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史傳文,顧名思義,就是以歷史人物為敘寫對象的文言文。這種文體大多出現(xiàn)在歷史著作中,特別是司馬遷開創(chuàng)了紀(jì)傳體通史以后,歷代史官都沿革此式,以“本紀(jì)”“列傳”等體例對歷史人物進(jìn)行傳述。像我們學(xué)過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是一篇典型的史傳文。閱讀史傳文,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做思考。
①因事見神。所謂“事”,就是指人物的事跡。史傳文是以人物為敘寫對象的,因此,人物身上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就成為史傳文敘寫的主體。通過事件的敘述可折射出文章所要表達(dá)的主題,而這個主題實際上就是人物所表現(xiàn)的精神風(fēng)貌。史家正是通過人物風(fēng)貌的特征來寄予對人物褒貶的。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是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三件事的敘述,表現(xiàn)藺相如智勇兼?zhèn)浜托貞褜拸V的精神風(fēng)貌的,從而讓后人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因此,讀史傳文,要了解文章所敘述的情節(jié),將人物所做的事情一一理清,然后對文章所要彰顯的主題進(jìn)行“抽取”提煉。這既是作者所要表達(dá)的用意所在,又是讀懂史傳文的關(guān)鍵所在。
②抓住性格。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個性,也就是性格特點。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因素就是人物內(nèi)在的精神品格。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廉頗在得知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時,大為慚愧,于是負(fù)荊請罪,表現(xiàn)了廉頗知錯就改的大將風(fēng)范。因此,閱讀史傳文,要把握住文章對人物性格表現(xiàn)的脈絡(luò),領(lǐng)會人物的思想發(fā)展主線,這樣才能很好地把握史傳文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③以情鑒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史傳文在敘述人物事件時,也注重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作者正是通過對人物內(nèi)心情感世界的表露來折射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展示出人物的精神品格。比如《項羽本紀(jì)》中《垓下歌》中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抒發(fā)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這種情感狀態(tài),足以引發(fā)讀者思考——叱咤風(fēng)云的項羽為什么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把握人物情感的變化,也是閱讀史傳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這篇《馬援傳》所要表現(xiàn)馬援精神風(fēng)貌的關(guān)鍵詞是“志”。所以文章一開頭就開宗明義,說馬援“少有大志”,而這個“志”就是以身報國。文章先從馬援少年寫起,隨后寫他為管隴西遭遇羌敵時臨危不亂,接著寫他南擊交阯,最后寫他回到京師后說的一番話。通觀全文,中間兩段是敘事,首尾兩段是點題,相互對應(yīng),表明作者的觀點。這樣觀點和事實相互證印,完成了對馬援性格的塑造,一個胸懷大志、以身報國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閱讀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馬援傳
馬援字文淵,扶風(fēng)茂陵人也。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笔雷婕次?,援因留西川,隗囂甚敬重之,以援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
建武四年冬,囂使援奉書洛陽,帝甚壯之。九年,拜援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拜隴西太守。援務(wù)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賓客故人,日滿其門。諸曹時白外事,援輒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縣常有報仇者,吏民驚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狄道長詣門,請閉城發(fā)兵。援時與賓客飲,大笑曰:“燒虜何敢復(fù)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焙笊远?,郡中服之。視事六年,征入為虎賁中郎將。
交阯女子征側(cè)及女弟征貳反,璽書拜援伏波將軍,南擊交阯。十八年春,軍至浪泊上,與賊戰(zhàn)。破之,斬首數(shù)千級,降者萬余人。援追征側(cè)等至禁溪,數(shù)敗之,賊遂散走。明年正月,斬征側(cè)、征貳,傳首洛陽。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shù)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jì)?”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dāng)如此矣?!?/p>
(選自《后漢書·馬援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蕭何傳
陳豨反,上自將,至邯鄲。而韓信謀反關(guān)中,呂后用何計誅信。上已聞?wù)D信,使使拜丞相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wèi)。諸君皆賀,召平獨吊。平謂何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內(nèi),非被矢石之難,而益君封置衛(wèi)者,以今者淮陰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衛(wèi)衛(wèi)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焙螐钠溆嫞险f。
其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shù)使使問相國何為。曰:“為上在軍,撫勉百姓,悉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又說何曰:“君滅族不久矣,上所謂數(shù)問君,畏君傾動關(guān)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庇谑呛螐钠溆?,上乃大說。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強(qiáng)賤買民田宅數(shù)千人。上至,何謁。上笑曰:“今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何,曰:“君自謝民?!焙蠛螢槊裾堅唬骸伴L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為請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數(shù)日,王衛(wèi)尉待前曰:“夫職事,茍有便于民而請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是日,使使持節(jié)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謹(jǐn),徒跣入謝。上曰:“相國為民請吾苑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
(選自《漢書·蕭何傳》,有改動)
【注】①貰(shì):賒買。②貣(tè):向人求物。
1.對下列句子中黑體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惟平獨吊 吊:憂慮
B.非被矢石之難 被:蒙受
C.君自謝民 謝:謝別
D.吾故系相國 故:故意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民所上書皆以與何
夫置衛(wèi)衛(wèi)君,非以寵君也
B.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內(nèi)
以今者淮陰新反于中
C.后何為民請曰
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
D.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
乃下何廷尉,械系之
3.以下選項中,全都表現(xiàn)蕭何為人恭謹(jǐn)?shù)囊唤M是( )
①呂后用何計誅信 ②讓封辭賞
③悉以家私財佐軍 ④上至,何謁
⑤后何為民請 ⑥跣入謝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4.根據(jù)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蕭何設(shè)計幫助除掉韓信后,漢高祖“益封置衛(wèi)”,“拜丞相為相國”,給予蕭何很多的封賞。
B.蕭何在漢高祖率軍平亂之時,坐鎮(zhèn)關(guān)中,安撫百姓,為高祖解了后顧之憂。
C.蕭何之所以受到漢高祖的猜忌,是因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漢高祖雖然生性多疑,但知過能改,釋放蕭何,讓出上林空地給百姓耕種。
5.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相國為民請吾苑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
6.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使使拜丞相為相國,益封五千戶。
翻譯:
(2)為上在軍,撫勉百姓,悉所有佐軍。
翻譯:
1.對文中黑體詞語的解釋正確的是( )
A.老子:老聃;旅距:旅行通過;裁:削減;諒:原諒
B.老子:老人和孩子;旅距:假裝旅行,實則抗拒;裁:只;諒:原來
C.老子:馬援自己;旅距:聚眾抗拒;裁:通“才”;諒:確實
D.老子:老年人;旅距:長距離跋涉對抗;裁:僅僅;諒:諒解
2.下列對原文意思理解正確的是( )
A.羌敵犯境,馬援得知后,不去積極組織防御抗擊,卻說這不是他的職責(zé)所在,并和賓客飲酒,同時告訴手下人,如果實在感到害怕的話,可以躲到床底下。這些都表現(xiàn)了馬援臨危不亂的大將風(fēng)度。
B.羌敵入侵平復(fù)后,民心安定,眾人都佩服馬援大敵當(dāng)前那種處變不驚的過人膽識。如果馬援當(dāng)時臨敵慌亂,必然引起民眾驚慌,這樣弄不好會不戰(zhàn)自亂。
C.馬援回到京師后,親朋好友都來慰勞他。孟冀也在座。當(dāng)時孟冀也和眾人一樣說了許多恭維贊賞馬援的話。馬援覺得他說的這些善言不夠特別,所以說他和眾人一樣。
D.馬援在聽了孟冀的一番恭維話后,覺得他沒有說到要害上。所以便說了一番大道理。孟冀覺得馬援說的一番很在理。
3.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援務(wù)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
翻譯:
(2)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
翻譯:
4.請用一個四字詞概括馬援的精神特征。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