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吉加
編者按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針對可移動文物開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項目。
西藏歷史悠久,文化獨特,文物藏量豐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區(qū)可移動文物的基本情況及其保存狀態(tài),科學評價西藏文物資源情況和價值,建立健全全國國有文物保護體系,加強保護力度和范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文物資源整合利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讓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人民群眾。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應的普查工作機構,相繼開展了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多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近6萬余件(套)文物的認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發(fā)現(xiàn)許多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物。
在此,我們將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動文物普查國寶大調查中發(fā)現(xiàn)整理,并精選的其中部分具有標準器意義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設博物——西藏珍寶專欄,分期呈現(xiàn),以饗讀者。
鍍金銅鑲寶石不動明王立像
憤怒明王屬于噶當七法之噶當四本尊,噶當四本尊是釋迦牟尼佛、所有靜息佛匯集一體的觀自在菩薩、一切佛母匯集一體的度母、所有憤怒佛匯集一體的不動明王四位本尊佛。
此不動明王像一面雙臂,頭戴五頂尖天冠,姿勢憤怒,三目張大圓睜,鼻梁隆直,雙唇小口,圓睜三目之右眼仰視懲戒天子魔,左眼俯視制伏非天魔和龍魔,中眼直視清除一切厲鬼,面帶憤怒, 下身穿各種綾羅下裙,佩戴各種珍寶和蛇寶裝飾,雙手之右手持智慧寶劍揮舞空中,左手持金剛繩索兩端纏繞,結期克印,右膝蓋下跪,下身穿虎皮裙,右足以舞姿傲立于蓮花座墊上,體相全身熱鍍金,鑲嵌珍寶綠松石等裝飾,體相姿態(tài)威武。
從形象特點分析, 這尊憤怒明王像是一尊14世紀至15世紀之間塑造,具有衛(wèi)藏丹薩提風格的珍貴造像。
合金嵌銀嵌銅大成就者毗吾巴坐像
大成就者毗吾巴尊者誕生于印度圣地王族,在印度北方索瑪布日寺德瓦喇堪布和嘉瓦扎巴師父座前出家受戒, 同時在那爛陀寺說一切有部達瑪么扎堪布或南巴嘉瓦拉堪布座前出家受戒,賜名班丹確迥。
尊者不但精通各種佛法傳承系統(tǒng),特別是師從南巴嘉瓦拉堪布處得到勝樂金剛修持傳承后,成為那爛陀寺全體班智達之堪布,此尊者的神通作為在《美妙悟日巴贊》中有“恒河倒流制伏暴君,抓住太陽境域飲酒,打破羅剎制伏悍婦,頂禮勢力自在尊者!”的記載。另外,以悉地成就戒行收服奉持大自在教派的五百位發(fā)辮者和印度東部離間者等幾個外道教派,使其歸化信奉佛教,由此,尊者盛名遍布各地。
圖像學上,出現(xiàn)有兩種毗吾巴,即守內和守外毗吾巴兩種形象。守內毗吾巴的形象表現(xiàn)為:毗吾巴尊者安坐于忍獸皮墊上,尊者體相身色暗紅,一面雙臂,右手結期克印,指尖微彎鉤,左手在心間持滿灌甘露的顱骨,背靠如意寶樹,以國王姿態(tài)安坐,體態(tài)緊湊,面容綻開,雙目圓睜,舌部聚攏,佩戴六種骨飾,頭部裝飾各種花卉,背景如意寶樹,正面豎立三叉戟掛有下垂穗子, 右側在滿灌甘露的寶瓶上裝飾有滿灌甘露的顱骨,左側是手持寶傘的明妃,對直眉宇的正面是齊整的護輪和無量宮。
此造像是守外毗吾巴形象,即一面雙臂勢力大自在悟日巴尊者安坐于蓮花瓣和圓月形座墊上,頭戴花 環(huán)瓔珞,姿態(tài)兇猛,雙目圓睜,雙耳戴耳環(huán),鼻梁扁平,口唇里面獠牙齜露,右手掌按壓于座墊上,左手結期克印豎立,體相威嚴,頭部有各種花卉裝飾,在瓔珞、頂飾、項鏈、臂環(huán)、蓮花瓣上面混合鑲嵌銅銀和各種珍寶, 安坐于蓮花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