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中俄經貿是兩國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邊貿發(fā)展,中國先后在我省設立黑河、滿洲里、綏芬河等邊境口岸,為兩國經貿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雖然兩國經貿合作機制已經成熟,但是,兩國經貿進一步發(fā)展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其中,經貿交往糾紛解決機制的缺失是重要原因。哈爾濱需要建立中俄經貿交往糾紛調解機構,滿足我省乃至全國的實際需要。
一、調解糾紛機構的必要性
調解作為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在政治爭端和經濟爭端解決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對于邊境貿易糾紛解決來說,現有的比較權威的專業(yè)商事調解機構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設立的調解中心,其下又設中美、中意、中英、中韓等調解中心,調解中心根據當事人之間的調解協(xié)議受理案件,在沒有調解協(xié)議時,也可以經一方當事人申請并征得他方當事人同意受理案件。現在時機成熟,可以考慮在哈爾濱設立糾紛調解機構,專門審理邊境地區(qū)經濟、貿易糾紛案件。
二、中俄民間經貿糾紛調解機構主要功能
(一)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設立的調解中心的經驗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若干意見》,黑龍江省設立在“十三五”期間,在省會哈爾濱建立常設的經貿糾紛調解機構時機成熟。未來設立在哈爾濱的經貿糾紛調解機構將有效解決中俄經貿糾紛在黑龍江省本省內部無法有效解決的窘境。中俄民間經貿糾紛調解機構其主要功能是應用“調解”等法律方法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解決經貿交往中遇到的糾紛及法律障礙。并且與仲裁訴訟相銜接,將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完成。
在哈爾濱建設成兼有預防、咨詢、法律服務職能的相對穩(wěn)定的常設糾紛咨詢和解決機構。工作組成員可由兩國選派經濟和法律方面的專家、律師組成,其日常工作可包括:研究兩國國內經貿法律法規(guī)及其適用上存在的問題;對雙邊貿易可能出現的貿易和投資糾紛提出預警、提供預防方案;為中俄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協(xié)助糾紛當事人選擇解決糾紛的有效途徑;對中俄兩國貿易和投資糾紛解決進行評價并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提出意見等。
(二)以往的經驗證明,信息不對稱極大地增加了中俄貿易的成本,而其中又以法律制度、司法程序方面的規(guī)定對貿易能否順利進行影響最大。對從事對俄貿易的國內企業(yè)和經濟組織來說,雖然專家組的工作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其工作能夠給這些企業(yè)提供重要的法律信息和服務。例如,《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規(guī)定,向成員國當地法院提交仲裁裁決的境外承認和執(zhí)行的申請,需按照該公約提交符合要求的相關法律文件,包括仲裁裁決和仲裁協(xié)議原件或其正式副本,若仲裁裁決和仲裁協(xié)議的文字不是承認和執(zhí)行國家的正式文字,那么申請執(zhí)行人需要提供經過公證或宣誓的翻譯員或外交、領事人員認證的譯本。如果不清楚該項規(guī)定,認證形式不符合要求,在申請執(zhí)行過程中就很可能由于提供的文件不符合規(guī)定而耽誤裁決的執(zhí)行。
總之,建立中俄經貿交往糾紛調解機構刻不容緩,哈爾濱市需要在“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支持下,快速成為中俄經貿交往的法律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