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愿逍遙
2016年11月24日,支付寶“圈子”功能上線。據(jù)《北京日報》報道,“圈子”會根據(jù)不同支付寶用戶的特征邀請其進入生活圈,而在“校園日記”“生活在海外”“白領日記”等欄目中只允許女性發(fā)帖,且對女性用戶分類細致,包括女大學生、女白領等,其中涌現(xiàn)出大量“大尺度”照片,不少女性上傳的自拍圖片內容露骨、所配文字字眼曖昧,以求“打賞”。男性用戶可以瀏覽、點贊、打賞,但只有芝麻信用分高于750的用戶可以評論。
有網友評論調侃:“社交的一小步,援交的一大步。”甚至將支付寶調侃為“支付鴇”,質疑支付寶“拿女人當商品”。飽受爭議的支付寶“圈子”將一直正能量的芝麻信用推向了風口浪尖。對此,支付寶發(fā)布緊急聲明,稱將對刷屏、盜圖、色情的消息直接刪除,并按照規(guī)定做出處罰。芝麻信用也對“圈子”中個別社區(qū)運營方對芝麻信用分的錯誤使用向公眾做出說明,第一時間要求相關運營方下線了相關規(guī)則。
支付寶的回應倒也在意料之中,但問題是,刪除不良信息、下線運營規(guī)則是否就了結了?此前,支付寶稱“圈子”功能是“基于對4.5億用戶的畫像,能夠更加精準地聚攏有相同愛好、共同需求的人”,更是將芝麻信用分作為背書和參考,意在破解陌生社交基礎信任較弱的痛點,降低真實信息的互動成本,可到頭來卻演變成把年輕女性和芝麻信用分高于750的男性這兩個群體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以營銷手段偷換“信用”概念的做法,讓人擔憂。原本作為隱私的個人信用狀況,在商業(yè)利益的驅動下,就這樣被異化為對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分級體現(xiàn),一方面展現(xiàn)出互聯(lián)網的強大作用和影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當今社會人們對信用的迫切需求。
平臺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支付寶作為聞名于世的網購交易平臺,不僅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業(yè)績,更開辟了擔保交易的新商業(yè)模式?!叭ψ印笔降臓I銷也許能夠帶來短暫的火熱效應,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若信任被誤讀誤用,結果會與初衷相悖的。最后沉淀下來的一定是基于信用前提下的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