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芝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濱湖校區(qū)
【摘要】“兩階四步”的習作評改研究既能讓家長以明確的目標意識參與并關注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又能讓教師從傳統(tǒng)評改作文的繁重枷鎖中解放出來,以更多的精力來發(fā)掘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習作量表;兩階四步;互改;步驟
一、依據(jù)課標制定量表
第一,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相關學段的習作目標,確定學段習作的基本目標要求。下表就是以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為指導而制定的五年級習作的5條共同要求:
第二,通過對學段教材中每篇習作的認真研讀,進一步確定每篇習作的具體訓練要求,形成每篇習作的特定目標維度。以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為例,對“觀察一種動物”主題的習作確立下表中的3條具體要求:
第三,多方參與,多維評改。量表橫向的評價分為自評-家長評-師評與自評-家長評-互評-師評兩種形式。前者是四年級第一學期起步時使用的,后者是接著后面的三個學期使用的。參與評價的各方都以量表的左側(cè)兩大方面的要求為依據(jù),針對習作進行評價。
評價的具體方法是評星,參與評價的各方根據(jù)目標的具體達成情況賦0~3顆星,最后將所得星數(shù)進行匯總。將一學期的習作星數(shù)進行累積計算,作為期中、期末評選“習作能手”等的重要參考。
二、評改的具體實驗步驟
(一)“兩個階段”
四年級上學期開始實行自評、家長評、師評相結(jié)合的賦星評價方式。教師要在作文評講課上滲透評改的目標要求,在習作批改中分批輪流實行面批,即當面批改并告知點評意見,為四年級下學期的小組互評和組內(nèi)口頭評議做好鋪墊。
五年級上學期,開始依據(jù)評改量表來進行小組合作批改嘗試。教師要進行分步、系統(tǒng)的訓練和指導,到了下學期就可以完全放手實行習作量表的互改互評了。
(二)“四小步走”
1.集中訓練示范指導階段
一篇習作完成交上來后,教師提前翻閱,挑選出幾篇具有典型代表的習作作為例文在班級進行集體的示范修改。課堂訓練時,全班討論通過后確定習作互批互改的基本原則與要求。例如,學生經(jīng)過討論,確定了“虛心學習,多找亮點;平等交流,友好建議”等評改原則以及“牢記習作要求,尊重他人習作,評改慎重認真,建議明確具體”等具體要求。
待學生心中都清楚了習作互改互評的基本原則及要求后,就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訓練。
步驟一:先通讀文章至少兩遍,邊讀邊圈出錯別字,對不通順的地方做好小標注。
步驟二:根據(jù)“習作共同要求”進行不少于三處的點評,訓練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適時提供幫助,包括一些具體的修改建議,例如書寫是否工整、美觀;常用標點是否使用恰當;用詞是否準確;語句是否表達簡潔、通順、生動;是否有語病等。
步驟三:根據(jù)“本篇習作要求”中的幾條具體要求來進行總體評價。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習作2為例,請學生對照評改量表思考所改習作:段落的劃分是否合理;有沒有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進行細致描述;是否對小動物的動作進行了生動、準確的描寫;是否能用較為生動的描述來表達對小動物的情感?
2.小組合作前指導階段
為了使小組合作評改能夠按部就班地開展,在正式進行小組合作評改前需要特別重視對學習組長的指導。教師除了要物色習作水平和能力處于發(fā)展前列的學生擔任各組的學習組長外,還要加強對這些學生的作文批改實踐能力的訓練和指導。一般在開展小組合作評改前,教師先對他們的習作進行細致的面批、面評,并引導他們對自己的習作進行具體的自我口頭評價及組長之間的互評互議,為后面他們在小組內(nèi)組織評議做好準備。
3.小組合作評改階段
小組合作評改分為小組傳閱共改一篇、雙向互改再傳自改及組內(nèi)交流三種形式。
小組合作評改的三種形式,都是根據(jù)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循序漸進性原則來設定的。不論哪種形式,教師都要在每次評改前帶著學生回顧評改的原則與要求,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習作評改態(tài)度,引導學生不僅做到“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第一條習作要求),還能做到積極快樂地尋找他人習作中值得學習的亮點,在思考如何建議他人修改的評改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習作評改能力。
三種形式的小組合作評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但都要有“自讀評價-交流困惑-賞析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在自讀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先根據(jù)全班集體訓練的流程及具體的步驟要求完成對習作的評改,在難以評價的或難以批改的地方做好標注。在交流困惑環(huán)節(jié),學生將自己評改時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帶到小組內(nèi)來討論解決,若仍解決不了可以在后面的全班交流時提出。賞析評價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他人習作中特別值得學習的地方進行分享,如精彩的語句、語段等,同時將自己對習作的整體點評在組內(nèi)進行匯報、展示。學生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學習到他人習作中的優(yōu)點,并學習到他人優(yōu)秀的批改、點評方法。
4.互評互改階段
在互評互改階段,除了少數(shù)學生偶爾仍需要教師的提醒和指導外,其他學生已經(jīng)在三個學期的分步訓練指導中積累了較為豐富和成熟的習作評改方法與技巧,不再需要教師的“攙扶”式指導。不僅如此,學生在評改他人習作的過程中,不斷互相學習,在“自我做主”的評改模式中,習作主人公的意識被持續(xù)激發(fā),完成習作和互批習作的熱情也得到了充分激發(fā)。
要想達到理想的習作效果,必須充分發(fā)揮評價引導的激勵作用。首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師的點撥評價。在學生參與各個階段的評改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各小組的評改進程,適時給予具體的指導。同時,還要堅持反饋評改中的亮點,收集精彩點評,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等。其次,利用學校、班級、家庭等各種資源,為學生的習作評改創(chuàng)設更多的展示交流平臺。例如,在班級大聲朗誦、在“優(yōu)秀習作園”里張貼、推薦至學校廣播站、匯編成班級或個人作品集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積極投稿是激發(fā)學生自主修改并重視他人評改建議的最佳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