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考試研究的精細化,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的心理特征,已成為高中數學考試研究的重點對象。事實證明:學生的考試成績與考試心理呈現出密切相關(有正相關,有負相關)。而不少教育同行在介紹考試研究的經驗時,也無一例外地強調基于考試心理的策略研究?;谙嚓P研究成果,筆者試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基于學生的考試心理,制訂合理的考試策略。
當前高中生的數學考試心理特征
筆者對高中生在數學考試中的心理特征做了量化和質性研究,值得重視的研究結果見下:其一,高中生在數學學科的考試中更容易產生緊張情緒,且這種情緒與考試結果之間呈現出負相關,進一步研究表明:數學成績越好的學生往往在考試中越容易緊張;其二,高中生在數學考試中非常注重策略的運用,這種策略運用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相對而言,女生在考試策略的運用上不如男生;其三,高中生能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考試心理與考試策略的作用,十分期待老師教學中在這兩個方面給予幫助;其四,考試結果的異常(明顯超過或不如預期)會對學生的考試心理與考試策略產生明顯的影響(更加自信或不自信)。
以上研究結果給筆者的啟發(fā)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地應對考試應當成為關注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應試而不搞應試教育),而應對考試的研究又不能僅僅是數學習題的研究,因為如果將考試研究的重心放在習題上,那可能就忽視了學生的考試心理與考試策略運用,或者說容易使得習題研究與考試心理及策略研究處于分離的狀態(tài)。反之,如果將研究的重心放到學生的心理與策略上,那對習題的研究反而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樣更容易讓習題研究與考試心理及策略研究協(xié)調起來。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也更希望老師能本著為提升學生考試能力來實施教學,從而促進他們數學學科能力的發(fā)展。
合理制訂考試策略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以為在高中數學日常教學及考試研究中,需要堅持以生為本,從學生考試心理特征出發(fā),去制訂合理高效的考試策略。
在日常解題過程中培養(yǎng)積極的考試心理 平常坦然而考試緊張,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常的解題過程缺乏考試情境的營造。因此,筆者在日常解題的過程中強調要以考試的心態(tài)對待,而給出的具體策略,就是思考“如果在考試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這一題,那我該怎么做”。如給學生呈現這樣的試題——設圓滿足:①截y軸所得弦長為2;②被x軸分成兩段圓弧,其弧長的比為3:1,在滿足條件①②的所有圓中,求圓心到直線l:x-2y=0的距離最小的圓的方程。此題呈現之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特別重要,盡管教師不可能一一把握,但需要讓學生記得自己的反應,然后教師進行分類指導:感覺容易的,需要慎重一些;感覺有困難但又熟悉的,可提醒自己尋找類似的習題并回憶解題思路;感覺無法入手的,則可通過分解問題或畫草圖的方式,逐步探索,以盡可能地尋找到解題辦法。這里實際上也有解題策略的意味,這也是筆者需要強調的,就是學生考試心理的指導與培養(yǎng)不是孤立的,只跟學生強調“要細心,不經緊張”之類的話,基本上是沒用的。學生的考試自信與穩(wěn)定心理來源于自己對考試試題的認識,來源于有沒有把握,而這種把握,與解題策略密切相關。
在日常考試與習題研究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考試策略 考試策略培養(yǎng)的方法很多,筆者提出的教學策略是將學生置于相對極端的考試環(huán)境中,既讓學生適應一定的考試強度,又讓學生在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對考試策略產生高度敏感,這是考試策略真正進入學生內心的有效途徑。在階段性考試或高三每次模擬考試之前,筆者至少要進行一次這樣的訓練,給出大題量或高難度的試題——不是學生感覺到陌生的試題,而是日常訓練題的變式或難度提升,且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這一方法是可以促使學生研究應試策略的;另一種高強度訓練則是陌生題訓練,一學期至少進行兩次,這樣的專題訓練之后,學生往往能認識絕大多數“陌生”,這只是情境的“陌生”,所用到的解題工具其實還是一樣的,而這一認識本身就是考試策略的形成。
養(yǎng)成解題及考試后深度反思的習慣 無論是良好的考試心理培養(yǎng),還是考試策略的把握,本質上都是學生自己反思總結的結果。而教師的點撥,也只有引發(fā)學生共鳴時,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日常解題或考試之后,可讓學生深刻反思:用什么辦法才能讓自己考試時“適度緊張”?不同的試題分別應用什么樣的策略?這樣的問題常常能夠驅動學生面向考試深度反思,從而形成符合學生個體需要的心理調適措施與考試策略。
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影響學生考試成績的第一要素是考試心理,考試心理進而會影響考試策略的運用。因此,考試心理可以說是教師首先需要關注的因素。在培養(yǎng)學生成熟考試心理的過程中,教師可發(fā)揮的作用主要是引領性的作用。筆者強烈地感覺到,就數學這門學科而言,說教的作用真的是不大,唯一有效的干預策略,就是在學生明顯關心自己的考試心理時,教師及時介入。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個體十分了解,知道一旦介入之后可以采用什么樣的干預策略。做到這一點也不太難,因為盡管介入時面向的可能是個體,但只要在日常教學中就有這樣的意識,知道哪個學生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由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分析可得),也就能進行準確的干預了。
參考文獻
[1]李赟.高中生數學考試心理和考試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2]杜乃波.調整心理巧答題,減少失誤奪高分——談高中數學的考試策略和技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1):26-26.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