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芳
中國的媽媽,為什么總是費力不討好?
文 王芳
寫下這個標題,我不知道表達得夠不夠準確,其實我想說的是,中國盛產(chǎn)愛做主的爸媽,特別是媽媽,孩子的事兒基本自己決定,從吃飯到上學到穿著到旅行……方方面面都是媽媽來操持。
我有個朋友,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一個月內(nèi)決定全家移民到澳大利亞,然后就是各種準備,賣房子、賣車、朋友送行聚會。我接到這個消息時覺得很突然,因為平時孩子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大家老聊天,沒聽說他們有移民的打算啊。
那天,給他們送行的晚宴我到得比較早,在飯店門口看到他們家的小男孩在水池旁看金魚。我走過去,他都沒發(fā)現(xiàn)我。我把手放在他肩膀上,他嚇了一跳。我說:“寶貝,祝賀你,要去澳大利亞開始新的生活啦!”
小男孩眉頭一皺:“阿姨,我不想去,我英語不夠好,去那兒肯定適應不了。最關(guān)鍵的是,我喜歡我的學校,我是校足球隊隊員,明年就要參加比賽了,我可不想在這時離開北京。”
“媽媽做這個決定前沒和你商量嗎?”
“媽媽從來不和我商量,家里的事都是她做主?!?/p>
聚會時,我和朋友悄悄說了孩子的情緒,朋友說:“我把工作都扔了,陪他去讀書,換成其他孩子早就樂暈了,他一點也不知道感恩。”
那天,我沒再多說什么,偶爾看到那個憂郁的小男孩沖我笑一下,好心疼。
典型的中國媽媽,操心費力不討好。
商量其實就是尊重,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家里添置大件物品,如冰箱、洗衣機什么的,我們小孩從來都沒有插嘴的份兒,那個年代的父母還沒有這個思想高度,包括現(xiàn)在,孩子學什么課外班,大部分都是由家長決定。
當然,尊重不是沒有限度的,畢竟孩子還小,沒什么經(jīng)驗,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和尊重。
我有個習慣,也算是經(jīng)驗吧,可以和大家分享:
我喜歡做計劃,大到一年的計劃,小到每天的計劃,凡事必須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所有計劃中相關(guān)的人,我也會提前溝通好。比如,我會在每周一和女兒商量周末的安排,和同學聚會、騎馬還是郊游,孩子可以提建議,最終決議,然后最好就不改變了,到時候我會安排好活動。
我很少會突然改變計劃,所以,在我身邊工作的人都會覺得心里有譜,我覺得讓你身邊的人有心理準備是愛他們的表現(xiàn)。
女兒小時候,我有時因為工作不得不和孩子分離,女兒從沒因此而哇哇大哭,原因就是我總是提前給她作鋪墊。比如,明天下午有兩個小時陪女兒,我會提前告訴她:“寶貝,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媽媽明天下午可以回來陪你兩個小時?!?/p>
“哇,太好了,我們可以玩兩個小時啦!”
這時要跟孩子強調(diào),后面我還得回去工作。我特別反對騙孩子,比如,有些媽媽不忍心和孩子分開,就選擇在孩子睡覺時離開,這樣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很有傷害的,他會覺得媽媽在撒謊,下次媽媽回來我堅決不能睡覺,我一睡覺媽媽就不見了。
每次回來和孩子玩,還要再強調(diào)下時間:“我以為只有兩個小時,但現(xiàn)在看能多待10分鐘?!焙⒆雍臀彝娴煤芨吲d,我必須得走時,也要提前和孩子交流:“真開心但媽媽要去上班了,再陪你10分鐘!”然后和孩子一起看著表,10分鐘到了,孩子
會主動說:“媽媽,再見!”
孩子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遇事只要和他商量,他就不會胡攪蠻纏。凡是孩子大哭大鬧的,一定是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想回來就回來,想走就走,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準備。
女兒3歲半時,我打算給她換個幼兒園,但我做了決定后很久都沒和新幼兒園簽協(xié)議,怕孩子不適應。我先告訴孩子,為什么要換一個新幼兒園,你可以先去感受下,媽媽會陪伴你,最后你自己選擇。小丫頭跟著我去了十幾次新幼兒園,那兒的老師確實更加熱情,孩子很快就適應了,最后她自己決定要去新幼兒園。不費一槍一炮就達到了我的目的,孩子還很開心。
從小在愛和尊重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對人寬容、理解、不鉆牛角尖,更重要的是,孩子是一個個體,尊重孩子是每個爸媽都應該學習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