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觀鄉(xiāng)后隆村越劇團的故事
“許郎啊,為妻是,千年白蛇峨嵋修……”臺上咿咿呀呀正唱著《白蛇傳》,盡管是已聽了不下百遍的經(jīng)典曲目了,臺下的觀眾仍聽得如癡如醉指輕彈。陽光正好,熱鬧也正好,演與觀在這里達成了某種和諧的一致。
這是海曙區(qū)龍觀鄉(xiāng)敬老院常出現(xiàn)的場景。臺上的表演者們是龍觀鄉(xiāng)后隆村越劇團的團員們。這支由后隆村婦女主任高琴荷帶隊的業(yè)余越劇團,在當?shù)孛暫艽?。因其團名帶著熟悉的地名,對龍觀人來說,有著別樣的親切感。
說起越劇團的形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起以前的故事。
“2001年,越劇團在當時的婦女主任陳孝芬?guī)ьI(lǐng)下成立了。那時候一切都是剛起步,團員們都是龍觀鄉(xiāng)的越劇愛好者,沒有專業(yè)人員,沒有專業(yè)設(shè)備,服飾、化妝都是對照著視頻自己一步一步摸索著來。”
“先是一起商量著要演哪部劇,對照著相關(guān)的視頻教程,再一一分派了角色,你演這,我演那,熱情高漲,斗志昂揚?!?/p>
“我們每年都要學一出新戲,因為沒有專業(yè)老師,我們就一遍遍地對照著視頻學,互相探討,這里該怎么演,那里該怎么唱。”
團員們說,如果遇到演出,前兩三個月幾乎天天都要湊到一起排練,在后隆村的文化禮堂里,每晚都要排練到九十點鐘,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都被占據(jù)了。但因一切皆有興趣指引,排練的過程也變得不那么辛苦了。
據(jù)了解,團里的成員大多已有一定的年紀,平時要照顧家中老小,并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但就是這很少的休息時間也被她們拿來投進了越劇。從看的人轉(zhuǎn)變?yōu)檠莸娜?,盡管會遇上許多的阻礙,但因為熱愛,這一切便都變得津津有味起來。
4月3日,越劇團又迎來了一次演出,我跟著越劇團,將這個團的臺前幕后看了個遍。
因為越劇妝容比較耗時間,為了準備下午一點開始的表演,團員們在上午便早早地聚在一起開始描眉化妝了。桌上散亂地擺放著化妝用的脂粉與器具,每個人都細細地準備著,想要將最好的自己呈現(xiàn)給觀眾——一手端鏡,一手描畫,神色間滿是歡喜與認真。一抹一描間,艷麗奪目但又自然柔和的越劇涂面便妝點好了。我暗想,此時若不是相熟之人,乍見之下怕是認不出來的。將大致的妝容準備完畢,她們這才下去吃中飯,飯后再略略地補一下妝即可。
當天上午的天氣還略有些陰,到了約莫正午時,陰云慢慢散開了。龍觀鄉(xiāng)敬老院前的空地上搭起了大大的帳篷,和著掃下來的萬米陽光似在迎接某件喜樂的事。
吃罷午飯再回來,便發(fā)現(xiàn)帳篷內(nèi)的座位上已坐滿了老人,再靠外一點也擁著許多人。這么多人,目光都飄在了最前面的舞臺上,后臺人員調(diào)整完戲臺布景和燈光道,演員補完妝,伴著鑼鼓陣陣,演出開始了。
當天演的是最為人熟知的《梁祝》,演員在臺上演得認真,觀眾在臺下看得認真,站著的觀眾一邊踮著腳,一邊嘴里還跟著輕聲哼唱,津津有味。演出持續(xù)了兩個小時,臺上臺下的熱情一刻也沒減弱。
高琴荷說,近些年,團里的成員進進出出,但至今仍保持有三十多名成員。最開始大家都懵懵懂懂,而現(xiàn)在架勢和身姿都有了一定的氣勢。這期間,村民的熱情支持給了她們很大的鼓勵。后隆村越劇團每年都會有好幾場演出,說不上非常專業(yè),但團員們個個都卯足了勁,披上戲服,行走在龍觀的各地,給龍觀人帶來精彩,帶來歡樂。
當時代快速發(fā)展,越劇這個老底子的東西被越來越多的人拋在了過去,但也有那么一些人對它仍抱著最真誠的熱愛,看的人如是,演的人更如是。
大抵這世上的堅持都是因為熱愛,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便足夠令人歡喜了。若將這份歡喜再與人分享,這歡這喜大概會成倍增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