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wèi)華
(營口理工學院外語教學研究部,遼寧營口115014)
應用型高校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調(diào)查
——以營口理工學院為例
馬衛(wèi)華
(營口理工學院外語教學研究部,遼寧營口115014)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為了了解營口理工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也為今后的英語教學提供依據(jù),進行了此次調(diào)查和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大二學生和大一學生測試成績的差異不顯著;第二,三個系別的學生能力測試成績的差異不顯著;第三,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的成績和CET4成績沒有相關性。
應用型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中就明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還應包括文化知識的傳授。為了了解我院(營口理工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同時也為今后的英語教學提供依據(jù),我們進行了此次調(diào)查和研究。
1.被試的選擇
從全院的大一、大二年級中分別抽取20個教學班,結果如下:大一班級包括機電系8個,化工系8個,經(jīng)管系4個;大二班級包括機電系9個,化工系8個,經(jīng)管系3個。為了研究不同系別同學的表現(xiàn),在選取班級時盡量保證三個系別的班級大體相同。
2.研究工具
本調(diào)查的研究工具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該測試共28題,包括8個部分內(nèi)容,每題一分。設計該測試時主要參考了鄧兆紅[2]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試卷,因為該測試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和文化密切相關的各方面。
3.研究過程
大一學生的測試在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采用事先準備好的測試試卷對學生進行測試。為了保證學生認真答題,要求學生填好自己的班級和姓名,時間為30分鐘,在第一周內(nèi)將新生的測試數(shù)據(jù)采集完成。大二同學的數(shù)據(jù)采集方法和時間與大一同學基本一致。
4.評分
在全部數(shù)據(jù)采集完畢后,項目組成員隨機選取班級進行評閱。每個問題答案正確得一分,錯誤不扣分,并將班級里每個同學的成績錄入表格以進行分析。大一學生成績?nèi)缦拢簷C電系平均分11.44,化工系平均分為11.40,經(jīng)管系平均分為11.65;大二學生成績?nèi)缦拢簷C電系平均分11.03,化工系平均分為11.34,經(jīng)管系平均分為11.83。
對于采集的40個班級的分數(shù),通過Excel表格算出每個班級的平均分,然后將這些數(shù)據(jù)錄入SPSS17.0(SPSS,即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軟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如下分析:一是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大一和大二同學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得分差異進行分析;二是分別采用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檢驗三個系別大一和大二同學的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三是采用皮爾遜r相關分析來檢驗大二同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得分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成績是否存在聯(lián)系。[3]
1.大一、大二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得分上的對比
表1顯示的是大一、大二學生測試上的得分情況。大二學生的平均分為11.29,標準差為0.86;大一學生的平均分為11.47,標準差為0.97。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大一、大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成績沒有顯著差異(t=0.55,df=38,p〉0.05;大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成績低于大一學生的成績(MD=-0.18)。
表1 大一和大二學生跨文化交際測試得分對比
2.不同系別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得分上的對比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大二學生中機電系學生的平均分為11.03,標準差為1.06;化工系學生的平均分為11.34,標準差為0.61;經(jīng)管系學生的平均分為11.83,標準差為0.19。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大二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成績上沒有顯著差異(F(2,17)=1.05,p〉0.05),這說明大二機電系、化工系和經(jīng)管系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上沒有顯著差異。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大一學生中機電系學生的平均分為11.44,標準差為1.05;化工系學生的平均分為11.40,標準差為1.17;經(jīng)管系學生的平均分為11.65,標準差為0.35。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在測試成績上沒有顯著差異(F(2,17)=0.085,p〉0.05)。這說明大一機電系、化工系和經(jīng)管系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2 各系大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得分對比
表3 各系大一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得分對比
3.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成績與CET4成績的關系
經(jīng)計算,大二同學中機電系、化工系和經(jīng)管系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成績分別為11.03、11.34和11.83,三個院系的學生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成績的平均分分別為378.5、385.42和412.49。皮爾遜r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跨文化交際成績與CET4成績之間不存在相關關系,r(文化成績、四級成績)=0.967,p〉0.05。
從數(shù)據(jù)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大二學生和大一學生測試成績的差異不顯著;第二,三個系別的同學在能力測試成績的差異不顯著;第三,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的成績和CET4成績沒有相關性。
通過總結實際教學中的情況,之所以產(chǎn)生以上結果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文化教學還比較欠缺。在傳統(tǒng)應試的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仍停留在語言知識上,注重對詞匯、句子結構和語法知識的講解,卻忽視了語言教學的宗旨——交流溝通。學生只是被動地識記課本上的語言知識,而并未嘗試在現(xiàn)實交際中進行使用。大二學生已在校進行了一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但在跨文化交際測試中成績不比大一學生高,說明我們在外語教學中還有很多欠缺的方面。[4]
第二,在外語學習中學生跨文化學習意識淡薄。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還有更多的學生只想通過期末考試,導致了很多學生課后很少閱讀英語材料,很少關注英語文化中的其他方方面面。[5]
第三,缺乏外語文化學習氛圍。由于條件所限,目前學生幾乎很少有機會與英語母語者進行交流,在我院有關英語國家文化的選修課也很少,大部分同學很難對英語文化知識加以重視。
綜上,外語學習的目的在于能夠使學生在現(xiàn)實場景中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6],但大部分同學尚未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外語教學中要增強外語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并加大英美文化知識的介紹。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5-20.
[2]鄧兆紅.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視野下學生跨文化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3]許宏晨.第二語言研究中的統(tǒng)計案例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52-75.
[4]韓曉蕙.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思考:以高校英語教師為考察緯度[J].外語學刊,2014(3):106-110.
[5]李松華.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6):121-122.
[6]劉慧.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1(2):125-126.
[責任編輯,撫順職院:陳輝]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MA Wei-hua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ingkou 115014,Chin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o underst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level of English of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in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ls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English teaching,it conduc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and ge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st scores of sophomores and freshmen;second,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bility testscoresof studentsinthreedepartments;third,thereisnocorrelationbetweentestscores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CET4 test result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G715
A
1009—7600(2017)04—0107—03
2017-03-04
2016年度營口理工學院教改項目(JG201631)
馬衛(wèi)華(1981—),男,遼寧錦州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