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芳
一、這不是題外話
劉慶邦的長篇小說《黑白男女》開頭語寫道:“有一個叫龍陌的大型煤礦,在秋后的一天夜間,井下發(fā)生了瓦斯爆炸,一次炸死了138名礦工”;“男人一死,就把他們的女人留下了,也把他們的父母和孩子拋下了?!蔽铱吹竭@里,一件十分痛心的往事立刻翻滾在心間:上世紀60年代,大同有一座煤礦也發(fā)生了一次重大的煤塵爆炸事故,包括礦長在內(nèi)的不少礦工殉難。自那以后,就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從這些家庭中通過各種渠道傳入我的腦海里。時光荏苒,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當年的不少境況,已經(jīng)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完全淡忘了,但是曾給過我悲痛和希望,甚至讓我流過淚寫過文章的人物和故事,卻是終生難忘的。一個叫李國英的女人,給我留下的就是永遠也淡不去的記憶。李國英是那次事故中殉難礦長的妻子。丈夫那天值班,整天都沒有回家。當她聽說礦井出了爆炸事故以后,便立刻跑到了調(diào)度室。進屋還沒說話,一眼就看到了丈夫的衣服、鞋子、煙袋等物,心里“咯噔”一下就軟軟地坐在了板凳上。調(diào)度室的工作人員勸她說:“各級領導和上級有關(guān)部門都非常重視,十多個單位的救護隊,有的已經(jīng)到了井下,有的正在路上……礦長會被救出來的,你先回家等吧 ?!崩顕⑹莻€明白人,作為礦長的妻子,能在這里大哭大喊嗎?還是回家去等吧。但是她等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到了兒也沒等來她的丈夫——面對著膝下的四個孩子和礦長在農(nóng)村生活的老母,她欲哭無淚,欲喊無聲,真可謂舉步維艱。這日子該怎么過?這步子該怎么邁?很多人都為她捏著一把汗。17年后我獲悉:除了礦上按政策給她的待遇外,她沒有向國家提出過什么額外要求,但她把四個孩子都拉扯成人了;更讓人敬佩的是她連續(xù)17年都按時給生活在農(nóng)村的婆婆匯寄生活費,兒子死訊也一直瞞著老人——老人幾次要來看兒子,都被她用“工作忙”“出差了”等理由回絕了。為了不讓老人疑心,她先后四次回村看望老人,照顧得老人很溫馨,很周到。老人病逝時還一直夸李國英是個好兒媳。
李國英是個看起來很平常,細一想又很不尋常的女人。像她這樣的遇難礦工遺屬還有不少。一個叫趙蘭弟的女人,丈夫遇難時,給她留下了五個兒女,大的九歲,小的才六個月。那年她27歲。有人勸她改嫁,也有人出主意把孩子送人,但她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奮,省吃儉用,熬年度月,后來又在礦領導的幫助下當了臨時工,終于將孩子都拉扯成人,并立業(yè)成家?,F(xiàn)在她面對黃泉下的丈夫可以坦然地說:“我對得起你,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國家?!?/p>
我離開大同已經(jīng)三十多年,現(xiàn)在李國英和趙蘭弟們都是個啥情況,不再知曉。當看了劉慶邦的長篇小說《黑白男女》開頭語后,立刻就想到了大同的那次煤塵爆炸事故和李國英等遇難礦工妻子的那些故事。于是,便帶著一種很激奮的心情急切地閱讀了這部被評為2015年好書的《黑白男女》——有些章節(jié)看了又看,有些段落畫了又畫,激情沖動時還在書眉上寫下了不少感言。
二、一部感人的心靈畫卷
慶邦有一篇短文叫《靈魂的事業(yè)》。在談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稱號時,他說:“我認為自己的寫作勞動與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還差得很遠。然而,我不能不承認,文學創(chuàng)作的確是一種內(nèi)在生活,精神勞動,的確是一項關(guān)乎靈魂的事業(yè)?!彼诹硪环N場合還說:“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是表達情感的,情感之美是核心之美……衡量一篇作品優(yōu)劣的標準,就是要看作品里的感情是否是真誠、飽滿、讓人感動?!?/p>
看完《黑白男女》,最突出的感覺就是作者在遇難礦工遺屬們的不幸中為我們發(fā)現(xiàn)并繪制了以情感為支撐的心靈畫卷。我作為在礦區(qū)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煤礦,真切地感悟到這部作品中那些真實的人物、深沉的故事、飽滿的情感、深篤的情義、光華的心靈,都寫得實實在在,樸實無華,可信可親,感人至深。雖然他們各有各的不幸,但他們的困境、他們的焦慮、他們的憧憬、他們的奔波卻都充滿了純凈的情懷之美,這情懷中動人的情感緊緊地吸引著讀者跟著他們一起前行,并同他們在苦辣酸甜的各種處境中一起探求他們的生活未來——這或許就是作家在“靈魂事業(yè)中”的情懷抒發(fā),妙筆之靈。
慶邦在這部畫卷中,飽含著對礦工及其家屬的深情大愛,描繪了四五個工亡礦工的家庭及其親朋友人的悲喜人生,每張畫面都質(zhì)樸深刻,礦情濃郁,情趣跌宕,生動感人,處處展現(xiàn)出礦山男女的溫情之美和自尊的人格。全書共有21個篇章,前七章,作家以樸素的筆法巧妙地將四個工亡礦工家庭主要成員的處境、悲情、苦難、憂慮乃至錯綜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和微妙的心理狀態(tài),都恰如其分而又順理成章地做了介紹。第一章介紹的退休礦工周天杰一家,是礦山舉目可見的普通之家。兒子周啟帆在井下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秀,掙得不少;兒媳鄭寶蘭和婆婆老吳相處很好,孫子小來活潑可愛,老奶奶八十多歲也還健康,一家人可謂溫馨美滿,其樂融融。但就在那次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中,這個家庭的頂梁柱周啟帆遇難了。本來很幸福的一個家庭,剎那間完全變了模樣。核心問題是兒子走了,兒媳能不能留?。績合比羰橇舨蛔?,孫子小來怎么辦?親孫子,命根子,這成了周天杰夫婦的天大難題,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伏筆。因為孫子而擔心和阻擋兒媳改嫁的事,在大同那次事故的遺屬中也屢見不鮮。記得有一家為了保住孫子不更名改姓,在眾人的幫助下,嫂子就找了小叔做了丈夫,從而了卻了全家人的心愿。還有的在改嫁前就和新對象商量好,結(jié)婚后要認原公爹為義父,繼續(xù)照顧老人,撫養(yǎng)孩子?!逗诎啄信烽_篇之筆便提出了兒媳改不改嫁和孫子的去留問題,這使讀者特別是煤礦讀者感到這書中的人和事都近在眼前,無比親切,并心急火燎地想看到結(jié)果。
接下來是寫老爺子周天杰騎著自行車帶著孫子小來到鄭寶蘭娘家找兒媳。恰巧,他的親家鄭海生也去兒媳的娘家找兒媳了——鄭寶蘭的哥哥也在這次事故中遇難,嫂子改不改嫁,是眼下鄭家的最大麻煩。這個麻煩也同樣折磨著這家人的靈魂。周天杰沒在鄭家找見兒媳,腦海里還增添了一層陰云——鄭家兒媳要是真的改嫁,必定要影響到鄭寶蘭。老爺子的心情越發(fā)沉重了。
“姐妹相惜”這一章寫得很漂亮,礦郊野外的一片玉米地里,鄭寶蘭和她的同學好友衛(wèi)君梅正在收割玉米。這兩個人在初中就是很要好的同學。她們上學一路走,放學一路回,下雨一把傘,一個杏子分著吃。在同學特別是男同學面前隨時顯示著團結(jié)的力量,內(nèi)心的活動和給同學的印象都是“梅蘭團結(jié)如一人,誓看全校誰能敵”。她們在找對象問題上,曾經(jīng)有“三不找”之約定,這“三不找”中就有一條:不找煤礦工人。
首先打破約定的是衛(wèi)君梅,她不僅自己嫁了煤礦工人,而且還把鄭寶蘭也介紹給了煤礦工人?,F(xiàn)在,因為這次事故,衛(wèi)君梅的丈夫陳龍民和鄭寶蘭的丈夫周啟帆同時被奪去了生命,她倆都成了寡婦,同時遇到了生命中的最大不幸和難題。慶邦在這一章中下功夫介紹的是衛(wèi)君梅,讀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她的處境比別人更艱難,悲劇色彩更濃烈。丈夫遇難后,她的公爹也因沉重的精神打擊而去世。她丈夫的弟弟和弟媳有女無兒,而衛(wèi)君梅卻有一兒一女。如果衛(wèi)君梅不帶著孩子改嫁,將來這家的土地、院落等一切財產(chǎn)將會歸衛(wèi)君梅的兒子所有。所以這個弟弟和弟媳一心要把衛(wèi)君梅趕出家去,出頭挑事者自然是弟媳。她的主要手段是接連不斷地指桑罵槐——罵得極其骯臟下流,不堪入耳。衛(wèi)君梅找過她,質(zhì)問過,爭辯過,但無濟于事;去找她的丈夫,這男人說,她又不是指名道姓罵你,你管這么寬干啥;去找婆婆,老人卻明顯地站在了對方立場,連句公道話也沒說。衛(wèi)君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往往看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和不到五歲的兒子,心中默念著丈夫的名字求救,但很少讓孩子們看到她的淚水……
這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男人。他在地里幫她們收玉米,后又把玉米棒子送到了衛(wèi)君梅家。本來這個男人是要幫助衛(wèi)君梅的,但他卻幫了倒忙——這男人來送玉米棒子時,被隔壁的弟媳發(fā)現(xiàn)了,這便成了她罵人的重要內(nèi)容。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就是把本來不是事的事,經(jīng)過花言巧語精心改裝,是與非也就混淆難辨了。又因為是寡婦的事,不管是在罵聲中還是在傳說中,肯定就會多上幾分不言而喻的話外音。托爾斯泰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這次事故中失去丈夫的女人,衛(wèi)君梅不僅要撫養(yǎng)和保護兩個孩子成長,而且要以很大的耐心和度量承受弟媳的精神折磨……面前出現(xiàn)的這個男人,會給她帶來什么?我和所有讀者一樣,很關(guān)心他倆關(guān)系的發(fā)展,然而這個關(guān)系撲朔迷離,很難看清。而且,這層關(guān)系又和他們的家庭處境緊密地裹在了一起,這就更讓人想看到他們的命運之車到底會開到哪里?這時,讀者往往會出現(xiàn)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于是就手不離書,目不轉(zhuǎn)睛,總是一個勁兒地往下看。于是,衛(wèi)君梅的感情世界和精神面貌就在這坎坷的人生之路和顛簸的命運之車上一步步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是這部心靈畫卷中表現(xiàn)人性深處和豐富情感的最光彩一頁。這又使我想到了大同的那次事故中工亡礦工家屬的不少面孔。她們在國家的幫助下雖然都渡過了生活的難關(guān),但是人生之路也不盡相同:有守家盡孝老人的,有咬牙度日撫育孩子的,有改嫁再創(chuàng)新業(yè)的……她們的生活過得如何呢?可說是家家各有一本經(jīng),念的聲音各不同,苦辣酸甜都在自己的生活中……
衛(wèi)君梅怎么念自己這本經(jīng)?我一邊看書,一邊想著她復雜難解的重重矛盾,真為她捏著一把汗,所以就特別注意闖進她感情生活的這個男人是何許人?慶邦把創(chuàng)作實實在在地融在了靈魂中,他不僅準確地把握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而且也清楚地掌握著讀者的閱讀心理。在初步介紹了衛(wèi)君梅面臨的復雜環(huán)境和精神壓力后,緊接著的幾個篇章,就把這個男人很緊密地和衛(wèi)君梅的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有條不紊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做了介紹。在這介紹中,讀者會清楚地看到,這個男人正在全心全意堅持不懈地追求著衛(wèi)君梅。
他叫蔣志方,是選煤樓的一名檢修工,高中文化,現(xiàn)為黨支部的培養(yǎng)對象,當然工作表現(xiàn)和社會活動都不錯。他的父親曾是這個礦一個采煤隊的副隊長,在以前的一次冒頂事故中不幸遇難。母親原是村里的民辦教師,工作很好。丈夫出事后,按當時的政策,可有一名子女頂替上班,成為正式工人。正在上高中的兒子蔣志方便終止了學業(yè),來到礦上當了工人。母親已經(jīng)失去了丈夫,怕再失去兒子,便也來和兒子一起生活。因為她有文化而且為人豁達,助人為樂,社會活動熱情,慢慢就成了全礦有名的蔣媽媽。蔣媽媽是信息靈通的人,她耳東耳西聽到一些關(guān)于兒子的傳言,察言觀色也看到了兒子的一些表現(xiàn)——她意識到兒子和衛(wèi)君梅的關(guān)系。于是,她從多方面了解了衛(wèi)君梅的情況,再三考慮,不管怎么想都覺得這事不合適:如果衛(wèi)君梅不是比兒子大六歲,如果她還沒結(jié)婚,如果她沒有那兩個孩子……兒子將衛(wèi)君梅作為一個追求的對象不是不可以,然而現(xiàn)在沒有一個條件能對得了位,那些“如果”也都不能去掉,而且無法改變。這自然成了蔣媽媽的最大心事,也是最大的擔心。她一定要想出高招干預并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是很難解決的。蔣媽媽雖然文化不低,社會經(jīng)驗不少,但面對這個似乎有些奇特的愛情故事,她能有啥好辦法呢?
蔣媽媽首先還是看準一個機會先和兒子談到這事,她說:“有一個意思,不知該說不該說,我說出來,供你參考。我覺得你和衛(wèi)君梅是不合適的?!眱鹤拥幕卮鸷芎唵危骸霸趺床缓线m?”話是反問的,意思是肯定的。蔣媽媽說:“衛(wèi)君梅也不會同意。”兒子說:“那不一定。”從此,蔣媽媽摸清了兒子的真實情況。她不能硬逼兒子,那會給兒子造成逆反心理。她想和衛(wèi)君梅見見面,摸摸她的底。
現(xiàn)在衛(wèi)君梅遇到的問題很多:除了經(jīng)常要聽到弟媳的辱罵外,她還必須抓緊對兩個孩子的管教和輔導;對好友鄭寶蘭家中的煩心事,也還沒有幫她理出頭緒來。最傷腦筋的是蔣志方不棄不舍地追求:送手機,她不要;他再送,她要發(fā)票;他打電話,她不接;他發(fā)短信,她不回;他去找她,她回避……但是她能放下他嗎?心里亂極啦!就在這時候,又有一個陳大夫?qū)λ硎玖藧勰街?。對蔣志方這兒還沒應付好,又出來個陳大夫,真讓人心亂如麻。更有人吃涼粉不看天氣:一個叫秦鳳玲的工亡遺屬來找她,硬是要她幫自己去相對象,當參謀。她當然不想去,但這個秦鳳玲性急爽快,說:“你敢說不去!我在這里沒一個親人,你就是我的主心骨。你就得去。你也別勸我,我才不守寡呢?!?/p>
慶邦不愧是研究靈魂的大家,他就是要讓讀者在這么復雜棘手而且樣樣都觸及靈魂的事物中,看到一個個真實可信而又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先是讓我們看鄭寶蘭在婆家和娘家兩個不幸家庭中的心靈活動。她的公公周天杰癌癥住院剛動完手術(shù),家里堆了很多雜事。她的親爹親媽一個大病一場,癱了,不能動;一個瞎了,看不見。嫂子改嫁,將孩子也帶走了。兩個家庭的重擔同時都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本來她在礦上的食堂上臨時班,現(xiàn)在兩個家的老人都離不開人,她還能上班嗎?于是她便和衛(wèi)君梅商量,說我的工作可能保不住了。其實鄭寶蘭兩個家的情況衛(wèi)君梅都清楚,并且早就動了不少腦筋。她說,你可千萬不要辭職,再大的困難咱們也要頂住,你的工作就是你的抓頭,你的兒子小來就是你的希望。你現(xiàn)在就像是在深水里的木板上飄搖。船的勁兒在帆上,人的勁兒在心上,我倆在學校不是就說過“梅蘭團結(jié)如一人”嗎! 我們還年輕,只要有志氣,就會有辦法,船就不會沉下去。鄭寶蘭聽了衛(wèi)君梅的這番話后,一肩擔起了兩副擔,一手托起了兩個家—— 娘家爹媽連吃飯都得一口一口地喂……兩個家的擔子有多重呀!托起這么兩個家,得有多大的勁兒呀——身上的勁兒自然來自心上的勁兒,心靈有了勁兒,就能有志氣,就能咬牙渡難關(guān)。在人生這最艱難的渡口,我們看到了鄭寶蘭和衛(wèi)君梅兩顆既有礦工剛強性格、又有女性善良自尊和默默奉獻的心靈之美。心靈之美就是感情之美,小說是靠感情感動和感染讀者的??吹洁崒毺m在衛(wèi)君梅的幫助下挺胸托起了兩個家庭的故事,有誰不會被她們真誠大愛的情感所打動?
慶邦對衛(wèi)君梅的心靈刻畫,首先是在她對工亡丈夫陳龍民真情大愛上進行的。那次事故發(fā)生的時間是在后半夜,人們正在熟睡,但救護車的嘶叫聲把礦上所有人都驚醒了。幾乎所有礦工和家屬,不分男女老幼都紛紛相擁著跑向井口,井口周圍已經(jīng)用繩子拉起了警戒線。里里外外都有公安干警和礦上保安人員把守,除了工作人員,一律不準入內(nèi)。線外的家屬們都不敢哭不敢喊,她們提心吊膽目光呆滯地看著從井口抬出的一具具尸體和幸免于難的礦工們走出井來。但警戒線外的人越來越多,越等越急,慢慢就有些騷亂了。于是就又抽調(diào)一批年輕人戴上袖章加強了警戒力量。蔣志方就是其中一員。他在這時的思想是復雜的,想到了以前工亡的父親,又看到現(xiàn)在的場面,臉色有些發(fā)白……就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婦女把警戒線往上一掀向井口跑去。包括蔣志方在內(nèi)的四個保安人員趕緊阻攔,但攔不住,那女人一邊往里闖,一邊喊:“我要下井找我的男人,別攔我,我要到井下去找我的男人,陳龍民,龍民!——你在哪兒?你可不能丟下我和孩子不管呀!”四五個保安見攔不住,只好揪住她的兩只胳膊,有的保安抱住了她的腰。蔣志方不敢動她別的部位,只是拉住了她的手腕子,他感覺到,這女人的手腕力量很大,但是他不敢松手,他必須和其他幾個保安一起拖住這個女人。由于她連哭帶嚎費力過度,一下昏迷過去了。很快,幾個醫(yī)務人員將她抬到了救護車上……這個年輕女人就是衛(wèi)君梅。
衛(wèi)君梅因為對自己的男人陳龍民愛得忠貞不渝,愛得銘心刻骨,愛得不能分舍……所以才有了那場拼死拼活奔向井口的場面。就是在這場面中,蔣志方深深地愛上了衛(wèi)君梅??雌饋磉@是一種很奇特的愛:他不是因為她愛自己,而是因為她愛別的男人——正是因為這個女人死去活來的愛著別的男人,蔣志方才那么實心實意地去愛她;或者說衛(wèi)君梅愛陳龍民有多深,蔣志方就愛衛(wèi)君梅有多深。作者用貫穿全書的愛情線索,巧妙地將兩個青年男女的心靈刻畫得生動而鮮活。對這場愛情,點頭的人不多,搖頭的人不少,特別是蔣媽媽的心理活動,也描繪得真實可信,通過她和衛(wèi)君梅的對話,將兩個不同年齡不同處境中的女人靈魂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讓這部心靈的畫卷顯得更豐滿感人。
圍繞衛(wèi)君梅和蔣志方的愛情還有一個人不能忽視,此人叫楊書琴。她是選煤樓的撿矸石工人,也是一個工亡家屬。她只要看到蔣志方,心里就美氣,仿佛五臟六腑都美得往外流蜜。她一次又一次地追蔣志方,說了不少自己比衛(wèi)君梅優(yōu)越的條件,曾幾度要求蔣志方去她家里,有時甚至不講場合,就要和蔣志方做那事。但這都被蔣志方一一拒絕了。還有一個人,就是找衛(wèi)君梅幫忙相對象的秦鳳玲。她的態(tài)度是“自己就是離不開男人,離開男人就不能活……憑什么給挖煤的人當老婆就得當寡婦,就得守寡,我才不干呢,我才不守那個寡呢!”像楊書琴、秦鳳玲這樣的女人,在大同的那次事故以及其他零星事故中也常有所聞。劉慶邦在下力刻畫衛(wèi)君梅、蔣志方、鄭寶蘭、蔣媽媽等眾多的可親可愛可敬可歌的人物時,不忘將楊書琴和秦鳳玲這樣的人緊緊地摻和在故事中,這也是慶邦這位小說家非常高妙的一招。這兩個人物的出現(xiàn),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就像不少著名畫家常用的大寫意手法,使得《黑白男女》顏色更加鮮明生動。閱讀這樣的作品,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還有幾句話要說
在重大的瓦斯事故給人們帶來沉痛無奈的不幸后,慶邦懷著對煤礦工人及其家屬的深情厚意,不辭辛苦,長期深入生活,終于為我們奉獻了這樣一部在不幸中表現(xiàn)人們心靈的生動而感人的畫卷,我作為在煤礦工作多年的老員工,同時也作為一個煤礦的業(yè)余作者和慶邦的老朋友對他表示欽佩和感謝。
我和慶邦已有幾十年的交往,無論是他當編輯我當通訊員還是他當作家我當業(yè)余作者,一直有兩個字將我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一個是“煤”,一個是“文”。一個是對煤礦和煤礦工人的感情;一個是對文學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摯愛,這些就將我們的情誼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盡管他現(xiàn)在已是當代著名作家,我還是基層的業(yè)余作者,那只是創(chuàng)作檔次的區(qū)別,不是感情的疏遠。所以,我一直很關(guān)注他的創(chuàng)作和作品。在讀慶邦的小說中,我慢慢地悟到要用兩個字加深理解和分析。一個是“大”,一個是“小”。他的作品一般都含著這兩個字的意蘊。怎么看待其中的大,就是其內(nèi)容涵蓋面廣,輻射性強,功能性大,格調(diào)高。我翻開《黑白男女》一看開頭話,說龍陌煤礦一次瓦斯爆炸死了138名礦工,就立刻想到了大同的那次煤塵爆炸事故。我無法控制感情的涌動,所以就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先寫了那次事故的一段回憶。其實,各行各業(yè)的事故都時有所見。這就是作品的涵蓋面和輻射性的威力,這就是小說內(nèi)部的大。再說小,看小說只盯著大處,就會失去生動,失去深刻,失去感人的魅力,所以還必須注意小。《黑白男女》中,衛(wèi)君梅幫助別人去看對象,男女雙方本來把方方面面的條件已經(jīng)談妥,然后就征求衛(wèi)君梅的意見,她竟提了一個人們意想不到的條件,說:你們雙方談的條件我都同意,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內(nèi)容沒說,那就是你(指男方)在井下一定要注意安全。你天天下井,天天安全地回來,這才是對鳳鈴(女方)最大的好。衛(wèi)君梅說這話的態(tài)度是鄭重的、嚴肅的。這是一個很小的生活細節(jié),試想,有誰在相親的時候,會把男人的安全生產(chǎn)放在第一位呢?有誰會說男人的安全才是對女人的最大的好呢?就這么一個很小而又很生動甚至有點兒奇特的細節(jié),充分地體現(xiàn)了衛(wèi)君梅純美閃光的心靈,也涵蓋了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如果所有的女性在找對象時,或者已經(jīng)結(jié)婚,在男人上班的時候,都想到這一點,也許我們的安全情況就會更好一些。我想,只有像慶邦那樣長期同煤礦保持密切聯(lián)系并和百姓心心相連的作家,才能有這樣的閃光之筆。慶邦是從煤礦走出去的在全國享有盛譽的小說家,曾被人們稱為“短篇小說之王”,當我讀了他的幾部長篇,特別是讀了《黑白男女》以后,忽然覺得“短篇”那兩個字似乎有點兒多余了。這只是我在閱讀中的一個閃念,也算是一種感覺吧,就順筆寫出來了。作為一個煤礦的業(yè)余作者,我一直是以慶邦為榜樣的,閱讀《黑白男女》這部心靈畫卷,更讓我受到不少啟發(fā),特別是對人物感情之美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所以很感謝他。相信慶邦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一定能夠不斷地推出愈發(fā)能慰藉人的心靈、感動人肺腑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