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一千三百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并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的美譽。
千年古村,圣地之門
說到廣東的名人,六祖惠能算是名氣極大的一個,他憑著過人的膽識和超凡的智慧創(chuàng)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學教派,和孔子、老子并稱為“東方三大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其成就舉世公認。
惠能的足跡遍布廣東省內,其故里新興縣龍山的國恩寺及報恩塔、有著“禪宗祖庭”之稱的韶關南華寺、剃發(fā)受戒的廣州光孝寺、隱居之所懷集六祖巖及四會扶盧山等,如今都名揚海內外。此行我們來到了夏盧村,這里是一代圣賢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夏盧村位于云浮市新興縣,公元638年農歷二月初八,一男嬰呱呱落地,他就是惠能?;菽苋龤q時父親過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并以伐薪賣柴為業(yè)養(yǎng)母度日。二十四歲時,惠能辭母出家,前往湖北蘄州黃梅東山參拜五祖弘忍大師。初為行者,惠能隨眾勞役,踏碓舂米,后因寫了得法詩偈而備受弘忍賞識,并成為其傳法繼承人,世稱“禪宗六祖”?!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边@首著名的詩偈就出自惠能之手。
因當時佛教內部爭奪宗祖地位的競爭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險,最后藏匿于獵人之中,隱居十五年。弘忍圓寂之后,惠能才開始傳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眾無數(shù)。武則天、唐中宗聞其名聲,多次敕書征召入京,但是惠能皆以老病相辭,竟不奉詔?;菽艿暮诵乃枷胗卸皇亲杂蟹鹦哉f,一是頓悟成佛說。
不知不覺間,眼前這個小村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村口就是惠能故居,如今保存尚好,門額上書“圣地之門”,門聯(lián)為“圣地一花開五葉,門庭三寶朝萬年”。院門內是六祖惠能紀念堂,堂上書有“新州毓秀,圣地鼎名”一聯(lián)。由小廊繞小天井到廳堂,六祖塑像端坐于廳堂正中,左邊的小龕里供奉著六祖母的牌位。
走進夏盧村,一股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村口,小路曲折蜿蜒,一轉彎,一個小池塘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伴著藍天白云和破舊的民居,乍一看竟與水鄉(xiāng)有幾分神似。行至村中,兩邊的民居高低錯落,為了鞏固根基,房屋的底部大多都用大麻石壘成,整整齊齊,上部則用黃土夯成,摸上去有點粗糙。屋頂是老式的磚瓦,黑褐色中帶著暗紅色。屋檐下懸掛著的多是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小型農具和簸箕,房前屋后不時能看到南瓜藤、絲瓜藤隨意地蔓延于棚架上,嫩綠嫩綠的,和土黃色的墻壁形成鮮明的對比。
夏盧村有數(shù)棵千年古荔,據(jù)說是惠能當年親手栽種的。一棵名叫“千年古圣荔”的荔枝樹相傳是惠能童年時種下的,粗略估計已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最大的一棵荔枝樹樹圍超過五米,還有一棵雖然半邊早已空心,但剩余半邊的樹圍也將近四米。更令人稱奇的是,這兩棵樹總是一枯一榮,前段時間其中一棵古樹被蛀空,近日村民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蛀空的樹干上竟然又萌發(fā)出了新枝。村里人推斷它可能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荔枝樹,是“天下第一荔”。還有一棵奇荔相傳也是惠能種植的,說它奇是因為樹上所結荔枝的果核上有獨一無二的標記,好像高僧頭頂?shù)南沭栌∮?。多年來,無論是村里人還是專家都解釋不出其中的原因。
有幸得到兩顆剛從奇荔樹上摘下的荔枝,我迫不及待地剝開品嘗,果肉鮮甜可口,味道十分獨特。果核上果然如村里人所言有一道疤痕,當?shù)厝朔Q這種荔枝為“得心應手荔”、“恒心荔”、“心想事成荔”、“苦盡甘來荔”等。人們說,這是因為惠能三歲喪父,后來又被同門師兄神秀等人追殺多年,他與獵人為伍十幾載才正式落發(fā)點痂,這千年荔枝仿佛是惠能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辛酸的往事。
此時,有人正圍著一眼井比畫著,原來這就是開村古井,掐指一算,這眼井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由于井水哺育了惠能,人們又把它親切地稱為“仙人奶”,寓意深遠。聽當?shù)厝私榻B,這口井的水質極好,甘甜可口,長年不枯,千百年來一直是村里人的飲水之源?,F(xiàn)在雖然村里裝上了自來水,可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喝這井里的水。村里人很聰明,在井中放養(yǎng)了一條魚,水能否食用一看便知,這么多年來,那條魚一直快活地暢游著。
正午時分,太陽曬得正猛,村里靜悄悄的。辛勞了半天的人們大都進屋歇息了,調皮的孩子從屋里跑到小巷,小小的天地充滿無窮的樂趣。村里人的生活正如惠能宣揚的精神一般:“佛在我心,凈心自悟,見性成佛?!痹谌粘I钪?,“空”不僅是夏盧村村民本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世人追求的簡約風尚。
惠能在廣州光孝寺剃發(fā)受戒,此后在韶關曲江曹溪南華寺講經說法三十七年。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惠能在新州故居國恩寺圓寂,世壽七十六歲,其真身及衣缽此后遷回寶林寺,供奉至今,相傳真身回到寶塔時,塔里一道白光直射藍天,三天才散。詩人王維、柳宗元、劉禹錫、蘇軾等都曾為六祖惠能寫過碑文、后記等。
佛教史上稱惠能為“東土禪宗六祖”、“中國佛教南禪始祖”,他創(chuàng)立了我國禪宗理論體系,使佛學中國化,后經其四十三名弟子的嗣法,形成了河北臨濟宗、湖南溈仰宗、江西曹洞宗、廣東云門宗、南京法眼宗五個宗派,俗稱“一花五葉”,如今有香客數(shù)百萬,遍布朝鮮、日本、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歐美等地。
南宗福地,東粵名山
位于新興縣六祖鎮(zhèn)龍山腳下的國恩寺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一直被佛教界視為“嶺南第一圣域”,與六祖惠能受戒的廣州光孝寺、畢生的弘法道場韶關南華寺鼎足而立,并稱“六祖三大祖庭”。國恩寺因既是六祖真身菩薩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輯錄《六祖法寶壇經》的圣地而名揚海內外。
國恩寺由半山亭、山門牌坊、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方丈室、諸天佛殿、禪房、觀音堂、六祖紀念堂、五百羅漢堂、報恩塔等建筑物組成,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寺側有六祖父母墳、龍山碑林、浴身池和六祖手植的千年荔枝樹,寺內有五祖親傳的袈裟衣缽以及武則天手書的敕賜“國恩寺”題匾等文物古跡??v觀國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國恩寺背枕龍山,故又名“龍山寺”。寺正門廣場前,一條十米長的巨龍橫亙騰躍,氣勢逼人,一對巨龍奪寶的立體雕飾雄踞于近百米長的寺前高墻之上,氣勢恢宏。國恩寺經過歷朝修建,院宇精嚴,布局壯觀。
六祖殿供奉著惠能金身袈裟坐像,與韶關南華寺、廣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是由其弟子塑像家方辯所造,故形態(tài)逼真。殿內原存有惠能的衣缽用具及武則天、唐中宗賜給他的金缽、宮燈等物。此外,國恩寺各殿尚有佛像四十余尊,形態(tài)各異。
在國恩寺的東北面有一棵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古荔,是六祖惠能帶領門徒回故居時親手種植的。古荔雖歷經興衰,甚至在“文革”時期遭人用火燒過,但至今仍茁壯生長,巍然挺拔,枝繁葉茂,高十多丈,盛夏結果。日本、韓國等佛教信徒來寺尋宗訪祖時,均視此樹為圣物予以參拜,且稱此樹為“圣樹”,是“佛荔”。每逢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海內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信眾們常來此品嘗佛荔果,有些信徒還把這棵樹上的荔枝葉當成驅邪祛病的靈藥,認為喝了荔枝葉泡的茶能使人身體健康且延年益壽。
國恩寺聞名中外,與海內外有久遠香緣,常有國外的參拜團體來此頂禮,其中以日本佛教訪華團為最。1982年2月,日本六祖足跡參拜訪華團謁拜國恩寺,舉行了隆重的參拜儀式,并賦詩留念。1990年,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來國恩寺朝拜、游覽的就有十多萬人。198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把國恩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
在云浮市,有一種極為流行的民族舞蹈——禾樓舞,其音樂曲調、節(jié)奏及舞蹈動作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堪稱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
禾樓舞是云浮市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源于中原神農氏的神話傳說,主要流傳于南江流域地區(qū)郁南縣連灘鎮(zhèn)一帶。該舞是古時百越烏滸人(壯族祖先)慶祝豐收、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一種舞蹈。禾樓舞的發(fā)展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在我國文化中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審美價值,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禾樓舞蘊涵著古代南國百越之地具有獨特地方文化色彩的少數(shù)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體現(xiàn)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審美取向,具有民族學、舞蹈學的研究價值。據(jù)考證,禾樓舞經過漢、晉、隋、唐時代的交通大動脈南江,越過并不高的山界傳到高州、化州、臺山、陽江等地,是原始巫文化流變與儺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經四百多年的流傳,禾樓舞不再拘泥于只在豐收的季節(jié)跳。每年正月十五,郁南縣連灘鎮(zhèn)都會舉辦禾樓舞活動,村民們在河灘竹林邊圍著溫暖的火堆,觀賞歡快的歌舞,舞者戴面罩,頭頂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晚間手持火把圍繞火堆亦歌亦舞。在古樸悠揚的音樂中,身披紅袍的“族長”左手執(zhí)牛頭錫杖,右手執(zhí)銅鈴,在鈴聲的號召下,眾“族人”依次出場,過火門、拜“族長”,雙手將稻穗舉過頭頂,慶祝五谷豐登,祈求上天再次賜福,其余舞者分別手拿禾穗,邊唱禾樓歌邊搖手踏足,向著東南西北四方起舞,歌曲的歌詞為:“登上樓臺跳禾樓,風調雨順慶豐收,瑤戶欣歌太平世,眾執(zhí)穗鈴詠金秋……”
禾樓舞的動作原始粗獷,舞步輕快,禾樓歌的旋律固定,曲調悠揚,唱腔獨特,節(jié)奏感強,能隨著舞者的情感變化而起伏,詞句流暢押韻、生動悅耳,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