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樺
我天生喜歡生命處于一種動蕩的狀態(tài),用年輕或詩意的說法叫流浪,一旦我在某一處呆久了,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就會厭倦。之后,便想方設法渴望逃離,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未知的世界。我不知道那未知的世界里有什么,只是懷著好奇的心情想探究一下。那個時候,崇拜三毛,萬水千山的行去,就像我們?nèi)チ艘惶俗约业奶镆耙粯与S便和輕松。大概是對未知世界的無限追求,也帶著對愛情的濃烈向往,一路紅塵中,慢慢的走,細心的發(fā)現(xiàn),外表看似滄桑,內(nèi)心卻是風情萬種,以漂零為歸處,無論是否幸福或者一路傷痛波折。
在沒有來到城市生活以前,我生活在連綿幾百里的大山深處,一個遠離人煙的地方,大山自成一個世界,隔開了外面的燈紅酒綠,里面長滿茂密的森林,據(jù)說偶爾也有老虎獅子之類的野獸,但我也沒有親眼看見過,只是聽說而已。從小學到初中,我都生活在平原,是那種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連個丘陵都沒有。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視野疲勞。所以,我渴望遁逃。大山里也生產(chǎn)一種叫黃金的礦物質(zhì),你明白的,黃金不會生長于燈紅酒綠的城市,但凡像翡翠或者價值連城的東西,幾乎都生長在雪山之上或寂靜無邊的曠野。就好比城市誕生于廢墟的荒涼之上是一個道理。
在那個綿延幾百里的大山深處,有一家生產(chǎn)黃金的大型國有礦業(yè)公司,那時,我應該是一個初長成的孩子,剛念完高中,也不知道自己能干點什么,正好有機會進入這家公司,從一無所有的小屁孩忽然成了掙工資的人,內(nèi)心興奮了好些天。
大山的深處就是我未曾到過的天涯。
我去的時候,是冬天,大雪覆蓋了一切,山是白的,樹木沒有葉子,光禿禿的站在山頂之上,風一吹,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我走在滿是冰雪的道路上,稍不注意,就會摔倒在地上。不知道走了多久,慢慢地,山不那么密集了,也不那高聳了,出現(xiàn)了緩坡地帶。終于在步行幾個小時后,看見了炊煙,看見了紅瓦白墻的屋舍,看見了奔跑嬉戲的孩子和勤勞的婦人。偶爾有雞鳴聲遠遠的傳來,山谷間有上百人的村子。慢慢的我知道,原來的人家,有的開荒種地,有的在河里手工淘金。日子原始而寧靜。我來工作的時候,這里已經(jīng)建成了現(xiàn)代化的采金冶煉工廠。自從國家在這里設立礦業(yè)公司以后,這個平靜的小山村失去了往日的寧靜。建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和一些平房,樓房分給機關(guān)干部,平房分給礦山工人居住。辦公樓和生活區(qū)建在山的南側(cè),接近丘陵地帶間平緩的谷地。一些消息靈敏的外地人蜂涌而至。我并不是這里的原土著民,屬于后來者。在來之前的18年的人生路上,我一直生活在松嫩大平原的腹地,從來沒有見過大山覺得非常新奇,我經(jīng)常一個人興奮地看著大山,知識貧乏的我,不知道為什么這里的山這么多,這么高,而我老家,為何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我早就忘了初中地理書本上講的知識——所有地貌都是地殼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擠壓碰撞的結(jié)果。
我就在這樣一個地方將年輕的自己和自以為是的理想安頓下來。
我呢,再也不用向父母要錢花了。養(yǎng)活自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山里的夏天不熱,非常舒適的溫度。
重要的是,這里的人家親近,熱情,有什么好吃的都會拿出來給你吃,平時大家有個什么難處,都會相互幫助。我喜歡這里樸素的民風。
平時的工作內(nèi)容不多,所以,有很多時間發(fā)呆,做夢、睡覺、懶散,與同齡伙伴東游西逛。每天晚上,俱樂部有舞會,我不會跳舞,但也會去湊熱鬧,試著去跳。而且有一段時間,非常迷戀跳舞,在音樂中旋轉(zhuǎn),陶醉,那是不曾有過的美妙感覺。礦里的年輕女人每到舞會時間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去俱樂部里跳舞。大片青春的光陰在我眼前悄悄流走,我并不覺得有什么遺憾或痛心。因為是做房產(chǎn)有關(guān)的工作,礦業(yè)公司平時的基建項目少,該建的早已經(jīng)在礦山生產(chǎn)以前就建完了,剩下的只是零星的小建筑,所以,每天多數(shù)時間是捧著茶杯,在辦公室里,看我喜歡的各類報紙。以及娛樂版的八卦新聞,讀書累了,就起身,站在窗前看不遠處的山巒,輕松一下眼睛。
日子每天都是如此。生活波瀾不驚。
那時,我開始寫日記。有一搭沒一搭的寫。有時是因為不知所以然的苦悶,有時是因為某一件事而激情澎湃。似乎有了頓悟,我開始懵懂的思索自己,思索人生。那時,我對自己沒什么要求,可以清晰的講,連對未來的期待也沒有,有的只是莫明的悲傷。
對桌比我大一歲,剛好19歲,她問我想什么,失戀了嗎?她的話嚇了我一跳,我愣愣地看了她好久,是啊,礦里與我同齡的女孩子都在蜂飛蝶舞的談戀愛,私下里尋找黃金學院畢業(yè)的大學生作為目標,覺得找個大學生有面子。而那些出苦力的礦工,只有父母也是礦工的女孩子才會找他們。包括問我話的小姑娘,雖然也只有19歲,但早就轟轟烈烈的愛著了,只是,她年輕的父親不同意她找了一個燒鍋爐的男孩子,認為沒出息,一直從中阻撓。其實,我什么也沒想,也沒有失戀,只是發(fā)呆而己,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誰?也不知道未來要找的人什么樣,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就像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站在窗前沉默一樣。也許是慢慢覺得大山太沉悶了吧。我明朗的性格也開始像山一樣沉默了,我感到生活的索然寡味,精神空虛,內(nèi)心像眼前的大山一樣蒼茫。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我找不到原來的自己,對于這樣曾經(jīng)一度喜歡的生活,現(xiàn)在,常有不知所措之感。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多,我忽然不喜歡這里了,每天守著大山,寂寞的感覺無處不在??释ネ饷娴氖澜缯袚u過世??释ゲ煌牡胤綋]灑我的青春與汗水。
我開始向往山外的世界??墒牵酵獾氖澜缡悄膬?,我不知道。為了想看外面的世界,那時,我很羨慕車上賣票的那個女孩子,因為她可以跟著大客車去山外的城里見識她想看的世界,每天都出山,而我不能,每個月的那點工資,把我像螺絲釘一樣給固守在那里一動不動。有一段日子,我著了迷想出去,我甚至懷疑我當初為什么要來這個大山里面,進來容易,出去太難了。唯一的一趟客車,就算我能出山,我要去哪里呢?我對外界一無所知。這樣的日子我過夠了。我只想走出連綿的沉默的大山,走出這種令人窒息的感覺。那時,在朋友處得到一本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原來,女人還可以像三毛那樣活,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我也想像她那樣,萬水千山的行去,可是,我沒她的勇氣。還有,我得承認,我不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不,那時的我,根本就不知道理想為何物,在鄉(xiāng)下的平原時,我渴望看看大山的模樣,來到了山里,我想去城里。若說這也是理想,我的理想就這么簡單,去城里干嘛我也不知道。母親當然不愿意我過動蕩的生活,她愿意每天守著我,哪怕過很清貧的日子,她不在乎吃什么,穿什么,住得如何,只要守著我就好??赡菚r的我,一臉的青澀,怎么能理解母親的想法?我只想長出翅膀到未知的地方去飛翔。
母親給了我生命的一切,包括渴望浪漫的心靈,我來到世間,她最先看到我一絲不掛的純潔,教會我愛與被愛的真誠,但她無法把我固封在原地,請原諒我的自私,我想讓死寂無聲的青春重新燃起跳動的火焰。我想看看山外是否還是大山?平原的深處是農(nóng)舍還是城市?想看看我的二十歲與別人的二十歲有什么不同?母親思考的問題未必是我思考的問題,她的一生富有過,貧窮過,摔過跟頭,臉上有了減皺霜也減不掉的皺紋。我遠走,遠走的不是我們之間永遠也扯不斷的親情。她為我設計的人生永遠是歸巢的小鳥,有柴有米,有兒有女的安詳和滿足。
年少的我對這樣的幸福不屑一顧。
其實,那時我想離開連綿的大山,是因為我看了另外一本書《曼哈頓的中國女人》,這是一本自傳。一個叫周勵的中國女子在美國打拼的人生紀錄,她無疑是成功者。當年,她在我老家的一個農(nóng)場插隊8年,歷經(jīng)磨難去了美國,到美國后只剩下了一美元,后來成為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實業(yè)家。與其說喜歡這本書,不如說喜歡她們逆境飛揚的人生,我是一個不太安分的孩子,腦子里總會無緣無故崩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我知道我沒有周勵的才華,也沒有樸槿惠的智慧,但我有比她們更青蔥的年華,有更多的時光不怕跌得頭破血出。我愿意去經(jīng)歷。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決定離開,去尋找我未知的遠方。
突然離開,會有很多不舍,畢竟,從十八歲到二十歲,我730天的青春留在了這個綿延的大山里,但我并不后悔,那座山,如同人生的大山,擋住了我前進的腳步,最終,我還是跨越了。直到我離開。從來不知道那山叫什么名字,傻的是,我也從來沒問過別人,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特地百度了一下地圖,這個連綿的大山應該是完達山余脈部分,沒有名山大川的特色,很普通的山,若說不同,山體很好,幾乎沒有裸露的巖石。山上長滿茂密的植被,人煙稀少。像個世外桃園一樣安靜。
現(xiàn)在回頭一望,仍然有種故鄉(xiāng)的感覺。許多的不舍從心里涌起,當年那些親密無間的女孩子,在那里成了人婦,母親,而我,在離她們幾千里遠的地方,無盡的繁華之中行走……
有快樂,有悲傷。
有失落,有收獲。
有幸福,有傷痕。
人生百種滋味,盡在心頭。但不管怎樣,我都堅持這樣的信念——就算全世界遺忘你,也請你不要遺忘自己,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苦也好,樂也好,才是幸福的,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