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大學來衡量上升通道,有點刻舟求劍
這兩年,聽聞太多“寒門難出貴子”“階層固化”的感嘆和討論,感覺如今窮人家的孩子上升的通道越來越狹窄。
猛一看,似乎確實如此,20年前,一個農家孩子可以通過考上大學徹底改變命運,現(xiàn)在,一個農家孩子考上大學畢業(yè)后,可能拿的工資還不如一個泥瓦工。在就業(yè)困難的年頭,還有可能一畢業(yè)就失業(yè),這大大地刺痛了農村家長和孩子,“讀書無用論”頗有市場。
確實,僅僅看讀書改變個體命運的作用,現(xiàn)在不光不如20年前,更不如科舉時代。
20年前,農家孩子考上大學,立即成為社會精英,包分配工作,拿鐵飯碗,獲得相當體面的社會地位和生活,這撥兒人現(xiàn)在應該成了各業(yè)各業(yè)的領導者。
而在科舉時代,一旦考中舉人或進士,則“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鯉魚飛躍龍門,不只是成為社會之精英,更是國家之棟梁,其地位之尊榮,生活之改善,讓人眼熱。
但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直上云霄的改變,卻看不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現(xiàn)實。在中國1300年的科舉考試中,產(chǎn)生過數(shù)百萬名舉人,近11萬名進士,700多名狀元。如此漫長的歷史,如此眾多的人口,這區(qū)區(qū)數(shù)百萬人因讀書科考上升,豈止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樣的上升通道確實是直線升騰,但絕對堪稱“狹窄”!
這種感受我深有體會。上世紀90年代初,我參加高考,那一年,北師大中文系在廣西只招兩個學生,而且還是民族班,我有幸被錄取。事后想想真后怕,你要把那么多競爭者擠掉,才得到一個名額,自己殺出的真不亞于一條“血路”。
對于這樣一條上升的通道,哪怕它真的讓人一夜魚躍龍門,我也覺得是殘酷的。如果有更多的選擇,我為何一定要走這條獨木橋呢?可是在20年前,一個只有背影、沒有背景的農家孩子,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除了此途別無選擇。
即便我終于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在城市里買房買車,成家立業(yè),也未必就成了“貴子”。除非是地位和財富幾何級數(shù)增長,比如科舉時代的一步登天,大部分寒門子弟要成為顯貴,在太平世道里需要一代人甚至數(shù)代人的積累。就好比我父親勤苦勞作,方能供我上大學,為我墊一塊石頭,我才會投入更多,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為其墊一塊石頭。
如果說在科舉時代,最重要的通道是科考,在戰(zhàn)爭年代是當兵,在沒有擴招之前是考大學,那么今天的市場化時代,人們上升的通道要多得多,可以經(jīng)商,可以創(chuàng)業(yè),也可以讀書讀到頭……無論怎樣,讀書考大學不再、也不應該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手段。
市場經(jīng)濟時代,人們上升的眾多通道被打開
看看中國當今富豪榜上的富豪出身就能發(fā)現(xiàn),像馬云、許家印、劉強東、雷軍、曹德旺等,都是寒門子弟,是商業(yè)實實在在地改變著寒門的出路,成為他們上升的重要通道。
再看看歐美或日韓富豪榜上的名單,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亞馬遜、谷歌等科技新貴的創(chuàng)始人,不少確實出身寒門、普通人家,更多的則是富二代、富三代、富四代,人家一出生就坐在塔尖上,那才叫一個階層固化。
我們再看看那些在互聯(lián)網(wǎng)里倒騰的三教九流,快手里、直播市場中……那些并沒有讀太多書的農村人、小鎮(zhèn)青年,正在用他們的所長賺到以前從未敢想象的錢,改變著自己的底層命運。我相信,是商業(yè)、是互聯(lián)網(wǎng)賦予了或是激活了每個人的能量,讓他有機會沖出無路之境。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上升的通道,但在過去,人們上升的通道是單一且狹窄的,只有在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人們上升的眾多通道被打開,我們仍然用讀書上大學來作為衡量人們上升通道的標準,有點刻舟求劍了,失之偏頗。
退一步講,當一個社會趨于長期的穩(wěn)定,大的機會風口減少之后,進入所謂的“紅?!鄙鐣?,那么“階層固化”就會成為社會特征之一,如果社會基本的公平公正沒有受到損害,這樣的社會就不會出現(xiàn)大的危機。相反,一個不公平不公正的社會,流動越快越不正常,是一個隨時爆炸的火藥桶。
因此,當我們在談論“寒門難出貴子”“階層固化”時,最應該落腳于社會的公平公正,以及給予人們更多選擇機會,而不是別的。
與富二代官二代相比,寒門貴子貴在奮斗
也許“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社會焦慮卻現(xiàn)實存在。但是,誰才是今天社會中的“貴子”?“貴”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升官發(fā)財,也不意味著必須擁有多么高的社會地位,而是代表著人生進步的可能性以及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機會。富二代、官二代無疑符合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貴”,但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不能憑借自身本領干事創(chuàng)業(yè),所謂“貴”也不過停留在人生的淺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門青年,憑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貴子”的稱謂自然當之無愧。
一篇流行于網(wǎng)絡的演講詞《寒門貴子》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边@并不是雞湯,而是說出了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寒門能否出貴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個關于“命運”的話題,而是一個關于“奮斗”的故事。
(《中國青年報》2017.4.27 廖保平/文、《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