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機性的目的是實現(xiàn)人性化的一些特性,而不是毫無意義的無序隨機。這有點類似人工智能的“模糊邏輯”①的設計,但本文不單是強調隨機性的這種特性,而是從這種思維方式出發(fā),將“隨機性”應用到作曲設計上。如設計成算法作曲中具體的作曲風格或創(chuàng)作手法。正如傳統(tǒng)音樂的對位、點描技術一樣,使“隨機性”完善成一種成熟的作曲技法。當然作曲家也可以按照喜好應用到任何風格和流派的音樂以及姊妹藝術中。本人針對這種“隨機性”作曲技法設計了一個裝置藝術作品——《意識流魔方》,以解讀隨機性作曲技法的實踐意義與審美價值。
[關鍵詞]作曲技法;隨機性;實踐意義;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J61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0-0092-04
魔方翻轉的一般目標是從常規(guī)的亂色還原成六面的單色,具有很強的 “過程隨機性”。作品《意識流魔方》以它的六個原始單色面(每面是同一顏色的初始狀態(tài))作為音樂的六個音樂段落,然后因為魔方是以自相似的27個小方塊組成的一個大方塊,這27個小方塊又可以作為音樂作品的27個音樂片段,其中同色系的可以作為同類型音樂片段的各種形態(tài),當然其中八條交界面的顏色互相共有(魔方的邊是兩個顏色共有一個方塊,魔方的角是三個顏色共有一個方塊,具體見下面的魔方實物圖)。如此就有20個方塊需要設計成復合音樂方塊,六個方塊是單音樂方塊,還有一個方塊是包裹在里面不轉動的隱藏方塊。見下圖:
根據(jù)魔方的特征,本人將魔方的27個方塊從一個單色面的左上角,從左至右分別按顏色進行編號。制表如下:
其中各個編號只要字母相同(順序可以打亂)就是同一個方塊,由此推斷魔方中每種顏色的搭配只有唯一一個。也就是如果有兩個顏色的方塊面就應該有兩個編號,但是是同一個方塊。以此類推三個顏色字母的方塊應該有三個不同編號。如此可得出下表:
本人根據(jù)這27個唯一編號需設計27個音樂片段。但為提高作品的趣味性和實用價值,本人設計的是交互式的互動音樂。具體體現(xiàn)在在27個方塊中放入27個加速度傳感器模塊,通過藍牙無線信號方式發(fā)送數(shù)據(jù)給計算機中的Max/MSP應用程序或者其他APP。用這27組數(shù)據(jù)實時控制本人交互軟件中設計27個音樂片段,實現(xiàn)聲音的實時互動與“有限隨機”。此作品使用“隨機性”作曲技法體現(xiàn)在音樂片段組合的隨機性和實時數(shù)據(jù)的隨機性處理,這種“隨機性”即是魔方翻動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的隨機調配,也有加速度數(shù)據(jù)隨機的參數(shù)變化對音樂要素的隨機影響。而另一方面魔方的某種指定翻動結果可以通過算法得到確定性的規(guī)律方式,從而體現(xiàn)了《意識流魔方》作品的可控性。具體如下表:
上表通過計算魔方運動的規(guī)律,包括單色方塊、雙色方塊、三色方塊、以及混合搭組的運動方向,算出共計有245 049種可能的運動方向。但是應該確定的是魔方運動時,純粹的魔方并不可能是單個方塊的運動,只能通過計算機編碼對方塊中的加速度模塊進行開與關的設定,實現(xiàn)這種單色方塊、雙色方塊、三色方塊以及混合搭組數(shù)據(jù)變化的具體指定,從而有效控制音樂片段變化的設計,實現(xiàn)真正的算法作曲中的隨機性作曲技法的運用。這種運動方向的數(shù)據(jù)與音樂片段對應的變化,作為音樂結構組織的方式,能夠設定運動方向的參數(shù)類型對應控制Max/MSP軟件中的具體音樂參數(shù),從而產生復雜的“過程隨機”的音樂變化。雖然魔方每次翻動后對應的聲音變化,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它的運動規(guī)律,并計算出最終的音樂效果變化,但是因為可以選擇翻動魔方的方式眾多,會造成一種結果隨機的“假象”,類似視覺錯覺,從而產生音樂片段拼貼上的復雜變化。而類似這種虛像的“隨機性”作曲技法,就是音樂本身的趣味和審美價值所在。而可計算式的隨機結果,就是這種“隨機性”作曲技法可以科學分析、教學、實踐與存在的理論與實用價值所在,也是這種作曲技法的實際意義所在,它必將推動算法作曲技術的推廣、教學與實踐創(chuàng)作。
算法作曲是20世紀末被確立的一種作曲技術,與信息時代關系密切。對未來音樂的走向影響深遠。像現(xiàn)代音樂與其他媒體的跨界合作,以及新媒體的產生,是與計算機音樂日新月異的變化密切相關的,同時伴隨著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又帶來算法作曲技術的不斷改變,使音樂的類型不斷豐富。誰也無法預測將來音樂的發(fā)展會有多大的跨度變化,就如同本人研究的隨機性在算法作曲中的應用一樣,每個音樂要素都可以不確定和隨機。而隨機性也作為上世紀末新鮮的音樂語匯伴隨著混沌理論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這種出現(xiàn)被當代作曲家們逐漸重視,各類實驗性的作品層出不窮。在本人看來,它在算法作曲里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1矛盾統(tǒng)一的意義
文中已經說明算法作曲是高度精確的數(shù)學運算的作曲技術,不同于浪漫主義,也不同于爵士音樂,它強調的是一種絕對理性,絕對嚴謹。但是事物是兩面性的,這里的絕對理性,不是結果的絕對確定,它強調的是算法過程的絕對理性和程序化,可以用數(shù)學公式表達,這點和混沌理論非常相似。但是算法作曲技術中各音樂要素的最后結果并不是全部能準確預算的,如同矛盾統(tǒng)一的相對論,需要確定性的結果,也需要不確定性的結果。此時隨機性在算法作曲中就有了自身的意義,它與確定性站在對立面,他們兩者是矛盾統(tǒng)一的,是符合一切事物普遍規(guī)律的。所以隨機性是伴隨著算法作曲的絕對理性成長起來的一個重要對比因素,是實現(xiàn)算法作曲技術真正完善的必要條件。
2音樂戲劇性發(fā)展的需要
音樂隸屬于藝術,都需要戲劇性的強大張力。所謂戲劇性是指假定情景中藝術形象的內部心里的直觀反應,一般包含偶然性、巧合、驟變等現(xiàn)象。從概念中不難讀出隨機性在里面的重要意義。藝術情節(jié)的發(fā)展需要這種偶然的突發(fā)劇情,音樂藝術同樣需要這種隨機性,從而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結果,隨之打破人們對音樂發(fā)展脈絡的習慣性期望,給予音樂戲劇性的發(fā)展動力。而算法作曲中如果只有確定性,它會使音樂的發(fā)展變成一種機械的計算機運算過程,不能否定這種作品也有它的審美價值,但是相較于隨機性的戲劇性表現(xiàn)力大打折扣。只有各種隨機性因素潛藏在音樂的發(fā)展過程中,才能使計算機音樂和算法作曲技術的審美價值得到全面提升。
3“隨機性”作曲技法的確立
“隨機性”作為一種數(shù)學算法概念,從古就有,但多是對于數(shù)學運算中的一種描述,或是對未曾揭秘事物的一種概稱,并沒有在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進行真正的定位。如此狀況,非常不利于算法作曲這種音樂類型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確立“隨機性”作曲技法的概念勢必引導算法作曲創(chuàng)作者們在音樂設計中找到更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作技法,對整個“新數(shù)字”音樂的創(chuàng)作都有非常實用的參考價值,它必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作曲的核心作曲技法之一。
[參 考 文 獻]
[1]吳粵北.先鋒派實驗音樂之涅槃-基于算法的頻譜作曲技術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2]姜萬通.混沌·分形與音樂-音樂作品的混沌本質與分型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3](美)柯蒂斯·羅茲.計算機音樂教程[M]. 李斯心等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4] 劉鍵,錢仁平,馮堅.電子音樂創(chuàng)作與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5]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6] Williams Duncan, Kirke Alexis,Miranda Eduardo R, Roesch Etienne, Daly lan Investigating affect in algorithmic composition systems [M]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