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初中生升入高中后,物理學習會遇到相對較多的困難。這些困難有哪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困難,在高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克服這些困難,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獲得較高的成績呢?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理解。
關鍵詞:初中生;高中生;物理知識銜接
大多數初中學生剛升入高中時普遍反映物理學科存在著銜接不暢的問題,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對物理的具體學習方法和內容模糊不清,一臉茫然不知所措。筆者在近幾年的學習和探索過程中,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同行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
初中物理主要有機械運動(主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力(重力,彈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條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牛頓第一定律)、密度、壓強(液體內部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簡單機械(杠桿,滑輪,功,功率)、光(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熱學(溫度,內能)、電路(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功)、磁場(磁場中的力,感應電流)、能量和能等內容。而高中物理則主要包括力學、電學、熱學、光學以及原子物理等內容,兩者在教材的設計上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教學過程中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一、初中和高中的不同
1.教材方面
(1)初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要求學生了解、知道的內容多,要求學生掌握的少;②定性的多,定量的少;③教材難度低,趣味濃,一般由實驗或生活實際引入課題,通過現象總結規(guī)律,形象具體,易于接受。
(2)高中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重視理論上的分析指導;②定量研究多,計算量加大;③數學工具的應用明顯加強與提高,不僅運算量加大,且常要運用函數、圖象和極值等數學方法來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
2.教法與學法方面
(1)初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內容要求相對低,教師課堂更注重教學的趣味性,課堂容量少,進度慢;②對重點概念及規(guī)律反復討論達成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③習題類型少,變化也不多,且多數與教師課上講的內容、例題對得上,造成考試時往往只要記住公式,做好筆記,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2)高中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進度明顯加快,課堂容量大;②知識要求大大提高,需要學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練習才能真正掌握,習題類型更是復雜多變,單靠對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的死記硬背,解決不了問題。
二、剛步入高中后學生的困惑與問題
1.教材方面
①大量的數學與物理結合,大量的物理過程推導,學生感到物理抽象難學,甚至望而生畏;②學生知識儲備不夠。數學教學進度跟不上物理教學需要,學科間的不銜接給學生數學工具的運用帶來了困難,加大了物理學習的難度。
2.教法與學法方面
①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死記硬背的壞習慣;②很多學生只想硬套公式,而沒有主動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③很多初中學生的學法是:跟著教師轉,死記硬背教師布置的內容。
三、對初中和高中教學的改進建議
1.教材方面
(1)強化初中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特別是解方程組能力的要求;
(2)弱化初中學生對計算器的依賴(高考近幾年運算量增大,是堅決不允許使用計算器的);
(3)要求學生提升初中簡單三角函數的運用能力,熟練掌握一些正弦、余弦、正切的計算及一些特殊點的三角函數值,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二次函數極值運算與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正比例函數的平移、截距、斜率、圖形所圍面積的應用能力。
2.教法與學法方面
(1)中考命題要與高考命題的導向接軌;
(2)初中教學,必須改變死記硬背的壞習慣,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
(3)加強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能力;
(4)注重把知識教活,學生學活,能舉一反三。
實際上,初高中內容只在“力學”“歐姆定律”和“電路”這三個方面有交叉,但這些知識在高中都是從基本理念出發(fā)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分析,無需初中基礎也能理解。其余高中學習的重點知識,初中都根本沒有提到。高中近幾年也注重考查了物理學史和物理方法,初中知識容量少,能不能增加或者拓展?jié)B透到的物理學史和方法的介紹,也可以以研究性課程或校本課程讓初中學生進行搜集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許大偉.高中階段學生面臨的幾個問題[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9).
[2]呂昌剛.中學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4).
[3]周莉.學好高中物理的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30).
[4]虢志航.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學習方法的不同點[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10).
作者簡介:邊桂萍,吉林省柳河縣人,大學本科,學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吉林省骨干教師,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yè)技術人才,吉林省教書育人楷模,吉林省第五批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