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杭州大學心理學博士出身,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架構師。
大概七八年前,我在美國開一個研討會,當時有人問我中國和美國差距有多大。我就拿清華調侃,我說按清華來講,中國和美國的差距至少有兩個:一個是差3個月,一個是差30年。3個月什么概念?就好比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做出來一個研究,清華的學生3個月內就能做出來;但同樣的,如果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不做這個事情,清華的教授30年也不會做這個研究。今天的中國人,對互聯網的擁抱和其他國家的人大不一樣了,就像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想著出海,后來就發(fā)現了新大陸?;ヂ摼W也是一片大海,但是今天大部分國家的人,還沒想著找一條船出去,而中國人會是第一個出海的。
如果把互聯網比作電,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加起來,包括阿里巴巴在內,只打好了電力革命的基礎,就是發(fā)明了燈泡。世界是在有燈泡后才發(fā)生了更大的變化,所以最美好的世界還沒有到來。
大家知道信用卡上的號碼是凸出來的,為什么?是因為信用卡第一天出來時,沒有今天的網絡,也沒有今天的電話線,那個時候你的信用卡不是今天我們這樣刷卡,真的是“刷卡”,有一個機器,把卡放在復寫紙上,拉一拉,因為號碼凸出來,可以留在商戶的復寫紙上。所以那時候如果信用卡被盜,就得把號碼印出來,發(fā)到每一個酒店,酒店刷一次卡之后查完是不是被盜的卡,再來決定這筆交易成不成。但即使這樣,到今天為止信用卡本質也沒改變,只不過把復寫紙換成了POS機。它想從過去紙上的世界前進,走了一半,要革自己的命革不動,但這恰恰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出現了一個東西,叫支付寶。
今天有多少人拿出手機付錢呢?比信用卡多多了。我們和一些西方國家相比,跳過了信用卡時代,到了你可以拿手機直接付錢,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進步。
2006年左右我在美國碰到一件事:有一次我去華盛頓,出租車司機是肯尼亞來的。我那時候在北京工作,但我算杭州人,他問我從哪里來的,我就說杭州。那個司機兩眼放光,熱情得不得了。他說他從肯尼亞到美國來開出租車是有夢想的,夢想就是掙點錢,然后到阿里巴巴平臺上做生意。這個世界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是我當時的第一個感觸。
今天中國互聯網優(yōu)勢不是市場優(yōu)勢,而是大家對它的信心。有人可能會講,互聯網最基本的發(fā)明不是在中國完成,而是在美國完成的,我們的機會在哪里?大家去看看100多年以前美國的電,會發(fā)現所有電的基本原件,甚至發(fā)電機本身都不是在美國做的,但由電所促成的那場工業(yè)革命是在美國完成的,電冰箱、電視機,今天能叫出帶電的東西來幾乎都在美國被發(fā)明出來。所以我想互聯網對于中國大概今天也是這么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