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俊
(成都市金牛區(qū)沙河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手足濕疹是皮膚科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劇烈的瘙癢,可伴有滲出,目前西醫(yī)針對于濕疹的治療主要以抗組胺藥物、激素類藥物為主,雖可一時緩解癥狀,但病情反復發(fā)作,無法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1]。
古代文獻中無濕瘡之名,最早見于《金匱要略》“浸淫瘡”?!敖?,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瘡黃連粉主之。”《諸病源候論》中有關于“濕癬、干癬”記載,生于臍而發(fā)者為臍瘡;《醫(yī)宗金鑒》將發(fā)于耳處稱為“旋耳瘡、月蝕瘡”;《外科正宗》將發(fā)于陰囊者稱為“腎囊風、繡球風”;《瘍科心得集》中將發(fā)于乳房的濕疹稱為“乳頭風”;《外科大成》將嬰兒濕疹稱為“奶癬”,手部濕疹稱為“鵝掌風”;《外科啟玄》中將發(fā)于小腿脛前的淤積性濕疹稱為“濕毒瘡”。
該病在中醫(yī)屬于“浸淫瘡”、“鵝掌風”等范疇,本病雖形于外而實發(fā)于內,“本源于濕,再源于熱及風,風濕熱互結郁于肌膚,或化燥傷陰”[2]。中醫(yī)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脾胃失和,濕熱內蘊有關,在治療本病時以“治濕”為主,本研究中將分析應用中藥健脾除濕湯加減對手足濕疹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自醫(yī)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120例手足濕疹患者,使用PEMS3.2軟件產(chǎn)生隨機數(shù)表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8~75歲,平均(43.2±4.5)歲,病程2個月~10年,平均(3.5±1.0)年。觀察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19~75歲,平均(43.2±4.5)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3.6±1.2)年,兩組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使用氯雷他定片(生產(chǎn)廠家:三門峽賽諾維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174)口服,10mg/次,1次/d,晚上睡前服用;同時外用膚痔清軟膏(生產(chǎn)廠家:貴州綠太陽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5745)直接涂抹于患處,2次/d,早晚各一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健脾除濕湯治療,方藥組成為:薏苡仁、扁豆、山藥各30g,白術、茯苓、芡實、黃柏、枳殼各15g,萆薢、草寇、桂枝、花粉各10g。瘙癢甚者加白鮮皮15g、地膚子30g,皮損嚴重者加雞血藤、當歸各15g,伴有滲液者加羌活、苦參各10g,以上藥物混合后加水煎煮2次,取汁300mL,于早中晚三次分服。
比較兩組的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變化,并對比兩組的治療有效率。
將瘙癢、皮疹形態(tài)(紅斑、丘疹、鱗屑、浸潤肥厚與苔蘚化)按照的輕、中、重度分別記為0、1、2分,計算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痊愈:癥狀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積分減少≥70%且<95%;有效:癥狀積分減少≥30%且<70%;無效:癥狀積分減少<30%,以痊愈、顯效與有效占比之和作為治療有效率。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x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癥狀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癥狀積分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比較(±s)
表1 兩組的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x2=4.615,#P=0.032。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0 5.89±1.55 1.55±0.30#對照組 60 6.02±1.50 2.25±0.55#t 0.467 8.655 P 0.641 0.000
觀察組中痊愈8例,顯效例28,有效例17,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為88.33%,對照組中痊愈5例,顯效13例,有效26例,無效16例,治療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357,P<0.05)。
濕疹是由情緒、環(huán)境、飲食、感染、精神、內分泌等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疾病,主要發(fā)生于四肢,呈對稱性分布,多形性損害,具有滲出性、反復性的特點,以手足部最為常見。中醫(yī)認為濕疹的發(fā)生是由于飲食失節(jié)、傷及脾胃,導致脾胃運化無力,濕熱淤阻,復感風、濕、熱邪后,浸淫肌膚,《外科正宗 癰疽治法總論第二》謂:“脾胃者,脾為倉廩之官,胃為水谷之海……得土者昌,失土者亡……所以命賴以活,病賴以安,況外科尤關緊要……[2]”因此治療濕疹的關鍵在于健脾和胃,除濕清熱。
本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治療后兩組的癥狀積分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手足濕疹的治療中應用健脾除濕湯可更好的改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健脾除濕湯中薏苡仁、扁豆、白術、茯苓,燥濕利水、健脾益氣,芡實補脾祛濕,枳殼行氣寬中,山藥補脾養(yǎng)胃,黃柏、萆薢燥濕瀉火、解毒去濁,草寇、桂枝燥溫祛寒、健脾透表,花粉清熱解毒,并根據(jù)患者的癥狀辨證加減,諸藥共用,共湊健脾和胃、止癢祛濕之功效?,F(xiàn)代研究表明[3],健脾除濕湯具提高機體T、B淋巴細胞的功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并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發(fā)揮抗炎利尿的作用。因此對手足濕疹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健脾除濕湯加減對于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有顯著的作用。
綜上所述,以健脾除濕湯加減治療手足濕疹不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癥狀,還可提高療效,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許經(jīng)綸,解 凡,蘭燕琴,等.健脾除濕湯加減治療手足濕疹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15(3):181-182.
[2] 陳明嶺,艾 華.當代中醫(yī)皮膚科臨床家叢書:艾儒棣[M].中國醫(yī)科技出版社出版,2014,10.
[3] 王曉莉,劉 汶.健脾和胃湯加減聯(lián)合多潘立酮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J].世界臨床藥物,2017,38(6):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