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很多人自以為的“愛惜羽毛”,其實是愛惜聲譽大過于運用才華能力去成就功業(yè),因為只要做事,就可能招罵又特麻煩。
古代人把人一生的最高成就總結(jié)為“立德、立功、立言”。任選其一,都足夠在人世間不朽了。
立功需要真刀實槍干事,以成敗論英雄。
立言呢?有了不起的思想,寫作出書,流芳百世,也是一條特別難的路。
三不朽里面,就數(shù)立德最可疑。因為留了后門,容易抄近路。道德這個東西,吃不到摸不著,都在人心和嘴巴上。
晚清求名愛惜羽毛的和立功務實的,分成了清流和洋務派。
西方列強們恃強凌弱,吃中國的肉,喝中國的血,逼著中國賠銀萬萬兩。清流們還是像以前一樣清高自傲,今天說這個做得不好,明天罵那個人道德不佳,特別討好群眾和某些保守知識分子,以此博得喝彩。
當時的清政府為了自救,派一批兒童留學美國,學別人的先進文明,回來報效祖國。也就是洋務派主導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些中國孩子在美國文化的浸潤下,變了。一個個剪了辮子,穿起西裝,今天跳舞,明天跟洋妞談戀愛。
清流里面有個名氣很大的陳蘭彬,是中國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qū)Υ藧阑鸬貌坏昧耍X得男女授受不親,這些孩子學壞了,學成歸國也不會有什么作為。他要求全部裁撤回國。
結(jié)果清政府總理衙門分批把這幫孩子召了回來。
這群留學美國的幼童,后來他們中出了大名鼎鼎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出了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出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實實在在“打臉”了陳蘭彬。
洋務派里有個大佬張之洞,一開始也是清流。后來,清流派里面有個重要人物叫張佩綸,因為貽誤戰(zhàn)事,空談無能的老底子穿幫了,導致清流們威信掃地,顏面無存。
張之洞受到很大觸動,就此轉(zhuǎn)向洋務派,脫胎換骨,奮力作為,成為晚清歷史上響當當?shù)闹匾罄小?/p>
這個洋務大佬有多牛?
打仗方面他調(diào)兵遣將重用馮子材,打敗了法軍,要不是清政府委屈求和,他幾乎力挽狂瀾改變戰(zhàn)局。
辦教育方面,他創(chuàng)辦的學堂,是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多個重點高校的前身。
搞工業(yè),毛主席的評價是“提起中國民族工業(yè),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1890年,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鋼鐵廠,是當時亞洲最早最大的鋼鐵廠。
做交通,張之洞督辦了盧漢鐵路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京漢鐵路。
你看,在這世界上,不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總是務實的人一再為我們貢獻精彩。也只有做過實事的人,才知道認真做一點事情,有多難。
好虛名的人,站在岸上指手畫腳當清流,就太容易了,挑毛病罵人,動動手指和嘴皮子就行了。太多自詡“愛惜羽毛”的人,追求一塵不染,干凈高潔,最終變成了平庸俗套的嘴炮黨。
別人有新鮮創(chuàng)意想做點事情的時候,這些人就站在邊上看笑話,指手畫腳的。
還有一種極品,根本就沒什么“羽毛”,也要裝成愛惜羽毛的樣子。江湖上還沒混出個什么來,就扭扭捏捏,這也不行,那也嫌棄,生怕丟臉。令人啼笑皆非。
對了,張佩綸的孫輩里,出了個寫書揚名的女作家,叫張愛玲。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不過,她的出名不是虛名,是綁定在一本又一本打動人心的暢銷小說上的。她靠著寫書大賣,在上海灘揚名立萬,贏得了讀者,贏得了粉絲,在中國文學史上占了一席之地。這也是實實在在的事業(yè)。
追求立功的人,務實。追求寫作的人,耐得住寂寞。兩者都是好樣的。追求虛名清譽的保守分子,最后成了笑柄。
小人物做著做著,改變了命運。大人物做著做著,改變了時代。
本欄編輯: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