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人口規(guī)模非常大,小麥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提高小麥的產量成為農民關注的重點問題。在傳統(tǒng)的小麥種植中,我國采用了單一化的生產技術,割裂了小麥的種植體系,本文將具體探討促進小麥高產的配套種植技術,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麥;高產;配套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07
2016年我國實行了“二孩”政策,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我國的人口數(shù)量勢必會顯著提升。小麥產量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種植技術,將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阻礙小麥產量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應用小麥高產的配套種植技術,提高小麥的生產效率成為農民關注的重點問題。
1 科學選種、合理播種
為了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科學選種。想要實現(xiàn)小麥的高產,進行科學選種是前提,只有選擇高產的小麥種,才能為提高糧食產量提供風險保障,因此農民要注重選種的過程。在選種時,農民應該綜合考量種子的抗倒伏能力、種子的產量、種子的抗病害能力等,我國目前培育了金麥9號和國麥6號,這2種類型的小麥種子抵抗能力較強,質量相對較好,因此農民在選種時可以把這2種種子作為選擇重點[1]。
為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合理播種。播種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小麥作物的產量,因此農民應該注重播種過程,進行合理播種。在播種時,農民要做到以下幾點:農民應該平整土地,限制深耕范圍,把深耕深度控制在25cm左右。農民應在播種時施加底肥,讓小麥獲得充足的養(yǎng)分。一般來說,我國的小麥底肥由氮肥、磷肥和鉀肥構成,農民要合理調控三者的比例。農民應該選好播種的日期,不同小麥種子的播種時期不同,比如一些半冬性的小麥品種應該在10月份進行播種。農民要先進行淺播,2d之后再進行澆水。農民要調整播灑的比例,將最大的播撒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2 進行拌種
為了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藥劑拌種。在進行播種之前,農民應該對小麥進行拌種工作。拌種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小麥的抵抗能力。我國在拌種時采用的藥劑主要是小麥種衣劑,這種藥劑可以讓小麥保持良好的長勢,加快小麥的分蘗,因此得到了農民的重視。在調配小麥種衣劑時,250mL的藥劑可以兌入20kg左右的水。
3 合理澆灌、增施肥料
為了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水分澆灌。小麥要越冬,因此在小麥越冬之前,農民應該對小麥進行澆灌,此時對小麥澆灌是想達到2個目的:抵御冬季的嚴寒;把水分留作春天生長之用。一般來說,對即將越冬的小麥進行澆灌要在11月底,并適當延長小麥澆灌的時間。在小麥的拔節(jié)期,也需要對小麥進行澆灌工作,此時是小麥的重要生長期,農民要避免大水漫灌的方式,結合外部條件變化對小麥進行澆灌。
為了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肥料增施。施肥是種植小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在增施有機肥后,小麥對土壤的吸收能力會有所加強,小麥的產量會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農民應該采用配方施肥的辦法。一般來說,對小麥施肥應該是在3月份,農民可以施加尿素肥料,提高麥田的肥力。在施加尿素之后,農民應該繼續(xù)增施氮肥,這樣可以提高小麥的抵抗力,促進弱苗生長,提高糧食的生長率。
4 防治倒伏、防治病害
為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倒伏防治。麥田很容易出現(xiàn)倒伏的情況,一旦發(fā)生倒伏,小麥作物的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農民應該采用化學藥劑,對小麥的倒伏進行防控。農民可以用多效唑兌水,直到化學藥劑充分溶解,然后再把藥水化合物播撒到小麥的葉子上,以此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
為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農民應該進行病害防治。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病蟲害的威脅,病害如白粉病、小麥銹病等,蟲害如蚜蟲危害、吸漿蟲危害等。為了避免小麥出現(xiàn)大量減產的情況,農民要采用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對小麥的病蟲害進行防治。農民可以引進害蟲的天敵,或者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也可以噴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化學藥劑。
5 結論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為了提高我國的糧食產量,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農民必須采用現(xiàn)代化的配套種植技術,以此提高小麥的生產效率,促進我國農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慶建.基于旱地小麥“三提前”技術的播種方式及施肥試驗的效應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yè)大學,2014.
[2]朱統(tǒng)泉,武建華,金艷,等.駐馬店冬小麥主要氣候生態(tài)特征與高產關鍵性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18):185-191.
作者簡介:李玖玲(1979-),女,新疆伊犁霍城縣人,中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