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在2017年3月13日《中國教育報》撰文指出:目前師資短缺問題在全國具有一定普遍性,其中既有總量短缺,也有結構性短缺,還有一些臨時性短缺,而造成短缺的最大困擾是編制。這都對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產生了巨大沖擊。按實際需求增加編制固然是一個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但在現實條件下難以做到。目前基層編制改革有一個明確邊界,就是實施“總量控制”。也正因如此,化解編制困擾,解決師資短缺問題,需要直面現實,創(chuàng)新思路。
在教師編制管理上,在實施“總量控制”的總體要求下,需要對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化解大班額背景下的新建、改擴建學校,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實施“選課走班”的普通高中學校,在教師編制上給予一定的特殊支持政策。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編制使用的管理,并在教師管理機制上尋求新突破。也就是要進一步探索教師“縣管校聘”的新機制,加大縣域范圍內的統(tǒng)籌力度。此外,從制度創(chuàng)新的要求看,化解編制困擾還需解決好教師的“出口”問題,如果沒有一種合理的教師退出機制,教師資源的盤活依然會困難重重。
在教師補充渠道上,探索建立“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是山東省近年來的一種有益嘗試。山東在各市縣編制總量內,利用精簡壓縮和事業(yè)單位改革回收的編制,建立了中小學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專門調劑給那些已經滿編、超編,但依然需要補充專任教師的區(qū)縣。還有一些地方通過設立“編外教師資源庫”、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化解師資短缺問題,這些改革探索和嘗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