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子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發(fā)動武裝叛變。朱棣既然下了戰(zhàn)書,建文帝就得應對,但建文帝居然找不到可以撐場子的軍事統(tǒng)帥。幸好有個朱元璋殺剩的老將耿炳文,建文帝就在帝師黃子澄的建議下封他為大將軍北伐。
耿炳文雖打過不少仗,但大多都是跑龍?zhí)?,加上年紀大了,打起仗來很保守,能守不能攻,因此遇到了不少挫折。建文帝聽說后,又氣又慌:“耿炳文是老將,竟然會損兵折將,這該怎么辦?。俊边@時,黃子澄自告奮勇,開導建文帝:“勝敗常事,毋足慮。聚天下之兵,得五十萬,四面攻北平,眾寡不敵,必成擒矣?!苯ㄎ牡垡宦狘S子澄有錦囊妙計,趕緊問他誰能擔任北伐大軍的統(tǒng)帥。黃子澄幾乎不假思索地說:“曹國公李景?。 比缓蟠笳劺罹奥〉姆欠脖绢I。建文帝頭腦發(fā)熱,聽了黃子澄的想法,非常高興地點贊。最終,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主持北伐。
實際上,李景隆只是個紙上談兵的高手,沒什么真本事,從來沒真正上過戰(zhàn)場,且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人品又不好。這么個無德無才的人輕而易舉地當了軍事統(tǒng)帥,試想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嗎?難怪朱棣聽說李景隆被任命為主帥時,大加感慨:朝廷給自己挖了個坑??!
結果不出朱棣所料,李景隆吃了敗仗后只顧自己逃命,而不通知北平城周圍的將士,可憐那些還在拼殺的將士紛紛死于殺紅了眼的燕軍援兵之手。不久,朝廷軍完敗,燕軍“所獲兵資器仗不可勝計”。
身在南京的建文帝也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便問黃子澄:“先生,外面?zhèn)餮哉f李景隆打了敗仗,真有這事?”黃子澄回答:“小臣聽說是這么一回事,外面朝廷軍隊打了好多的勝仗,但眼下進入隆冬季節(jié),朝廷征發(fā)的大多是南方兵,受不了北方的嚴寒,現(xiàn)在我大軍暫時回到德州休整,等待開春后再進兵。”
黃子澄為何要隱瞞李景隆戰(zhàn)敗的實情呢?朱棣曾說黃子澄是奸臣。那么黃子澄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確切地說,黃子澄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迂腐之人,他之所以跟建文帝瞞報軍情,是有自己的苦衷和打算的。李景隆是黃子澄保薦的,如果將李景隆戰(zhàn)敗之事如實上報給建文帝,一來按照官場規(guī)則,舉薦者也要受處罰。黃子澄倒不是怕死,他只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想用時間來彌補自己的過失;二來比起其他建文大臣,黃子澄跟建文帝相處的時間最長,他了解建文帝一旦知道前方慘敗,心理上無法承受,會影響“建文新政”。因此他抱著僥幸心理,采取隱瞞戰(zhàn)敗事實的拙劣手段,來應對眼下尷尬的處境。
于是歷史上出現(xiàn)了這么一出荒唐鬧?。狐S子澄將建文帝哄過去后,馬上派人偷偷去德州,密語李景隆“隱其敗”。
雖說黃子澄一心為建文帝著想,但他自作聰明,將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當作是關系到自己面子和自以為可以彌補的“普通”事情,從而使建文帝一度喪失了軍事調(diào)整的主動權,誤國害君。說他是奸臣確實委屈了他,但他確確實實是個“罪臣”。
建文帝雖文弱,但腦袋還是很好用的,可他被黃子澄給“坑”了、“?!绷耍囅?,若是建文帝得知北伐受挫實情、并及時做出戰(zhàn)略應變的話,結果會如何呢?建文政權之式微,豬隊友黃子澄罪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