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陽
很多人在為不知道拍什么而苦惱,殊不知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太多可以拍攝的題材。五月的一天,我在廣西山里拍攝,趕上下雨,在山里轉了大半天也沒找到什么蟲子,索性找塊大石頭坐下來,打算吃點東西休息一下。這時發(fā)現(xiàn)石頭邊的草叢里,一只圓滾滾的“瓢蟲”正順著草葉爬上來,它身上有著精巧的黃色斑塊,以前沒見過,趕緊端起相機拍攝。
拍了幾張,我才開始仔細端詳起這個小家伙,它和普通的瓢蟲有點不一樣:普通瓢蟲是短腿,爬動的時候感覺肚皮都快貼地了,而這只卻是大長腿,走起來速度不慢,有時候居然還會橫向爬動。正在我充滿疑惑的時候,這只“長腿歐巴”居然掉過頭來,直勾勾地看著我,好大的眼睛?。∥夷X子里靈光一閃,長得像瓢蟲,大長腿,大眼睛,善跳,有了這幾個關鍵詞,這小家伙的身份就出來了,這是一只瓢蠟蟬。它和我們熟悉的蟬(知了)是近親,和我以前拍過的斑衣蠟蟬關系更近。瓢蠟蟬為什么要模擬瓢蟲呢?因為看似乖巧可愛的瓢蟲其實不好惹,它有堅硬的鞘翅保護,遇到危險還會從胸部下面分泌刺鼻的黃色液體,所以很多愛吃蟲的雀鳥都不太敢招惹瓢蟲。
瓢蠟蟬模擬瓢蟲,頗有“拉大旗作虎皮”嚇唬吃蟲的雀鳥之意。
蹲下來仔細搜索草叢,我發(fā)現(xiàn)瓢蠟蟬的數量還真不少,而且花色各異。有趣的是,這些瓢蠟蟬的花紋也在“模仿”瓢蟲的花紋。通常你看到某個花色的瓢蠟蟬,這個區(qū)域應該就會有相應花色的瓢蟲分布,不然它模擬誰呢?
模特是找到了,而且剛下過雨,它們還不是很活躍,可以從容拍攝。但問題來了,如何拍攝這些“山寨”瓢蟲呢?根據我以前的經驗,拍瓢蟲很難,原因是它們所在的環(huán)境一般很暗,反差也很低,將相機設為高感光度也沒法拍;而用閃光燈的話,因為它半圓形的光滑鞘翅反光特別厲害,很容易出現(xiàn)圓形光斑。除非布置個小影棚慢慢擺拍,否則這種反光很難被完全消除掉。經過長期摸索,我發(fā)現(xiàn)在機頂閃光燈上裝一個柔光罩效果較好,可以消減大部分反光。保留一點反光也是有必要的,不然瓢蠟蟬看起來就不那么立體了。
瓢蠟蟬很小,為不驚擾它和保證閃光的柔和,拍攝時也不能離得太近,所以用100毫米左右焦距的微距鏡頭比較好,拍攝后再適當剪裁。
關于拍攝角度,對于圓滾滾的模特來說,拍攝正背面或者正側面都很難獲得足夠的景深,最佳角度應該是斜上方45度。這樣可以盡量多地表現(xiàn)背部的花紋特征,同時又能清晰地看到瓢蠟蟬的腳和萌萌的大眼睛。
背景選擇也很重要??梢赃x擇瓢蠟蟬棲息的綠葉或樹枝,既是實際生存環(huán)境,又能襯托出瓢蠟蟬的體型,增加立體感。
瓢蠟蟬有許多種,顏色、花紋各不相同,不妨多拍幾種。此外,把“山寨瓢蟲”瓢蠟蟬和正版瓢蟲都拍下來放在一起比較,也是一種有趣的表現(xiàn)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