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jiān)總局《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指出,中成藥不應采用“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夸大用詞,“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也被列入“黑名單”,或有萬余種產品面臨洗牌。
對沿用已久的藥名,改動時可列出其曾用名作為過渡,過渡時間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意見稿發(fā)布了“科學簡明,避免重名”“必要、合理”“避免暗示、夸大療效”“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特色”四條命名基本原則。首先,名稱應科學、明確、簡短、不易產生歧義和誤導,避免使用生澀用語。一般字數(shù)不超過8個;其次,一般不用人名、地名、企業(yè)名稱命名,也不應用代號命名。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名稱中含“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名稱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風油精就可能要改名,速效救心丸也不能稱速效,云南白藥含有地名也要回避。
在食藥監(jiān)總局藥品數(shù)據(jù)庫國產藥品一欄中,輸入部分不能提的字樣可檢索到幾千個藥品批文,其中光名字中含有“靈”字的藥品名稱就涉及兩千多個。
改名,意味包裝、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簽通通發(fā)生變更,成本不小,對老字號品牌而言,更名帶來的無形損失更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