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挺 李奔亮(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710068)
艦載火控雷達交流伺服系統(tǒng)仿真分析?
馬 挺 李奔亮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710068)
論文介紹了在艦載火控雷達伺服系統(tǒng)中采用永磁同步電機,簡要分析了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技術的原理,并對其控制系統(tǒng)進行Simulink仿真,結果驗證了在艦載火控雷達伺服中采用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技術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艦載火控雷達;交流伺服;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
Class Num ber TP391
艦載火控雷達的主要功能是對敵方目標進行探測跟蹤,并把打擊目標的方位、俯仰以及距離等信息發(fā)送給火控系統(tǒng),經(jīng)過火控解算后,發(fā)送給本艦火炮或者導彈等,對目標進行火力打擊。艦載火控雷達一般具有較高的測量精度、能夠對目標進行準確跟蹤,屬于精密跟蹤雷達。因此要求艦載火控雷達工作時,其伺服系統(tǒng)具有高精度、快速響應、魯棒性強以及系統(tǒng)的高度可靠性[1]。
目前工程實際中,艦載火控雷達的伺服系統(tǒng)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直流電機。直流電機控制簡單、經(jīng)濟,但是具有轉矩脈動,難以滿足火控雷達精密性的要求,并且長時間使用需要對碳刷進行維護,影響伺服可靠性。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相對復雜,但是無碳刷,提高了伺服系統(tǒng)可靠性,可以實現(xiàn)精細調(diào)速,轉矩控制平穩(wěn),滿足艦載火控雷達的精密跟蹤的要求[2]。
本文通過建立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技術仿真模型,驗證了其在艦載火控雷達中應用的可行性和正確性[3]。
永磁同步電機是一個多變量、強耦合、非線性、時變的復雜系統(tǒng),其中主要復雜在強耦合。如何對強耦合的復雜系統(tǒng)進行控制,是永磁同步電機控制技術最主要的問題。本文采用空間矢量控制技術,通過建立正交的d、q坐標系,使得電機電流形成的電樞磁場與d軸始終垂直,實際交軸電流和系統(tǒng)控制所需交軸給定電流相等,采用id=0控制技術,d軸給定電流始終為0,實現(xiàn)對電機的解耦控制[4]。
建立電機轉子doq坐標軸系。其中d軸位于轉子磁鏈軸線上,q軸逆時針超前d軸90°空間電角度。
在doq坐標軸系下,永磁同步電機的數(shù)學模型[5]為
其中,Te為電機電磁轉矩,id、iq、Ud、Uq為定子電流和電壓在d、q軸的分量,ψd、ψq為定子磁鏈在d、q軸的分量,Ld、Lq為定子繞組在d、q軸的等效電感,Rs為定子繞組電阻,ψf為永磁體磁鏈,P為電機極對數(shù)。
當id=0時[6],電壓方程為
如果不考慮直軸電壓,從交軸電壓方程看,永磁同步電機相當于一臺他勵直流電機。
此時電磁轉矩變?yōu)?/p>
由定子電流的交軸分量成正比例的控制電磁轉矩,實現(xiàn)轉矩的解耦控制[7]。
整個仿真模型圖如圖1所示,主要的模塊為PARK逆變換模塊,產(chǎn)生PWM波形的SVPWM模塊,其中SVPWM模塊中包括:扇區(qū)判斷、計算XYZ、計算T1T2、計算CMPR值和PWM發(fā)生模塊。
控制上采用了速度、電流雙閉環(huán)的方法,均為PI控制器。經(jīng)過參數(shù)調(diào)試后,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直軸電流id給定量始終為0,q軸采用了雙閉環(huán)的PI控制策略[8],外環(huán)為速度環(huán),內(nèi)環(huán)為q軸電流環(huán)[9]。
3.1 PARK逆變換
在永磁同步機的分析中,一般用到三個坐標系。定子三相坐標系:oabc,定子兩相坐標系αoβ,和跟隨轉子磁場旋轉的兩相旋轉坐標系doq。本文Simulink仿真的最根本控制對象為d、q軸電流,需要對電機的坐標系進行轉換。通過PARK逆變換,將電機的d,q軸電流轉化為αoβ軸系下的電流[10,11]。
PARK逆變換
3.2 SVPWM原理
SVPWM稱為空間矢量PWM波,其工作原理建立在平均值等效理論基礎之上,根據(jù)平均值等效理論,在一個開關周期中對基本電壓矢量進行疊加,使其平均值和給定的控制電壓矢量相等,那么疊加后的電壓矢量和給定的控制電壓矢量效果相同。通過建立三相橋電路,控制每個橋臂的通斷,可以形成如圖2所示的六個非零基本電壓矢量和兩個零電壓矢量,這些基本電壓矢量將空間分為6個部分,任何一個給定的控制電壓矢量Vref,都可以通過相鄰的兩個非零基本電壓矢量和兩個零電壓矢量進行時間上的組合而實現(xiàn)。在本文的Simulink仿真中,需要運用SVPWM控制技術,合成電機控制所需要的oαβ軸系下的電壓矢量U?、Uβ。
3.2.1 扇區(qū)判斷
對Vref進行矢量合成時,需要首先判斷Vref處在哪個扇區(qū),從而利用該扇區(qū)的基本電壓矢量去合成[12]。
當U1>0時,令A=1,否則A=0;當U2>0時,令B=1,否則B=0;當U3>0時,令C=1否則C=0[13]。
令N=4*C+2*B+A,N和扇區(qū)號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扇區(qū)號對應關系
根據(jù)表1建立圖3所示的模型。
3.2.2 計算開關管導通時間T1,T2和導通時刻CMPR
對于合成后的電壓矢量Vref,根據(jù)所處扇區(qū)不同,開關管導通時間T1T2也有所不同。具體如表2。
表2 導通時間和扇區(qū)對應關系
Udc為三相橋逆變器直流側的母線電壓。
逆變器的導通時刻通過下式計算所得:
然后根據(jù)不同的扇區(qū),對三相全橋電路的開關管對應表3進行相應的控制[14]。
表3 CMPR和扇區(qū)對應關系
利用以上計算所得CMPR1,CMPR2,CMPR3,和等腰三角形載波進行比較[15],并進行邏輯判斷[16],生成了SVPWM波形。將SVPWM波輸入永磁同步電機輸入端,最終實現(xiàn)永磁同步電機的空間矢量控制[17]。
艦載火控雷達工作環(huán)境比較復雜[18],海上風力、船搖等情況都會造成伺服負載發(fā)生突變,在跟蹤目標時又需要跟隨目標頻繁的加減速,因此,本文將通過仿真驗證以上雷達伺服的工作狀況下電機控制的可行性,并根據(jù)電機的各項參數(shù),考察電機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調(diào)節(jié)時間、超調(diào)量等動態(tài)性能是否滿足艦載火控雷達伺服系統(tǒng)要求[19~20]。
Simulink中設定和工程實際相同的仿真參數(shù),給定力矩為80Nm,轉速設定為100r/min時的三相電流,根據(jù)仿真波形圖,如圖8所示,可以看到大約耗時0.4s時,電機電流達到穩(wěn)定。轉速0.6s達到穩(wěn)定值,超調(diào)量為20%。
艦載火控雷達在頻繁加減速過程中,對快速性要求較高,并且要求跟蹤精確。模擬雷達伺服加減速,給定負載力矩為80Nm,電機啟動轉速為50r/min,0.7s加速為100r/min,1.4s轉速下降至50r/min。電機各指標如下圖9所示,可以看出,無論是加速還是減速,電機都可以在0.6s之內(nèi)調(diào)整至給定轉速,轉速超調(diào)量不超過20%。在加速時,電機力矩會有瞬時轉矩脈沖,脈沖寬度大約為0.1s,力矩脈沖幅度大約為80Nm。轉速增加后,三相電流頻率明顯增加。
艦載火控雷達工作環(huán)境較為惡劣,外界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風速、船搖等)造成雷達伺服負載力矩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因此,模擬雷達伺服負載力矩發(fā)生突變時,永磁同步電機的各項動態(tài)性能。保持電機轉速為100r/min不變,負載力矩一開始為80Nm,0.7s負載力矩改變?yōu)?60Nm,電機各項指標如圖10所示。分析可知,無論增加力矩負載還是減小負載,力矩調(diào)節(jié)時間均小于0.5s。電機啟動時力矩超調(diào)量較大,啟動后改變力矩,超調(diào)量均小于20%,滿足電機平穩(wěn)運行要求。負載力矩改變時,電機轉速基本保持恒定。力矩增加時,三相電流的幅值和頻率明顯增加。
本文建立了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的Simulink仿真模型,模擬了艦載火控雷達伺服系統(tǒng)在實際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工作情況,通過分析電機的各項動態(tài)參數(shù),驗證了應用空間矢量技術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滿足雷達伺服系統(tǒng)的各項要求。驗證了其用于火控雷達伺服系統(tǒng)中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1]魏剛.現(xiàn)代戰(zhàn)艦艦載火控系統(tǒng)[J].當代海軍,2009(004):66-69.
[2]劉世挺.雷達伺服控制技術的新發(fā)展[J].火控雷達技術,2002,31(1):33-35.
[3]李燁,嚴欣平.永磁同步電動機伺服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狀及應用前景[J].微電機,2001,34(4):30-33.
[4]陳榮.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tǒng)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4.
[5]李三東,薛花,紀志成.基于Matlab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仿真建模[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15-120.
[6]甄紅濤,齊曉慧.雷達伺服系統(tǒng)的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設計[J].四川兵工學報,2009,30(6):12-14.
[7]鄭博元,張榮建,胡建輝,等.基于PI的永磁同步電機轉矩脈動抑制研究[J].微電機,2016,49(7):32-34.
[8]左月飛,張捷,劉闖,等.基于自抗擾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位置飼服系統(tǒng)一體化設計[J].電工技術學報,2016,31(11).
[9]何繼愛,王惠琴.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系統(tǒng)的仿真[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05,17(6):14-16.
[10]李宏,張勇,王曉娟,等.永磁同步電機SVPWM控制策略仿真研究[J].微電機,2009(1):86-88,97.
[11]楊平,馬瑞卿,張云安.基于Matlab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tǒng)建模仿真新方法[J].微電機,2005,38(5):38-41.
[12]孫凱,許鎮(zhèn)琳,鄒積勇.基于自抗擾控制器的永磁同步電機無位置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tǒng)[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27(3):18-22.
[13]王斌,王躍,王兆安.空間矢量調(diào)制的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0,14(6):45-50.
[14]謝運祥,盧柱強.基于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仿真建模[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19-23.
[15]陳榮,鄧智泉,嚴仰光.永磁同步伺服系統(tǒng)電流環(huán)的設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36(2):220-225.
[16]劉婷婷,譚彧,吳剛,等.基于SVPWM的高轉速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09(12):11-14.
[17]張紹,周波,葛紅娟.基于雙空間矢量調(diào)制的矩陣變換器-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J].電工技術學報,2007,22(4):47-52.
[18]朱浩,劉峻,陳鎧.船載雷達伺服遠程輔助診斷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飛行器測控學報,2010(4):55-57.
[19]盛洪江.某雷達伺服系統(tǒng)的分析,辨識與仿真[D].長沙: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20]潘高峰,周江.船載雷達伺服系統(tǒng)的建模與仿真[J].電子工程師,2007,33(6):7-9.
Analysisof AC Servo System of Ship Fire ControlRadar M odelling
MA Ting LIBen liang
(No.20 Research Institute,CETC,Xi?an 710068)
This paper introduces PMSM(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Motor)in ACservo system ofship fire control radar,analyzes space vector controlmethod of PMSM,and control system ismodeled in Simulink.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space vector controlmethod of PMSM in ship fire control radar.
ship fire control radar,ACservo system,PMSM,space vector control
TP391 DO I:10.3969/j.issn.1672-9730.2017.05.019
2016年11月10日,
2016年12月20日
馬挺,男,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雷達伺服系統(tǒng)、雷達水控系統(tǒng)。李奔亮,男,碩士,研究方向:雷達伺服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