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靖芳
一間陋室,一碗炸醬面,一輛自行車,每月給身在農(nóng)村的老母親匯款300元,是侯勇扮演的“農(nóng)民的兒子”某部委項目處處長的日常生活。然而,另一處,他的隱蔽豪宅里卻藏著2億多元現(xiàn)金,塞滿了冰箱、衣櫥、床板……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場功力頗深,用觸目驚心的方式生動揭示了“小官巨腐”的雙面人生。
陸毅扮演的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怒斥該貪腐官員:“你大把大把撈黑錢的時候,怎么沒有想到自己是農(nóng)民的兒子?中國農(nóng)民那么倒霉,有你這么個壞兒子!” 劇中人物頗具深意的對白,讓我們在關(guān)注《人民的名義》反腐主題的同時,更無法忽略掉這部影視作品暗含的一條主線——人民至上。
敲響警鐘 贏得喝彩
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農(nóng)民作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執(zhí)政之基,雖然在各類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但在市場經(jīng)濟大繁榮的當今,卻被部分為官者淡出了自己的視野。
貪官丁義珍潛逃前,在觥籌交錯間,冠冕堂皇地說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被全場隨聲附和;而吳剛扮演的達康書記掏心掏肺地對自己的妻子說出“不能把我們的黨組織看成是梁山的忠義堂,黨性和情誼一定要分開”之類的話時,卻被認為是“官話”。當“為人民服務”越來越被當作一句口號時,《人民的名義》醍醐灌頂,給為官者敲響了一記警鐘,也贏得了人民的喝彩。
“我們都是為人民打工?!薄拔ㄓ行闹醒b著人民,才能真真切切地為人民辦好實事兒!”“做人就不能愧對天理良心,作為共產(chǎn)黨人就不能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共產(chǎn)黨人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的!”“別看他官小,在老百姓眼里,那也代表著政府?!边@部尺度頗大的反腐大劇,在揭露官場政治生態(tài)的同時,也在時時提醒為官者“一切從人民出發(fā),一切為了人民”。
令人欣慰的是,不同于以往官場題材的影視作品,這部劇在表現(xiàn)漢東省政治生態(tài)的過程中,為人民留足了戲份。
劇中的人民群眾不再僅僅是圍觀,也不真的如網(wǎng)絡用語所說的“吃瓜群眾”,而是從拿起鋤頭、火把,到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而這其中,有代價、也有成長。大風廠工會主席鄭西坡可以說是鮮明的代表,而大風廠另一名職工代表王文革也是代表,這個人物雖然悲情,但卻真實反映了權(quán)利被侵害者的現(xiàn)實困惑。
王文革們的生存困局
王文革的扮演者李學政是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也是《人民的名義》的總監(jiān)制、總發(fā)行人。
現(xiàn)實中的李學政少了劇中人的偏執(zhí)和犀利,但也是一個會被人過目不忘的人,瘦骨嶙峋、眼窩深陷。他自嘲:“被導演一眼看上,說我面相比較苦情,長得又比較土,所以就覺得飾演這個工人比較合適。”該劇播出后,劇中王文革的形象被網(wǎng)友評價“表情到位,視死如歸,隨時能和你拼命?!?/p>
李學政為《民生周刊》記者詮釋了他對王文革這個角色的理解。“這是劇中的一個小人物,大風廠的職工代表,一生命運與大風廠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他偏執(zhí)、悲情,他的全部生活來源依賴于大風廠,他的認知與閱歷存在局限性,讓他只能為了生存,為了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義無反顧?!?/p>
雖然李學政的戲份不多,但還是往返了南京七八次,每次表演都跟群眾演員待在一起。作為《人民的名義》投資方之一的上海利達影業(yè)總裁李貢在李學政拍戲期間前去南京探班,當時李學政剛剛拍完戲,臉上還帶著大風廠大火后毀容的妝,“我們跟毀容后的王文革一起在餐廳吃飯,餐廳的客人都被他嚇到了!”李貢向《民生周刊》記者透露。
李學政還向《民生周刊》記者劇透了一下后面的劇情,“接下來還會有王文革的戲,他在大火中被燒傷毀容,為了生存,他鋌而走險,甚至參與了綁架,而在這場綁架中,老檢察長陳巖石再次挺身而出,卻不幸犧牲!”
讓人又哭又笑的作品
《人民的名義》不僅有各路老戲骨,也有各種小人物,不僅反映了大風廠職工的股權(quán)權(quán)益問題,也反映了像達康書記妹妹一樣的企業(yè)教師事業(yè)編制的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民意。
“這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影視作品,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看樂了?!敝袊娨曀囆g(shù)家協(xié)會理論研究部主任趙彤向《民生周刊》記者講述,“當老檢察長陳巖石在省委常委會上講到‘共產(chǎn)黨員的特權(quán)就是背炸藥包時,我哭了;當達康書記讓孫連城在信訪窗口前半蹲半站,而省委書記沙瑞金用同樣的方式讓達康書記也體驗了一把信訪窗口的奇葩設計時,我樂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5/06/mszk201708mszk20170824-2-l.jpg" style="">
哭笑總關(guān)情,無論是哭是笑,總之,《人民的名義》是打動人心的,而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一定是以人民為中心的。
《人民的名義》自熱播以來,好評不斷。熱播的最主要原因可以歸結(jié)為其反腐主題,但之所以能夠收獲滿堂彩,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這部劇關(guān)注了民生,聚焦了民意,抓住了民心。
與其說《人民的名義》是觀眾人數(shù)收視率的大滿貫,不如說是人民群眾“民心所向,民意所指”,無論是高居廟堂,還是身處江湖,大至為官理政,小到影視創(chuàng)作,只有將出發(fā)點回歸到人民,一切才能有最好的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