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該辦能辦的實事要竭力辦好,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以民為本是發(fā)展的初心,持續(xù)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從破解垃圾圍城到增強基層醫(yī)療機構能力,從人才培養(yǎng)到社會保障,處處透露著共享發(fā)展的民生情懷。
法治護航,破解垃圾圍城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成了現下人們追求的發(fā)展之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依然大篇幅提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而其中“河長制”的上榜給了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們很大的驚喜,也激勵著他們貢獻更多“浙江經驗”。
3月6日上午,在結束小組審議后,第三小組的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代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衛(wèi)視首席主播許婷代表和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鐘天華代表仍留在會場圍繞“垃圾分類”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許婷說:“首先我不知道怎么分,沒有人教我怎么分,分了之后,這些垃圾的去向是哪里我也不是很清楚?!?/p>
鐘天華代表也提到,很多地方將垃圾分類簡單等同于設置一個寫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至于何為可回收物,何為不可回收物,是不是應當在下面舉幾個例子?
確實,沒有統(tǒng)一標準,老百姓便會手足無措。垃圾分類如何嚴守第一道關?民革金華市委副主委、金華市金東區(qū)教育局副局長方青代表認為,最重要的是在全國推行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標準。她認為,垃圾分類應當以“終端”處理方式作為基本依據。資源再生公司回收、專業(yè)公司銷毀、有機肥料廠發(fā)酵堆肥、熱電廠焚燒、垃圾場填埋地下是目前垃圾的5個“去處”,在這個基礎上配套推出用于“普及”的名稱,以利于全民推廣。
周國輝代表講了一段親身經歷,提到了垃圾分類另一個問題。他曾到一個小區(qū)去觀察,發(fā)現居民分類投放的垃圾,又被清運單位在運輸時混合起來了。“我們分了垃圾,最后全部被合起來了,問題就在這里?!?/p>
對此,金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錦朝代表告訴記者,在金華農村,這個難題的解答就是“二次四分”法:農戶進行垃圾分類后,分別投放到政府配發(fā)的“兩格”式標準化垃圾桶;再由村保潔員每天上門收集,在檢查糾正農戶一次分類的基礎上,“會爛”的就地進入陽光堆肥房堆肥處理,“不會爛”的進行二次分類,分揀出“好賣”和“不好賣”兩類?!昂觅u”的由再生資源利用公司上門有償回收,“不好賣”的送垃圾填埋場集中統(tǒng)一處理。
不過城市垃圾數量比農村大得多,這樣細致的流程目前可能還很難做到。生活在杭州的許婷就發(fā)現,目前城市環(huán)衛(wèi)部門主要負責將垃圾從社區(qū)運送到垃圾處理站,在此過程中垃圾分類回收的程度并不高,而且回收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缺乏相應的行業(yè)和技術標準。
為此,她建議一方面要做“減法”,控制垃圾源頭,實行垃圾實名制,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改變目前以戶收取垃圾費的做法,建立以量收費制度;另一方面要做“加法”,逐步完善細化垃圾分類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一些不配合垃圾分類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懲罰,加大懲治力度,用法律來約束行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環(huán)境執(zhí)法。
這一觀點與浙江雅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華明代表不謀而合,張華明建議制定全國性的法律來規(guī)范垃圾分類,明確分類標準,鼓勵全民參與,甚至在恰當的時候可引入垃圾按量收費制度,讓污染者付費,實現源頭減量。同時,在立法中,關鍵的是要鼓勵、引導和保障垃圾分類處置產業(yè)化,只有市場化的動力將垃圾分類并資源化利用,垃圾分類才會真正成功。
既要愛因斯坦,也要培養(yǎng)魯班
人才是經濟轉型升級、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當下,面對深化改革的重要關口,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引起了代表們熱議。
“‘雙一流之下的中國高等教育應‘頂天立地,頂天就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立地就是立足中國大地辦學?!贬槍Α墩ぷ鲌蟾妗分小耙七M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內容,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代表談起了自己的看法,“以大學望境化人、以‘哲匠精神樹人,以東方藝術立人”,這是許江心中“雙一流”建設的發(fā)展圖。
在許江看來,不管是“雙一流”還是“211工程”“985工程”,都要秉承“大學望境”四字,“大學者,望境之謂也,文脈之謂也,學科之謂也,名師之謂也。此境、脈、學、人四項齊備,鑄成大學?!?/p>
要培養(yǎng)怎樣的人才?許江堅定地告訴記者——“哲匠”,也就是以“哲匠”精神樹人。“中國美院傳頌著兩句話,第一句話叫‘勞作上手、讀書養(yǎng)心,第二句話是‘像匠人一樣勞作,像哲人一樣思考?!痹S江表示,中國美院的教學就是通過一門技藝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能力,進而了解創(chuàng)造本質,打開自己內心,進入創(chuàng)造的境界。但最終要培養(yǎng)的又不止是工匠,而是要培養(yǎng)能夠思想、富于情懷、有批判精神的工匠,也就是“哲匠”。
同時,在許江心目中,一所真正的“雙一流”大學最核心的就是用“東方學”鑄造學術核心,也就是他所說的“以東方藝術立人”。
“在‘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普通高等院校的建設?!苯B興文理學院院長葉飛帆代表一再呼吁要重視新建本科高校的發(fā)展?!啊p一流建設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大家都很有熱情?!比~飛帆對此也有些擔憂,在他看來,一些普通高校暫時還沒有爭取“雙一流”的實力,但其發(fā)展建設也是教育中的短板,不容忽視,不能有所偏頗。
為此,他建議,高等教育也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最終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對接需求、提高質量的目標。而這個轉變是根據社會需求調整自身的辦學定位,不是單純以為應用型只是工科專業(yè),甚至認為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就是向??圃盒^D變。
在宏觀層面,國家要一手抓“雙一流”建設,一手抓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教育部門要加快出臺推進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配套措施,對本科高校實施分類管理;在中觀層面,新建本科高校要利用招生錄取改革所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專業(yè)調整;在微觀層面,課程教學改革要大力推進,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推進產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