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志辦區(qū)縣志指導處
《寧河縣志(1979-2010)》全書政治觀點正確,架構基本合理,各種體例運用得當,資料豐富,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時代特色,行文大部分符合規(guī)范,圖表運用也較多,是一部合格的復審稿。按照《地方志書質量規(guī)定》《天津市地方志書編修行文規(guī)范》和《新國標標點符號用法》等規(guī)定要求,依據《天津市區(qū)縣志書審查驗收規(guī)定》,現(xiàn)對志稿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和建議。(全書優(yōu)長不一一闡述)
一、凡例
凡例是全書行文的原則和規(guī)范的總體要求,既要全面,又要嚴謹,因此一定要邏輯嚴密、文字準確,做到沒有歧義,志稿在這方面還有些欠缺:
1.凡例中沒有指導思想,這是很重要的內容,應加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這是2015年9月3日閱兵時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過的。至少現(xiàn)階段要這樣用。
2.第一條中,“記述自然與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狀”有不太準確處,建議改為“時段內社會發(fā)展歷程”之類的表述。畢竟斷代志只有十幾或二三十年,談歷史不太嚴謹。
3.凡例中對“上溯或下延”應表述準確,本志沒有下延內容,不必說下延。上溯應說明理由,或事物為近期首發(fā)而前溯必要才可以。還應申明其他一般不前溯。
4.“橫排門類,縱寫史實”是全書的準則,在第四點中出現(xiàn)了兩次,應刪掉一次,沒有必要重復。
5.前志拾遺對本志而言,分量較輕,應放到最后。
6.六、七兩條內容相同,本書不涉及的朝代年號要去掉。文中寫到20世紀**年代,有的標明了,有的未標,而是直接寫年代,建議在凡例里說明,未標明世紀的統(tǒng)一指20世紀。后文一律不再出現(xiàn)20世紀字樣。第七條農業(yè)方面的使用傳統(tǒng)的“畝”,也應予說明。原則上使用公制,但特殊情況下,仍有使用畝作單位的情況。
7.第八條應調至紀年之前?!耙詫幒蛹疄橹?,兼收外籍在本縣有重大影響的人物”這一準則在本書中既適用于“人物傳”也適用于“人物錄”,因此不應偏提一類。另外,“重大影響”提法比較過,建議改為“較大”“較有”即可。
8.最后兩條建議合并。第九條將“章節(jié)的”去掉,“部分文字無簡化字”也可去掉,全書幾乎沒有繁體字,即使有一兩個過于生僻字為繁體,也不必在凡例中專條說明。“資料一般不注明出處”,建議再說得詳細些,“除相關部門提供者外,還有……”重要材料,可說明資料來源并注明出處。第十條,“從互聯(lián)網上下載,因攝影人員無從查考,故不署名?!比鐝木W上下載至少應標明來源網站,這不僅是志書資料性功能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尊重版權的體現(xiàn)?!捌讏D使用了一些能搜集到的不在本志年限內的舊照片”,這一用法不妥,此類照片與本時段內容沒有關系,也沒有對比意義。篇首照片更應該反映時限內最新、最具代表性的發(fā)展變化情況,放老照片違背這一基本宗旨。再有,這對志書的上下限也是突破。原則上,斷代志應嚴格遵循起止年,過限的圖表照都不能在志中出現(xiàn)。
二、體例
1.述體
概述中,應重點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成果進行系統(tǒng)歸納,用凝煉的語言對這三十年中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事業(yè)建設進行高度概括,其中著重記述經濟體制改革和“三個文明”的建設成果,還可考慮在結尾處加上一兩句遠景展望的話?,F(xiàn)志稿的綜述,層次顯得不夠清晰,重點不突出,文字概括性也不夠強。
很多章下的無題序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建議進一步提高。
2.記體
大事記的記述要注意大事標準,改革開放的年代更應突出改革發(fā)展和經濟社會建設。當代社會環(huán)境下,還要注意不能有趨官化傾向。存在問題:①大事過小:有的欠缺主體內容。如法中協(xié)會考察,沒提考察內容,還有一些捐助活動也沒說清主題。②要素不齊全:大事條目要具備時間、地點、人物(單位)、原因(背景)、經過、結果6要素。志稿有較多缺項現(xiàn)象,如建房不提面積、評獎沒有寫被哪一級評的、比賽不記參加人數和隊伍。③個別的簡稱不規(guī)范:如“三為服務”,不為大眾熟知的縮略語首次出現(xiàn)要括注全稱。④語句有歧義:第一座農民自籌資金的北珠莊影劇院動工。要表達的應該是第一座農民自籌資金的影劇院在北珠莊動工,如就叫這個名,也應加引號。⑤所有使用“本年”“本月”“本日”均統(tǒng)一改為是年、本月(本月發(fā)生的)、同日(同一天發(fā)生的)。⑥寧河縣一詞多次重復出現(xiàn),與志名太過重復,可改為縣內、境內。
文中補遺部分關于地震的記錄,因其份量較重,可以考慮改用專記,兼彌補上志的不足。
3、志體
志體記述中語言、數字使用有很多不規(guī)范、不精準處,是志稿較突出問題。
(1)對專業(yè)性語言、主要職能工作解釋過多。第七篇中介紹通信業(yè)務津門通品牌等工作的要刪除。第二十二篇民主監(jiān)督不必解釋主要職能,志書不解釋概念。
(2)文題不符。如第十五篇寧河縣糧食局應記述發(fā)展改革的脈絡,不是記述辦公地點和服務性工作的變化。第三十一篇,養(yǎng)老、失業(yè)、醫(yī)療要將保險制度保障變化寫出來。
(3)縱寫比較亂。有的內容安排不完整,記述中缺創(chuàng)始年或起始年,有的活動只有主題沒有內容,相似內容不用同一種形式來表現(xiàn),文字與表格內容重復等等,這樣的例子比較多,有進一步加工的必要。
(4)政治部類記人人物有過于注重官員人志現(xiàn)象,如考察記入領隊和人員名字等。大事記同樣存在類似問題。
(5)有的總體性工作寫的不到位,甚至用活動來代替本職工作(主體工作),如團委和婦聯(lián)的某些記述,這是不區(qū)分本末的做法。
(6)全志機構、人員寫法不一致。有的專設有機構,有的未寫,人員也同樣。應當統(tǒng)一寫機構和人員設置。
(7)有些重要限線劃分不符合規(guī)定。如與香港臺灣所進行的經濟合作,歸為外事或稱為外資都不妥,應該嚴格把握為與臺資、與港澳合資。過去有的志書不注意,把臺灣附在英美法之下表述為國外(應該是“及臺灣地區(qū)”),被認為是政治性問題,導致全書被追毀。涉及港澳臺的用語必須謹慎。
4.傳體
本志用傳體寫人物,多數不符合時限,如上志已收入,則本志不當再入。更大的問題是沒有嚴格掌握英烈標準,將逝世于工作崗位和退休后病逝都歸為英烈,這必須要改過來。英烈是為國為民犧牲的,與官員級別高低無關,其他不是烈士的都不能歸此類(民政局掌握烈士名錄,應是錄入的資料來源)。
5.圖體
(1)從志稿看,收錄的圖存在清晰度不夠的問題。如縣城總體規(guī)劃圖,建議選擇高清度的人志。
(2)隨文圖少,應豐富配圖,如農村住宅“連三間”和“四合院”建議配結構示意圖說明,房屋結構也是時代特征的一種反映。如服飾的變化,建議選擇一些上下限人民著裝對比圖,增強表現(xiàn)力。
(3)文化篇中關于書法和繪畫的內容,繪畫選取了三幅作品圖片,建議書法也選取少量有代表性的圖片加入。
(4)圖照說明文字要準確,注意掌握要素齊全。
6.表體
表格的設立不應是隨意的,而應從志書整體考慮,為文字做出有效補充和資料細化。全書表格過細過多,形式單一,使全志著述性下降。表內無數據的空格一律要用“一”表示。表格轉頁時在表頭要注明“續(xù)表”。表頭應與表體在同一頁面,表格內的上下限選取看不出原因,是數據缺失還是出于別的考慮?全書表格應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調整。
7.錄體
“附”的使用一定要堅持“歸之無類,棄之可惜”的原則才放人附錄中來。對于有門可歸、有類可系者,一律調整到正文篇章中去,注意不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鄉(xiāng)鎮(zhèn)篇中記述鄉(xiāng)鎮(zhèn)14個,有6個鎮(zhèn)有隨文附,共7個隨文附,建議刪減。第二十四篇有7個隨文附,應適當刪減。教育篇中關于蘆臺一中的記述,一輪志書已在附中詳細介紹了自創(chuàng)始到1989年的情況,不建議二輪繼續(xù)用附的形式從始建寫起,建議歸人正文中,選取1979-2010的重要發(fā)展變化記述。相反,第十五篇中大同仁藥店建議做隨文附。
8.序體
序的寫法比較雜亂,有的章下無序,應該統(tǒng)一標準,各章下都寫無題序,原則上,無題序要從起止年限寫。
三、資料
材料使用堆砌和缺失現(xiàn)象比較多,缺少對人志材料的歸納和概括以及剪裁不得當,是志稿存在的最大問題。要以史實為基礎,不應有套話、空話。
(1)重要資料缺失。如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篇中“消費構成”一節(jié)只記述農村農民的,缺失城鎮(zhèn)居民的。
(2)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記述,要以糾正和批評的角度上記述。如風俗、宗教篇中忌諱中部分內容。
(3)第二篇第一章地質與地貌和首輪志書第一章地質文字原封不動!第二章第一節(jié)氣候中四季特征,除了一些數字更換,其余文字完全與首輪志書相同!第二章中其他節(jié)的文字使用均與首輪志書相同,同樣的還有蘆臺一中的記述,也是大量內容重復前志。這應該斟酌,應著重于后志與前志的區(qū)別,反映變化。無意義的重復應避免。
(4)資料使用不均衡,堆積比較嚴重,有流水化現(xiàn)象。應提煉突出上、下限和變化。如二十四篇司法和司法行政中的部分內容。
四、篇目
1.第一篇第二章鄉(xiāng)鎮(zhèn)節(jié)下建議設概況、經濟狀況(不用發(fā)展,發(fā)展是動詞)、社會事業(yè),三個目就可以了。第十四節(jié)造甲城鎮(zhèn),為何與別的鎮(zhèn)隔開排在鄉(xiāng)的后面(如有原因,應括注說明)?應將同類事物連著排列。
2.第十六篇金融業(yè)保險章,建議在人壽公司后加上平安保險和其他寧河也開設支公司的保險公司情況。
3.第二十二篇政協(xié)第四章常委會議,內容太單薄支撐不起一章,建議按人大常委會的設置安排章節(jié),分機構及組成人員和重要會議設節(jié)。
4.題文不符。如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中代表選舉,代表構成實際內容為選舉程序和代表比例。
5.篇目劃分過細,有的可以合并。如文化、教育、體育部分。
五、行文
(1)計量單位。文中存在沒有用規(guī)范中文單位表示的情況,如自然環(huán)境篇中,16.27g/kg,應寫明每公斤16.27克。
(2)標點符號。根據最新標點符號用法,時間起止用“一”線,全書應統(tǒng)一修改。波浪號與破折號混用。百分號在表示數據范圍時,兩個數據后都要用%,以免引起歧義如3%~10%。
(3)文中使用“時,……”“后,……”等詞不符合規(guī)范,均應去掉。
(4)年鑒語言使用多,如年內,請一律改成某某年。
(5)志稿中有些章節(jié)有追溯現(xiàn)象,基本都無意義;個別處還有突破下限的,原則上應慎重過限,除特別需要,不要突破上下限。
(6)如環(huán)境保護篇中工業(yè)COD首次出現(xiàn),應括注中文名:化學需氧量。
(7)缺漏字問題。(第三冊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