類、數量。
1.1.2 計算方法 在對樣方取樣數據進行處理時,運用平均密度、相對頻度和多度3個參數,其計算方法:平均密度=(全部樣方的某一物種數)/樣方全部面積;頻度=某一物種在調查樣方內出現的頻率;相對頻度=頻度/總頻度(各物種頻度之和);多度=每一物種數(全部樣方中)/全部樣方總物種數。
1.2 出草規(guī)律調查
調查地點在榮柄鹽資源保護區(qū)鎮(zhèn)江稻麥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的稻茬麥田,于小麥播后(11月10日)至4月每隔7 d采用拔草法觀察取樣點(1 m2)內雜草的出土情況并將其拔除,記載禾本科和闊葉草出土數量和時間。
2 結果與分析
2.1 雜草種類
調查結果,該地區(qū)麥田雜草共有99種,分屬29科,科屬具有多樣性。其中禾本科18種、菊科21種、蓼科8種、豆科7種、玄參科6種、十字花科5種、傘形科3種、石竹科3種、紫草科2種、旋花科2種、毛茛科2種、報春花科2種、薔薇科2種、大戟科2種、車前科2種、桔???種、唇形科1種、茜草科1種、藜科1種、牻牛兒苗科1種、???種、葡萄科1種、木賊科1種、香蒲科1種、茄科1種、鴨跖草科1種、蘿藦科1種、澤瀉科1種(表1)。
2.2 樣方計數法結果分析
從全市范圍來看,多度在10%以上的雜草有菵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其0.25 m2平均密度達10株以上;多度在5%~10%的有看麥娘、稻槎菜;多度在1%~5%的雜草有硬草、繁縷、大巢菜、薺菜、澀薺、野老鸛草、牛繁縷、早熟禾;其他雜草多度在1%以下。由此可見日本看麥娘、菵草、豬殃殃、看麥娘、稻槎菜、硬草、繁縷、大巢菜、薺菜、澀薺、野老鸛草、牛繁縷、早熟禾為鎮(zhèn)江市主要危害性雜草,其中日本看麥娘、菵草、豬殃殃為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優(yōu)勢種群(表2)。
2.3 不同地區(qū)優(yōu)勢種
不同行政區(qū)域雜草種類有所區(qū)別。綜合相對頻度和多度分析,丹陽市麥田雜草主要是菵草、日本看麥娘,其次是豬殃殃、大巢菜和硬草;揚中市主要是菵草、稻槎菜、日本看麥娘、豬殃殃,其次是早熟禾、野老鸛草、牛繁縷和蛇床;句容地區(qū)的豬殃殃、菵草、日本看麥娘可視為優(yōu)勢雜草種群,以黏毛蓼為主的雙子葉雜草不斷上升,看麥娘下降為本地次要草害,豬秧秧、大巢菜也呈下降趨勢[10]。
不同地形區(qū)域雜草種類和優(yōu)勢種不同。句容沿江地區(qū)麥田雜草的種類較少,共有8科13種,豬秧秧為該地區(qū)麥田雜草的優(yōu)勢種群,菵草、碎米薺、野老鸛草、看麥娘、硬草為沿江地區(qū)的主要雜草;丘陵地區(qū)麥田雜草有12科24種,日本看麥娘、菵草和豬秧秧為該地區(qū)優(yōu)勢雜草種群,通泉草、野燕麥、鵝觀草等為主要雜草;赤山湖圩區(qū)麥田雜草種類較多,共有31 種,隸屬14 科,日本看麥娘為赤山湖圩區(qū)麥田內的優(yōu)勢雜草種群;看麥娘、黏毛蓼、菵草、豬秧秧、碎米薺、通泉草為該地區(qū)的主要雜草[10]。揚中沿江麥田雜草共12個科27種,其中禾本科優(yōu)勢種雜草為日本看麥娘、菵草、早熟禾,闊葉雜草為稻茬菜、豬殃殃。
2.4 草相變化
由于生產方式的改變[5]、耕作制度的調整[6-7]以及除草劑選擇壓力[8-9]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麥田雜草草相和優(yōu)勢草種的群落組成也在不斷地發(fā)生演變。20世紀80—90年代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以看麥娘、日本看麥娘和豬殃殃等為主[4,11];20世紀90年代末調查顯示丹陽句容丘陵麥旱連作區(qū)以豬殃殃、大巢菜、波斯婆婆納等為主,揚中丹徒沿江麥稻區(qū)以硬草、棒頭草為絕對優(yōu)勢種[12]。2009年左右調查顯示句容丘陵山區(qū)麥田菵草為主要雜草,其次有日本看麥娘、看麥娘、牛繁縷、豬殃殃、大巢菜等[13];丹陽植保站在藥劑篩選時發(fā)現田間雜草種群以菵草、看麥娘、硬草、豬殃殃、婆婆納、大巢菜、薺菜為主,邊緣分布較多早熟禾[14];揚中市小麥田以菵草、硬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稻槎菜為優(yōu)勢雜草[15]。本次調查顯示鎮(zhèn)江麥田雜草優(yōu)勢種為菵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其次看麥娘、稻槎菜、硬草、繁縷、大巢菜、野老鸛草、早熟禾等發(fā)生較重。
20世紀90年代鎮(zhèn)江防除麥田禾本科雜草以綠磺隆、甲磺隆及其復配劑為主[11],防除闊葉草主要使用二甲四氯等,綠磺隆等對菵草及二甲四氯對豬殃殃等效果均較差,加之后期菵草、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草對精唑禾草靈等藥劑產生抗藥性[9],菵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等逐漸成為該市麥田主要雜草,硬草、早熟禾等一些抗性雜草的發(fā)生也日趨嚴重。三熟制改兩熟制的生產方式和稻麥連作、淺耕等耕作措施的改變也促成了麥田雜草的不斷演變。
2.5 出草規(guī)律
麥田雜草與小麥共生期長,經過跨年度的越冬階段,因此麥田雜草的發(fā)生消長有它獨有的特點。此次調查顯示小麥播種10 d后出草數量開始明顯上升,16 d左右達到高峰,整個峰期持續(xù)15 d左右,小麥播后30 d時出草量占總草量的72.3%,此時出草以菵草、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和豬殃殃、薺菜、牛繁縷等闊葉草為主;第二個出草高峰在開春氣溫回升以后(3月11日開始調查),日出草量比冬前出草量低,但峰期持續(xù)時間更長,達30~40 d,占總草量的12.4%,此時出草以稻槎菜、大巢菜、豬殃殃、牛繁縷等闊葉雜草和少量禾本科草為主。同時麥田雜草出草還有一定特點:播種期氣溫愈高,出草速度愈快;播麥期降水量愈少,出草速度愈慢;不同耕作方法對出草速度的影響不明顯,對出草量具有顯著影響[6,16]。但還需和鎮(zhèn)江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進一步試驗調查,為以后麥田雜草防除提供理論支撐。
3 結論
3.1 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顯示目前鎮(zhèn)江市麥田主要危害性雜草有日本看麥娘、菵草、豬殃殃、看麥娘、稻槎菜、硬草、繁縷、大巢菜、薺菜、野老鸛草、牛繁縷、早熟禾等,其中菵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發(fā)生最廣、危害最重,為鎮(zhèn)江市麥田雜草群落的優(yōu)勢種,看麥娘、稻槎菜等在部分地區(qū)發(fā)生較重。丹陽主要是菵草、日本看麥娘,其次是豬殃殃、大巢菜和硬草;揚中主要是菵草、稻槎菜、日本看麥娘、豬殃殃,其次是早熟禾、野老鸛草、牛繁縷和蛇床;句容地區(qū)以菵草、日本看麥娘、黏毛蓼為主,其次為豬殃殃、野老鸛草和蘇門白酒草。
受生產方式、耕作制度和選擇性除草劑的影響,菵草、硬草、早熟禾等抗性雜草危害越發(fā)嚴重,取代看麥娘,同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等逐漸成為鎮(zhèn)江麥田的主要危害性雜草。
鎮(zhèn)江市大面積小麥播種時間較遲,從10月底開始至12月初基本結束,過長的播種期造成田間雜草發(fā)生情況過于復雜。11月上中旬播種的田塊,其雜草出草高峰在小麥播后15~30 d,以菵草、日本看麥娘、豬殃殃、牛繁縷等為主。因此時溫度較高,雜草發(fā)生較多、生長較快,該類田塊應于冬前開展1次化學防除,以減輕春后化除壓力。
3.2 麥田雜草防除技術
3.2.1 重視農業(yè)防除 調整種植結構,優(yōu)化耕作制度,形成不利于雜草生長和種子保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以縮短土壤種子庫內雜草種子的壽命,降低翌年的雜草基數。稻茬麥可以改為旱茬麥,降低硬草、棒頭草等喜濕性雜草的危害;多年旱茬麥,條件容許的可以旱改水,控制喜旱性雜草的發(fā)生[17]。推進農業(yè)標準化,提高綜合防除水平,精量播種、機條播、配方施肥、培育壯苗,都可以增強小麥的抗逆性和競爭力;強化對農田四周雜草的清理,可防止其成熟的種子隨灌溉水向田中擴散,控制農田雜草基數[5]。
3.2.2 合理進行化學防除 麥田雜草防除應以冬前為主,春后為輔,土壤處理和莖葉處理相結合。在經濟閾值之上使用除草劑,以減少除草劑用量、降低化學除草成本。鎮(zhèn)江11月下旬以前播種的麥田,因溫度較高、雜草發(fā)生較多、生長較快,應于冬前開展1次化學防除,或土壤封閉或莖葉處理,能夠有效防除麥田雜草;春后再選擇合適除草劑和時機對雜草發(fā)生較為嚴重的田塊進行莖葉處理。而11月下旬以后播種的田塊,因溫度較低、出草較慢、雜草較小,多數農戶不愿進行防除。此類田塊春后防除尤為重要,應根據田間草相和大小,選取防除效果較好、抗性較小的除草劑進行防除;若草量草齡過大,可在當地農技部門指導下適當增加劑量使用,或使用不同作用機理除草劑混用,以達到較好的防除效果。在進行化學除草時,應注意作用靶標不同、選擇壓力較小的除草劑之間的合理輪用與混用,降低除草劑對雜草的選擇壓,延緩雜草抗藥性的產生;同時盡量避免使用長殘留除草劑,改進施藥技術,確保均勻用藥,強化“安全、經濟、高效”意識[17]。
參考文獻:
[1]康曉霞,袁林澤,周奮啟,等. 揚州市邗江區(qū)小麥田雜草調查與日本看麥娘的化學防除[J]. 雜草科學,2014,32(3):21-24.
[2]李儒海,褚世海,魏守輝,等. 不同施肥量對稻茬冬小麥田當季雜草群落的影響[J]. 雜草科學,2015,33(3):11-15.
[3]陸振新. 鎮(zhèn)江地區(qū)農田草害調查與防治技術成果通過鑒定[J]. 雜草科學,1984(2):41.
[4]金之杰,陸振新. 鎮(zhèn)江市麥田草害現狀及防除對策[J]. 雜草科學,1991(3):10-11.
[5]于新民,薛良鵬,劉春祥. 江蘇沿海地區(qū)麥田雜草群落演替及控制措施[J]. 雜草科學,2007(3):29-30.
[6]馬式廉,袁樹忠,王振華,等.不同耕法稻茬麥田雜草發(fā)生特點的比較[J]. 江蘇農學院學報,1994,15(3):19-22.
[7]趙玉信,楊惠敏. 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對農田雜草發(fā)生的影響及其調控機制[J]. 草業(yè)學報,2015,24(8):199-210.
[8]姜德鋒,劉樹堂,陳潔敏,等.化學除草對麥田雜草群落結構的影響[J]. 植物保護學報,1999,26(4):367-370.
[9]臧麗娟,張國華,韓 琳,等.丹陽市麥田菵草對精唑禾草靈的抗藥性研究[J]. 農業(yè)裝備技術,2010,36(4):34-36.
[10]端木和林,孫雪芳,吳 琳,等.句容市麥田雜草種類調查與特點分析[J]. 農業(yè)裝備技術,2015,41(5):24-27.
[11]莊義慶,陳良根,金之杰,等.綠黃隆、甲黃隆、苯黃隆復配劑的麥田除草效果[J]. 雜草科學,1994(4):29-30.
[12]王開金,強 勝. 江蘇南部麥田雜草群落發(fā)生分布規(guī)律的數量分析[J]. 生物數學學報,2005,20(1):107-114.
[13]殷汝昌,朱桂梅,陳宏州,等.異丙隆·唑草酮WP防除冬小麥田雜草的效果[J]. 雜草科學,2009(1):65-67.
[14]張愛琴,許曉輝. 麥極防除麥田禾本科雜草的效果[J]. 農業(yè)裝備技術,2008,34(3):35-36.
[15]丁 力. 揚中麥田雜草種類調查[J]. 農業(yè)裝備技術,2009,35(6):29-30.
[16]馮成玉,解世觀,丁華萍,等. 麥田雜草出草規(guī)律的初步觀察[J]. 雜草科學,1991(3):9-10.
[17]饒 娜,董立堯,李 俊,等. 江蘇省麥田雜草的發(fā)生、危害及防除研究進展[J]. 雜草科學,2007(1):13-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