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沙
摘 要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工作中的主要內容,該項審計工作應以預算執(zhí)行審計為基礎,中央轉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為重點,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本文主要分析當前財政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強化財政審計工作的主要途徑及措施。
關鍵詞 財政審計 途徑 研究
一、前言
財政審計工作中涉及的專業(yè)內容比較多,審計要求也相對較高。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結合區(qū)域性財政工作背景,對財政審計工作思路進行深化,將預算執(zhí)行審計作為財政審計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以規(guī)范財政管理過程,并將專項資金審計工作落實到位,轉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完善國家財政體系建設,對財政資金進行合理應用,確保財政安全。
二、當前財政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目標不明確
財政審計工作中需要關注很多財務指標,并對各專業(yè)要素進行兼顧。但是,當前我國財政審計工作過程中,僅關注會計數(shù)據(jù),既沒有對資金來源進行全面徹查,也未對資產進行清理核算,使新舊資產的損益情況比較模糊。而財政審計工作中,過度重視財務審計,沒有對具體賬目進行明確核查和審計,導致責任界定模糊,無法達到良好的審計效果。
(二)審計范圍狹窄
財政審計仍然秉承一般預算收支檢查,尚未向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政府性債務等方向轉變,也沒有對政府收支情況進行全面管理和監(jiān)督,不注重對資金的真實性、規(guī)范性和效益性進行考量。各級政府部門機構設置不合理,地方審計機關很難實現(xiàn)全面覆蓋。而預算執(zhí)行審計是財政審計中的主要內容,但是并未將資金分配、預算執(zhí)行與調整、決算編報等工作落實到位,導致審計范圍比較狹窄,無法發(fā)揮充分發(fā)揮財政審計功能。
(三)審計成果利用不足
審計觀念落后,使財政審計過程中僅關注資金和財務方面的問題,缺乏對政策和體制的關注度,也沒有對資金運行和財務管理中的權力和責任進行明確界定,無法充分發(fā)揮審計成果的作用。審計監(jiān)督仍然采用事后監(jiān)督的方式,很難對相關問題進行明確分析,也無法達到良好的審計效果。同時,審計過程中,忽略了財政政策的執(zhí)行及具體改革,制約了財政審計作用。[1]
(四)審計人員專業(yè)素質低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財政審計工作中應用比較普遍,對審計人員提出了較高的工作要求。而很多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普遍偏低,并未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日常審計工作中,實現(xiàn)有效對接,無法對財政審計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也不能夠達到良好的財政審計效果。加之,部分審計人員剛涉足該工作領域,審計經驗缺乏,不能夠勝任財政審計工作,使財政審計工作質量普遍偏低。
三、新形勢下強化財政審計工作的途徑
(一)調整財政審計的內容和重點
我國預算制度改革中,需要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采用硬性的預算約束,規(guī)范預算管理工作,實現(xiàn)預算監(jiān)督,確保財政審計工作透明,且具備約束力。審計機關要依據(jù)財政體制改革的背景及要求,對審計內容和重點進行及時調整和確定,使審計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并明確財政審計具體內容。財政審計中一定要包含政府性資金,并對審計對象進行確定,使其包括一般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以及尚在預算管理范圍之外的全部政府收支。它也包括稅收、政府債務收入,以及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彩票公益金等非稅收入,以及由政府出面管理的相關貸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依據(jù)實際情況,對財政審計工作進行延伸,使二、三級部門對相關預算工作進行執(zhí)行。同時,也要審計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審計工作輻射到財政資金運用的方方面面。[2]
(二)建立風險防范制度,控制財政審計風險
財政工作是國家經濟活動中的主要內容。財政審計無法對財政收支中的違規(guī)違紀問題進行全面反映,或者無法對其進行依法處理,使審計部門和人員面臨失職。要建立完善的財政審計風險防范制度,對審計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并將財政審計過程中的監(jiān)督處罰工作落實到位。財政審計中涉及的專業(yè)要素比較多,對象層級也很高,需對審計過程中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現(xiàn)紕漏。審計部門及人員要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嚴格遵照《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執(zhí)行審計監(jiān)督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審計風險。
(三)規(guī)范收入分配體制
依據(jù)我國具體國情,對財政審計工作中的具體制度和政策等進行有效調整,并綜合運用稅收政策和財政政策等,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縮小貧富差距,推進社會公平。財政審計過程中,要對社會熱點及民生焦點問題進行明確關注,做好相關籌劃工作,開展審計調查,使我國的收入分配體制更加規(guī)范。[3]
(四)加強財政專項資金審計
財政工作的有效推進,使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及使用更加規(guī)范,也從根本上杜絕了財政資金的擠占挪用情況。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著重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進行審計,使資金分配更快科學合理,充分發(fā)揮它的實用效益,提高財政專項資金審計質量,從根本上強化我國財政審計工作。
(五)充分利用財政審計成果
財政部工作重點包括財政同級審計工作報告、結果報告和整改報告。近年來,我國財政同級審計報告內容比較豐富,且數(shù)字準確具體,能夠深刻揭示具體財政問題。同時,財政審計工作也更加透明,在財政審計工作執(zhí)行中,賦予了人民群眾以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審計監(jiān)督與輿論監(jiān)督并重,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了審計工作改革。不僅要對審計公告制度進行有效實施,也要對整改聯(lián)動機制進行完善,使財政部門預算管理職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并對部門單位預算執(zhí)行和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和糾正。
審計成果運用機制的構建,使政府決策更具依據(jù)。將財政轉移支付、縣財政體制改革、重大民生資金支出等專項審計調查工作落實到位,立足于宏觀層面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思考,并及時向本級黨委和政府反映審計結構,對財政審計工作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整改。[4]
(六)加強財政審計隊伍建設
財政審計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落實財政審計隊伍建設。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對財政審計骨干進行保留,并對其進行思想政治建設。依據(jù)審計署提出的“以骨干帶全員,以重點帶一般,以考核保培訓”原則,著力于培養(yǎng)高水平的財政審計專家。并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到審計工作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配備充足的計算機,注重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專業(yè)審計軟件,提高財政審計工作質量,達到良好的審計效果,實現(xiàn)新形勢下財政審計工作目標。
四、結語
財政審計工作專業(yè)性很強,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向社會公告各審計項目的審計報告,使財政審計工作更加透明,并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知情權,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監(jiān)督作用,實現(xiàn)財政審計工作改革,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及財務問題,確保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益,使國有資產更加安全。
(作者單位為句容市審計局)
參考文獻
[1] 王景環(huán).新形勢下對深化財政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理財,2016(05):88-
90.
[2] 袁野,鄧小紅.當前財政審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建議[J].審計研究,2011(01):34-39.
[3] 李紅翠.新形勢下強化財政金融審計工作探討[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3(16):116.
[4] 劉金艷.新形勢下加強財政會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