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風雪
摘 要 為了解高中生考試焦慮的現(xiàn)狀,本研究主要探討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的關系。方法:采用《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和《考試焦慮量表》對某中學159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1)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2)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3)高中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對考試焦慮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關鍵詞 高中生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 社會支持 考試焦慮
1引言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大,考試成為社會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主要手段, 尤其是對于高中生。面對各種不同種類的考試,有的學生可以自如地應對甚至超長發(fā)揮,而有的學生卻可能會因為考試時的焦慮不安而發(fā)揮失常,甚至出現(xiàn)身體不適導致不能參加考試。適度的考試焦慮可以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因此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有益的,但是過度的考試焦慮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而高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的時期,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也逐漸增多,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影響學生考試焦慮的因素包括主觀和客觀因素,其中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概念、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等方面,客觀因素是指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外界因素。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作為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考試焦慮的因素之一,許多學生之所以會有考試焦慮,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學業(yè)沒有足夠的信心。同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來自家長、老師和同學各方面的幫助,即社會支持也是影響考試焦慮的客觀因素之一,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有效地緩解高中生的考試焦慮,以及增進個體的身心健康。
1.1文獻綜述
1.1.1學業(yè)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最初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它是指個體對自身完成既定行為目標所需的行動過程的組織和執(zhí)行能力的判斷,是人們對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自信程度,而不是技能本身。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是自我效能理論在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指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學業(yè)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影響是多維的,它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學習的堅持性、面對挑戰(zhàn)性任務的態(tài)度,而且影響學生從事某項學習任務時所體驗的緊張和焦慮程度,因而最終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國內外多個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Schunk(1991)研究發(fā)現(xiàn)有考試焦慮的學生通常有較低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反之亦然。因為有考試焦慮的學生通常會感到無法影響考試情境和無助,所以他們認為在考試上的任何努力都是沒用的,當考試中出現(xiàn)焦慮障礙時,如果努力是無效的,他們將會放棄努力。而有較高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可以較好地處理這些障礙,他們更傾向于在考試中付出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克服這些困難,因而產生考試焦慮的程度更低。
1.1.2社會支持
肖水源把社會支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客觀的、實際的或可見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等;二是主觀的、能體驗到的支持,主要指個體在社會中被理解、被支持與被尊重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三是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情況,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有些人雖然可以獲得支持,卻拒絕了別人的幫助。
有關社會支持的研究開始于六十年代后期,學者們積極探索社會支持對個體身心健康的影響,良好的社會支持能有效地緩解個體的心理壓力,維護和增進個體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有研究者提出了社會支持的主效應模型、緩沖器模型和動態(tài)模型。主效應模型認為,社會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其效應獨立于壓力,不管壓力如何,社會支持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都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緩沖效應模型認為,社會支持是通過消除壓力,對個體的身心健康起作用的,它可以緩沖壓力事件對個體身心狀況的消極影響,從而提高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動態(tài)模型認為,社會支持和壓力同時作為自變量,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壓力與社會支持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這種關系還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
1.1.3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一個復雜的情緒反應問題,目前心理學界對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Sarason(1990)從考試焦慮發(fā)生的角度,提出考試焦慮是學生在評價情境中,易于產生或喚醒威脅性知覺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貶低的認知、預期失敗的歸因及更強烈的情緒反應。田寶(2001)提出考試焦慮是個體由考試所引起的焦慮,是學生面對考試情境所產生的擔憂、自我占據(jù)、自我集中等認知反應和生理喚醒、典型行為交織而成的復雜情緒反應。王才康(2001)采用TAS考察大學生的焦慮狀況,發(fā)現(xiàn)我國大學生中考試焦慮水平較高的人數(shù)約占20%。在我國對考試焦慮的研究中,有關考試焦慮與其他因素的相關研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其目的主要是探討考試焦慮與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人格類型、能力自我知覺等因素之間的關系。研究者通過研究考試焦慮與上述因素的各種關系,試圖找到能說明考試焦慮形成機制的因子,從而為更好地理解考試焦慮的內在特性以及有效地控制學生的考試焦慮提供事實依據(jù)。
1.2問題提出及研究假設
高中階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他們不僅要面對身心快速發(fā)展所帶來的急劇變化,更要面對各種競爭激烈的考試。當考試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得不到緩解時,一些學生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荚嚱箲]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對高中生考試焦慮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影響考試焦慮的因素可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其中個體的主觀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自我概念、認知評價、人格特征等方面。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作為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考試焦慮的重要變量之一。個體存在考試焦慮,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對自己能否順利完成學業(yè)任務感到不自信,這種負性信念會導致他們對考試情境產生焦慮情緒,即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可能影響個體考試情境性特質焦慮。
關于社會支持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對考試焦慮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社會支持水平高的學生,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密切,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經常能夠獲得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學生對自己學業(yè)的自信心增強,即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增強,進而體驗著較低程度的考試焦慮。
從前人的研究中不難看出,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都與考試焦慮密切相關,但他們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探討單個因素與考試焦慮的關系,綜合探討三者關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在參考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高中生考試焦慮及其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的關系,從而為降低高中生的考試焦慮提供一些依據(jù),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1)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相關顯著,且呈正相關。
(2)高中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
(3)高中生的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
(4)高中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對考試焦慮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試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從合肥市某中學分別選取三個年級學生作為被試,收回問卷共159,剔除無效問卷26份后,獲得有效問卷133份,有效回收率為84%。
2.2研究工具
2.2.1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是由梁宇頌、 周宗奎編制而成。該量表包括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兩個獨立的維度,每個維度有11道測題,共 22 道測題。采用5級評分方式,每一級分別記1、2、3、4、5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高??偭勘淼腶lpha系數(shù)為0.817,兩個分維度的alpha系數(shù)分別為0.752和0.820。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的判斷與自信程度。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取得良好學習成績、順利完成學業(yè)以及避免學業(yè)失敗的學習能力的判斷和自信程度。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總分即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兩個維度得分的總和。
2.2.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由肖水源編制,量表共有10個項目,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三個維度。該量表的信度為0.80,效度為0.89。本研究采用程曦(2011)針對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部分項目進行修改后的新量表,將第2題中“同事”去掉;第4題中的“同事”改為“同學”;第5 題中的“夫妻”改為“戀人”,刪去了“兒女”一欄;第6、7 題中 “同事”改為“同學”,“配偶”改為“戀人”,“工作單位”改為“學?!保⒃黾印案改浮币豁?;第10題中的“工會”改為“班委會”。研究者對修改后的量表進行重測,得到的相關系數(shù)為0.9,完全符合心理學的測量標準。
2.2.3考試焦慮量表
《考試焦慮量表》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試焦慮量表之一,是由Sarason 和Mandler 編制。通過不斷修訂,1978 年Sarason 編制完成了目前使用的考試焦慮量表。被試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 是” 或“ 否” 。各題目均為0、1評分,評分時,“是”記1分,“否”記0分,其中第3、15、26、27、29、33題為反向記分即“是”記0分,“否”記1分。此量表適用于大、中學生群體,可以進行個體或集體的測試。中文版的TAS重測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測信度為0.60,內在一致性系數(shù)為0.64。
2.3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社會支持量表》和《考試焦慮量表》,由各班班主任發(fā)放給學生進行統(tǒng)一施測。施測前對各班主任所用指導語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收回問卷后對問卷進行篩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問卷,最終將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Excel和SPSS16.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3研究結果
3.1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3.2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和考試焦慮的相關分析結果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高中生的社會支持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負相關也顯著(見表3)。
3.3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的回歸分析結果
由相關分析的結果可知,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和考試焦慮之間均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嘗試探討高中生的社會支持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考試焦慮的影響作用。本研究以社會支持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考試焦慮總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統(tǒng)計回歸分析。
如表3所示,回歸方程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顯著:F=11.798,p=0.000。其中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回歸性系數(shù)為-0.197,t=-3.731,p<0.001極其顯著,同時社會支持的回歸系數(shù)為-0.194,t=-2.100,p<0.05顯著。因此,其回歸方程式可表示為y=39.980-0.197學業(yè)自我效能感-0.194社會支持。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可知,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相對于社會支持對考試焦慮有更強的預測作用。
4討論
4.1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的關系
4.1.1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之間的相關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因為社會支持水平高的高中生,能夠得到更多的來自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支持,以及他們能敏銳的感知到周圍重要其他人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他們能體會到正面的評價和積極的反饋,這使得他們能夠樂觀地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和挑戰(zhàn),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社會支持水平低的高中生,在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情境時,往往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容易采取消極、退縮的應對方式,體驗到較多的失敗經驗,逐漸降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社會支持水平的大學生在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上的表現(xiàn)差異顯著,且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越高。較高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個體改善消極的思維方式和不良情緒,增強學習的意志力和信心,正確對事物進行歸因,較多地體驗成功經驗,從而提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
4.1.2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相關關系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高中生的考試焦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根據(j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時,會過多地想到個人不足,低估自己的應對能力,并將潛在的困難看得比實際上更嚴重。這種思想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使其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可能的失敗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運用他們的能力實現(xiàn)目標,進而體驗到強烈的應激狀態(tài)和焦慮喚起,并以各種退縮行為或防衛(wèi)行為被動地應付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將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礙激發(fā)出更大的努力。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在學習上信心十足,能客觀地對待遇到的各種學習困難,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考試,也就不容易產生考試焦慮問題;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由于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自信,總是過多地強調自己的無能和學習上的各種困難,往往比較害怕考試,因而考試焦慮較嚴重。
4.1.3高中生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的相關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中生的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此結論與郭著華(2008)等人的結論一致,即社會支持水平高的學生,考試焦慮程度水平低;社會支持水平低的學生,考試焦慮水平高。這說明社會支持能夠為個體提供應對壓力的方法和足夠的安全感,使高中生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外界提出的要求,從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那些平時人際關系好的學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社會的幫助,他們也善于利用同學、老師和家長的力量,以擺脫不利條件,從而考試焦慮程度較低,能更好的應對考試。
4.2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的回歸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呈顯著負相關(田寶,2004),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考試焦慮的預測作用。研究結果分析驗證了最初的假設,即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考試焦慮具有極其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P<0.001),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可能對自身學習能力評價較低,易于低估自身的學習水平,在考試中容易顯得無助,容易體驗擔憂害怕、沮喪、無助等消極情緒,認為努力的作用不大,故會放棄努力。而高學業(yè)自我效能者能夠較為準確地定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考試中展現(xiàn)自身的實力,對考試結果有積極的期待,體驗著更多的積極情緒,同時喜歡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遇到困難會嘗試主動去解決,故其考試焦慮水平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了社會支持對考試焦慮也具有顯著地負向預測作用(P<0.05)。社會支持水平高的學生,即人際關系好的學生,當他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從同學、老師、家人等周圍人那里獲得及時的幫助,來擺脫不利條件,更快的適應考試的應激,以降低考試焦慮程度。相反,缺乏社會支持的學生,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主動地尋求外界幫助,只會孤軍奮戰(zhàn),而他們又不完全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便會產生焦慮情緒,既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又不利于身心健康。
5研究結論
(1)高中生社會支持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密切相關,并呈顯著正相關。
(2)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考試焦慮之間密切相關,并呈顯著的負相關。
(3)高中生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之間也存在顯著負相關。
(4)高中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對考試焦慮具有顯著地負向預測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水源.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4(1),183-187.
[2] 朱奕達.中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Meta分析[J].心理衛(wèi)生,(2015),4(36),527-531.
[3] 陳順森.高中生行為類型、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18),70-73.
[4] 陳順森,葉桂青.高中生考試焦慮及其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自然科學,(2007),3,133-137.
[5] 代景華,閻克樂,王海民.高中生考試焦慮應對方式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J].衛(wèi)生預防,(2004),5(13),548-549.
[6] 劉洋,劉華清.高中生社會支持與焦慮關系的研究[J].心理健康管理,(2010),(4),206-209.
[7] 全宏艷.社會支持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2008),3,69-70.
[8] 王可.高中生領悟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J].社會研究,(2015),11,29-30.
[9] Bandura,A.(1997).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