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兵
我家一樓遮雨檐下有個燕窩,每年春暖花開之際,兩只小燕子就會回來。
它們在這里安家已有好多年了,每次回來總會牢牢吸引鄰居們的目光,也讓班級內(nèi)同樓居住的學(xué)生——徐明,惦記不已,好似他童年的玩伴又回來了,每天放學(xué)回來都會駐足門口,觀察個幾十分鐘。
燕子剛回來的時候,總會先去修補燕窩。最初的時候,看到的燕窩都是草和泥的結(jié)合,口是敞開的。幾天過后,從外面就看不到有草的痕跡了,全是一塊塊的小泥巴,窩也變得特別結(jié)實,不怕風(fēng)吹雨淋了。再過些時候,原本敞口的窩竟然變成了封閉的。難道這窩不居住了嗎?仔細查閱資料才知道,原來修補燕窩后,燕子會等待泥巴干燥,不會入住,但同時也要防備其他鳥類搶占,所以才進行封閉。哈哈,這些可愛的小燕子還蠻聰明的。
入夏后,天氣炎熱起來,小燕子經(jīng)常會在清晨時分,停在門前的幾根電線上。似乎這里成了它們聚會的場地,近百只小燕子的有序排列,經(jīng)常會引得路人駐足稱奇。每當(dāng)天快亮?xí)r,我總會在房間里聆聽它們的“合唱”。起初是一聲尖尖的鳴叫,打破清晨的寂靜,接著又有幾只錯落有致地“對唱”,當(dāng)我想細細品味時,這鳴叫聲已經(jīng)變成了高低起伏的“大合唱”。隨著太陽升起,它們也慢慢散去,這“合唱”,也謝幕了……
隨著人們保護環(huán)境意識的增強,燕窩不再遭到人們的破壞,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小燕子走進人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