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邵盈燕
農村小學,所擁有的學生大多來自于省外的務工人員子女。美術基礎薄弱,起點較低,低段學生更是沒有美術作品完整性的概念。時??梢钥匆娺@樣的情形:教師提出上交作品,學生欣喜地交出一幅半成品,教師問其:“畫完整了嗎?”他自信回答:“畫好了”,這時教師會覺得他的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其實在他的觀念里并沒有美術作品完整性的概念,但教師若只在學生身上找尋根源,那么教學就會陷入僵局,這與“以生為本”的理念相左。教師應該嘗試從教學方法、美術技法、情感表達上來探究對策。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作品主題的完整性、作品形式的完整性,以及作品情感的完整性三大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輔導。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孩子們用自己的感悟來描繪心中完整的美術作品。
一、貼近生活,追求作品主題完整性、豐富性
1、明確主題促進主觀意識
所謂的主題就是要立意,要在開始繪畫以前明確你的作品意圖,預設好自己想要繪畫的主題。農村小學的學生對于主題概念還是空白,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與講解,但不能籠統(tǒng)的闡述提問。例如:你的主題是什么?你要表達什么?你想怎樣去繪畫?……看似這樣的問題很簡單,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但往往舉手回答問題學生卻很少,我們的學生不明白老師提出的問題該怎樣回答。
例如:在《淘氣堡》一課教學中,在教師讓學生欣賞完一組真實的淘氣堡圖片后,教師提問:“請想一想,你要繪畫一個怎樣的淘氣堡?”,頓時教室鴉雀無聲,學生個個低下了頭,本來濃厚的積極性也消失了。這個問題的暗示的主題“真實的淘氣堡”學生回答不出,我們學生不是不喜歡淘氣堡,而是農村小學一個班級有5個學生曾去過淘氣堡玩耍,已經很不錯了。教師的提問要從學生實際生活情況而設計,教師的引導也需要換一種方式。如:“你想象中的淘氣堡是什么樣子的?能畫出來給大家欣賞嗎?”引導學生關注淘氣堡的功能、結構與色彩,那么學生就明白作品主題是定在“想象中的淘氣堡”,降低了難度,學生自然容易理解。
所以主題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生活熟悉的內容,如果自己也不熟悉的主題,繪畫起來肯定有一定的難度,自己也會感覺枯燥無味,漸漸失去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呈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只有繪畫出自身喜愛的主題,才能夠與欣賞者產生共鳴,產生打動人心的完整性作品。
又如:《田園風光》一課作品創(chuàng)作時,農村小學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就抓住了田園的線條特點和色彩感覺,無論是遠景還是近景都繪畫得有聲有色。他們會在遠景上繪出灰色線條,并告訴我這是田埂路;會在近景處種植上可愛的蔬菜,甚至知道哪種蔬菜不可以和哪種蔬菜種在一起,他們會邊繪畫邊談論自己家中的田地,這時候他們的眼睛靈動地閃爍著,這樣的作品怎能不稱之為“完整豐富的作品”呢(圖1)?
2、示范有效促進發(fā)散思維
教學過程中,學生聆聽了教師的講解,欣賞了大量的圖片及明確了主題的方向,但還沒有領悟怎樣表現(xiàn)出主題。而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他們薄弱的美術基礎,需要老師放低速度,一步一步筑基起堅固的城堡。所以教師示范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所說的教師示范,并不是教師一聲不響,在講臺上展示自我般得完美示范,而是有變化,有針對性的“不完整性”示范,我們來看兩個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一:
教師在執(zhí)教浙美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水資源》一課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完招貼畫的圖片后,
師: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招貼畫,老師也要來嘗試畫一幅招貼畫。我畫的主題是以變形字為主體的招貼畫。
生:……(學生觀看)
教師直接示范,簡單繪畫完成。(5分鐘)
師:老師完成了,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好看。
師:那么請你們也像老師一樣完成一幅美麗的招貼畫,主題是節(jié)約用水。
生:……(開始繪畫)
教學片段二:
師: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招貼畫,老師也想來嘗試畫一幅招貼畫,但我需要一位小幫手來協(xié)助我。生:(紛紛舉手)
師選定一位學生,師生共同拼擺出一幅招貼畫。(素材之前準備好 2分鐘)
師:請給這幅招貼畫起一個名字?
生甲: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
生乙:節(jié)約用水從小事做起。
生丙:愛惜水資源,就是愛惜生命。
……
師:老師再把這幅招貼畫變一變,添加了什么?(1分鐘)
生:地球和眼淚。
師: 請再為這幅招貼畫起一個名字?
生:別讓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
……
師:讓我們一起來為水資源設計一幅與眾不同的招貼畫。
兩個片段比較,片段一當學生吸收了大量的知識點,已經有了創(chuàng)作欲望,但教師的“完美性示范”將學生發(fā)散的思維全部拉了回來,成為了教師的復制品,創(chuàng)作的主題都與老師一般無二。這樣的作品是不完整的,教師的示范也成了畫蛇添足。片段二首先學生上臺與老師共同完成作品,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其次教師放手讓學生來設計主題的名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明確了主題的呈現(xiàn)。二次變化示范作品也成為了擴展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催化劑。這樣看似“不完整的示范”,卻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出,作品主題的完整性,利用更短的時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追求作品形式完整性、多樣化
1、作品分層需要量身定制
農村小學的孩子也是發(fā)展的個體,也會因為遺傳的因素、家庭的生活、學校的教育、社會的環(huán)境及個體的努力程度而呈現(xiàn)的個性差異,有些差異還是很大的,我們要承認這是客觀因素,那么就更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在備課設計作品呈現(xiàn)時,需要采取分層次的作品要求,使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更加突顯,完成的作品也更趨向于完整性。
通過對學生的美術基礎、美術技能接受能力、美術學科的興趣等進行簡單測試,我們嘗試著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圖2):
例如:浙美版五年級第10冊一節(jié)造型﹒表現(xiàn)課《彎彎的小路》,制定作品呈現(xiàn)時可以按三層來設計:
A組:運用近大遠小、近疏遠密等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一幅彎彎小路的作品。
B組:明白近大遠小、近疏遠密等規(guī)律,簡單創(chuàng)作一幅彎彎小路作品。
C組:簡單臨摹完成一幅彎彎小路的作品,適當添加一些自己小創(chuàng)意。
這樣的作品分層要求,讓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呈現(xiàn)形式。分類只是作品要求,并不是給學生進行分類,學生之間自己尋找差距,并且相互之間可以交流指導。這樣節(jié)省了課堂上的時間,有效的提高了作品的完整性,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漸漸提高他們對美術學科的積極性。
同樣也達到了美術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這一理念。
2、經營位置把握構圖
南齊謝赫的著作《畫品》中提出“六法”,其中“經營位置”或“經營,位置是也”,是說繪畫的構圖。經營原意是營造、建筑,《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苯浭嵌攘?、籌劃,營是謀畫。謝赫借來比喻畫家作畫之初的布置構圖。“位置”作名詞講,指人或物所處的地位;作動詞,指安排或布置?!拔恢媒浡裕入y比儔”,是安置的意思。唐代張彥遠說“至于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把安排構圖看作繪畫的提綱統(tǒng)領。因此可見構圖的重要性。
作品在繪畫時,學生一般會用平行垂直線構圖和平行水平線構圖,開始構圖學生落筆很快,但隨著主體物的完成,他覺得作品也就完成了,我們來看這個教學片段:
《我駕神舟游太空》一課中,教師正在指導學生的繪畫作品。
生:老師我畫完了。(畫面只有一個飛行器,其他空白。)
師:你的飛行器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它的小伙伴有沒有?
生:(開始思考,并在空白處添加其他樣子的飛行器。)
生:老師我加上了,可以交了么?
師:你的飛行器在什么環(huán)境下面飛行?
生:噢!還有背景沒有畫。(添加了太空的背景)
這樣情景在教學初時常會發(fā)生。每位美術教師都知道,在課堂教學的短短40分鐘里,想要讓孩子畫好一幅完整的作品這著實不易。如何快速安排好畫面,給人以和諧的感覺,這也成了教學之重了。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主體物的范圍:首先學生要選定在自己畫面的主題物是什么?然后根據(jù)畫面確定他的范圍,建議學生主體物適當放大,突顯出他的重要性。
2、主體物的位置:學生先考慮主體物的樣子,根據(jù)他的樣子選擇主體物與畫面上下左右的空間關系,選擇合適的位置。
3、組合物體:主體物的明確,可以在周圍適當添加一些其他物象,但要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如前后的遮擋關系等等。組合的效果要令人看的舒服和諧,其他物象大小不要超過主體物,可簡略一些,需突顯出主次關系。
畫面的完整性,不僅僅在于線條的構圖,也需要加入色彩的元素,色彩的分布也很重要,如果左右兩邊變得比例失調,色彩的均衡性打破,畫面感覺就很不穩(wěn)定,太亮的色彩需要暗的色彩來調劑,反之亦然。學生在涂背景色時也可以采用1、油畫棒橫向,統(tǒng)一個方向,大塊面涂色。2、水彩筆花邊似的,點綴背景。3、多色涂色或者漸變色涂色。
教師需要靈活運用便捷方法,各種美術工具,提高作品完整性,才能達到出彩的效果。教師是呈現(xiàn)的部分學習方法,學生則通過自己思考與實踐,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也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的教學是有效的,這樣的學生是有能力的,這樣的作品才具有完整性。
三、發(fā)自心源,追求作品情感的豐富性
1、運用筆觸表達情感
學生作品的情感,是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維的深度,情緒的投入。有情感的作品最能夠打動人心。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會利用筆觸來傳達他此時的心情,例如:學生在創(chuàng)作《給同學畫漫畫》作品時,其中一位學生正在畫一位,胖乎乎的愛吃零食的小男孩,觀察他的筆觸就發(fā)現(xiàn)他用了大量的弧線條,問其原因?他笑瞇瞇跟教師說:他覺得畫這個胖乎乎的男孩子很開心,就喜歡用弧線來表現(xiàn)男孩的胖和可愛。很簡單的回答,這弧線條就是表現(xiàn)他喜悅的創(chuàng)作情感。又例如:學生在創(chuàng)作《夏日》作品(圖3)時,線條被她拉的長長的,畫面都被她被長線條筆觸填滿了,問其原因?她覺得夏天太熱心情很糟糕,這些長線條都是她覺得太陽光芒照射到各處的樣子,學生這樣作品可愛之極。
雖然他們的畫面被特別的筆觸所覆蓋,但他們的情感已經達到了課堂作品的 “完整性”。這樣“完整性”是有著強烈視覺效果的??吹剿麄兊淖髌窌鹦蕾p者的共鳴,這是一種兒童單純的美感。
2、感受心源,原創(chuàng)情感
在學生作品中更多是擁有原創(chuàng)的情感,他們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驗、生活經歷、經過思考、從細微處入手,寫實的表達自己內心源。他會利用各種美術技法,傳輸出他所要表達得意境,“意”主要是人的心靈感受,使畫面更加吸引欣賞者的眼球,觸動人們的心靈。在表達的同時,畫面與構圖形式相結合,再根據(jù)主題的立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擁有“完整性”的美術課堂作品。
例如:《奇特的夢》一課中,課堂作品有位學生將一個自己畫在床上,一個自己畫在床下,他說夢見可怕的幽靈。他把感受到害怕情緒,轉化成個體,一個是真實的自己,一個是情感的自己。沒有任何的背景裝飾,欣賞者卻能感受到作品的完整性,品味出情趣的味道。在《船兒出航》一課中,學生把課堂作品里海浪畫得十分扭曲,扭曲的海浪把船兒頂?shù)酶吒叩模▓D4),里面人都快要飛出來了,但是他們并不害怕,各個面帶微笑感受巨浪帶給他們的歡樂。仔細一問,這個學生曾經坐過船,船搖搖晃晃時候,他感受到無比的歡樂的情感。他把原有生活經歷的情感融入他的作品中,令他的作品充滿靈動。
看似這些“非完整性”課堂的作品,實際上他們比部分“完整性”作品更具有趣味性,農村小學的孩子也有著對美術的特殊感悟,更加突顯農村孩子個性,體現(xiàn)出其個人豐富的情感思想。繪畫只是一種形式,最終表達還是學生個人情感。關于美術課堂繪畫作品的完整性豐富性多元化的探究還不止這些,我們還要探究構圖比例的適合性、色彩搭配的豐富、如何讓農村小學學生主動完善作品……等等。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還要去發(fā)現(xiàn)學生作品里更多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