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玲
(河北省廣平縣農(nóng)牧局 河北 廣平 057650)
小麥返青期田間雜草防治技術
韓秀玲
(河北省廣平縣農(nóng)牧局 河北 廣平 057650)
廣平縣麥田雜草高峰期在冬前,農(nóng)民習慣將防治重點放到小麥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澆水后才進行雜草防治,小麥田間雜草與小麥爭奪水分、養(yǎng)分、光照和空間,影響小麥的產(chǎn)量與質量,而且有些雜草還能傳播小麥病蟲害。因此,加強小麥田間雜草防治尤為重要,尤其是小麥返青后的第1次防治更為重要。下面簡單介紹廣平縣雜草種類、防治技術及措施,以供參考。
廣平縣麥田雜草常見的有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兩大類,共有20多種,以1年生雜草居多,也有2年生和多年生雜草。禾本科雜草以節(jié)節(jié)麥、野燕麥、看麥娘等為主,闊葉雜草以播娘蒿、薺菜、田旋花、豬殃殃等為主。
1.1 節(jié)節(jié)麥。屬于禾本科,又名山羊草,跨年生麥田惡性雜草,是當前危害較重的主要禾本科雜草,全縣均有不同程度發(fā)生。
1.2 野燕麥。屬禾本科,別名燕麥草、搖鈴麥等。野燕麥繁殖力強,分蘗多、結籽多,成熟時易脫落,為麥田惡性雜草,部分區(qū)域受害嚴重。
1.3 看麥娘。屬禾本科,別名麥娘娘、麥陀陀、棒槌草,高水肥地塊發(fā)生較嚴重,繁殖力極強。
1.4 雀麥。屬禾本科,分布麥田路邊荒地等,麥田以地邊為多,灘地麥田受害較嚴重。
1.5 播娘蒿。屬十字花科,又名米蒿、麥蒿、黃花草,生于較濕潤的農(nóng)田,常形成單一群落或與薺菜、小藜等一起形成群落。
1.6 豬殃殃。屬茜草科,又名拉拉秧、年年蔓、蛇殼草,分布危害全縣小麥種植區(qū),攀援小麥植株,和小麥爭光、爭水、爭肥,并引起小麥倒伏,造成減產(chǎn)和影響收割。
1.7 麥家公。屬紫草科,又名田紫草、大紫草、毛妮草等,分布在全縣小麥種植區(qū),是危害麥田主要雜草之一。麥家公喜濕潤,高水肥地塊居多,常與播娘蒿、薺菜等一起組成群落危害。
1.8 打碗花。屬旋花科,又名喇叭花、小旋花、扶子苗等,分布全縣小麥種植區(qū),高水肥地塊居多,也耐干旱瘠薄,由于地下莖蔓延迅速,常常群生成單優(yōu)勢群落,對農(nóng)田危害較重,在有些地區(qū)成為惡性雜草,不僅直接影響小麥生長,而且容易導致小麥倒伏。
2.1 防治藥劑。麥田雜草防治技術包括生態(tài)調控技術、人工除草及化學除草技術,重點介紹化學除草技術,根據(jù)小麥田間雜草種類選用適宜的除草劑品種,合理配比,才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目前,市場可選用的防治禾本科雜草的藥劑主要有甲基二磺隆(世瑪)、氟唑磺隆(彪虎)、精惡唑禾草靈(膘馬)、炔草酯等;防治闊葉雜草的藥劑主要有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2,4-D異辛酯、二甲四氯鈉鹽等。
2.2 防治技術。在節(jié)節(jié)麥嚴重發(fā)生地塊,每畝用3%甲基二磺隆(世瑪)油懸浮劑20~30 ml,混配2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5~10 g,兌水30 kg噴霧防治。野燕麥、看麥娘等發(fā)生嚴重的地塊,每畝用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20 g或10%精惡唑禾草靈(膘馬)乳油30 ml,混配2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 g,兌水30 kg噴霧防治。雀麥嚴重的地塊每畝用70%氟唑磺隆(彪虎)可濕性粉劑3.0~3.5 g兌水30 kg噴霧防治。豬殃殃、麥家公發(fā)生嚴重的地塊,每畝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 ml混配87.5%2,4-D異辛脂乳油40 ml或苯磺隆可濕性粉劑5~10 g,兌水30 kg噴霧防治。其它麥田雜草可用2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5~10 g混配87.5% 2,4-D異辛脂乳油40 ml,兌水30 kg噴霧防治。
3.1 用水量普遍偏少。很多農(nóng)民每畝地噴霧僅用15 kg左右的水,用水量偏少,造成噴霧不均勻,成為影響除草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應加大用水量,一般每畝用水25 kg。
3.2 噴霧器質量差。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手動式噴霧器,跑、冒、滴、漏現(xiàn)象嚴重,霧化程度低,藥物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直接影響了除草效果。要改用扇形噴頭,避免重噴或漏噴,使噴藥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