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在他十三四歲的時候,就以博學(xué)多才出了名,還因此被地方官推薦給了朝廷。
事情巧得很,晏殊剛趕到京城,正好趕上科舉考試,上千名從各地選拔上來的才子要在京城一決高低。晏殊是被地方官員舉薦的,本可以不參加考試,但是他一想,只有通過考試,才能證明自己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xué),于是主動要求參加考試,并獲得了皇上的認可。
到了考場,晏殊一看考試題目,就傻了眼。當然不是因為考試題目他不會,而是考試題目他以前就做過,而且還得到過自己老師的夸獎。他舉了好幾次手,想說明此事,可是都被考官制止了。沒辦法,他只好把以前的文章做了些修改,交了上去。
過了十幾天,皇上召見十幾個成績最好的考生,打算對他們進行復(fù)試。晏殊也是其中之一?;噬弦娏岁淌庵?,非常高興地說:“你的文章我看過了,你小小的年紀,就有如此大的學(xué)問,真的很不錯?!睕]想到,晏殊把考場上發(fā)生的事情仔仔細細地告訴了皇上,希望皇上另出一個題目。晏殊話音一落,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暗暗地想,這個傻小子,別人想碰上這樣的事都碰不到,他卻要求換題重考一次?;噬弦层读艘幌?,但是很快恢復(fù)過來,笑著說:“沒想到,你這孩子不但學(xué)問好,而且誠實。好吧,我就成全你吧?!?/p>
于是,皇帝和大臣們商議了一下,當場出了一個更難的題目,命晏殊當場完成。晏殊定了定神,當場寫好交了上去?;实酆痛蟪紓兛春?,交口稱贊?;噬细歉吲d,當場授予他一個官職,命人好好培養(yǎng)。
q Q提升計:
聽起來晏殊是不是很傻啊,竟然自己要求重考。可是如果當時晏殊隱瞞真相,蒙混過關(guān),可能他就不會那么受重視了,甚至可能養(yǎng)成投機取巧的惡習(xí)。其實鼓足勇氣說明真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說明事實真相的決心。誠實坦率是立身之本。如果一味靠著鉆空子、蒙混過關(guān)來做事情,而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xué),終有一天,所有蒙混過的事情會敗露,到了那一步,就真的萬劫不復(f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