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中國文化的結晶,它的藝術價值成為人類文化遺產中獨具風韻的珍寶之一。經(jīng)過對中國古典園林的認知、發(fā)展歷史、分類、景觀構成要素及構景方法的研究,淺談中國古典園林所蘊含的藝術理念和美學境界。
關鍵詞:園林要素;構景手法
一、中國古典園林概述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發(fā)展概述
我國古典園林的雛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囿”和“臺”,秦漢是中國園林的發(fā)展時期,蓬萊文化的影響較深,確立了“一池三山”園林布局,建造神仙國度般的漢上林苑。魏晉南北朝時園林的轉折期,意識形態(tài)方面出現(xiàn)了諸家爭鳴,民間私家園林異軍突起,佛教和道教流行,寺觀園林開始興盛,士大夫以游歷山川為風尚,發(fā)展了山水園林。隋唐是園林的全勝期皇家園林已經(jīng)形成大內御園、行宮御園和離宮御園,皇家氣派已經(jīng)形成,私家園林以詩入園、因畫成景的做法已處于朦朧狀態(tài)。兩宋到明清是園林的成熟時期,士流園林全面“文人化”,私家園林大道了藝術的高峰,江南園林是其代表。清中葉到清末是園林的成熟后期,園林的發(fā)展一方面繼承前一時期的成熟傳統(tǒng)而更趨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退的傾向。清末民初,結束了它的古典園林時期,開始進入世界園林發(fā)展的第三階段——現(xiàn)代園林階段。
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園林分為不同的種類,從地域上來劃分,可以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與嶺南園林。但是人們通常歸納各個園林的基本特色把園林分為四大類,即: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院園林和自然園林。這些不僅在造園手法上有著相通之處,而且構景方法上各有千秋。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要素
中國古典園林的內容是在一系列基本景觀要素的基礎上構建而成的。筑山、理池、建筑、植物是園林景觀的四大要素。
(一)筑山、理水
山體是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形態(tài)的支持?!八陨綖槊妗?,“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骨貴堅深而不淺露”。在規(guī)模不太大的園林中往往利用疊山造景技藝來再現(xiàn)自然山水的景觀,盡量不落人工雕琢的痕跡,在咫尺之地創(chuàng)作出“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園林藝術。中國園林疊山造景技藝有嵌理壁巖、點石成景、依水推筑等手法。嵌理壁巖藝術手法是在園林較小的庭院內掇石疊山,在粉墻中嵌理壁巖。這種手法在江南園比較常見,有的嵌于墻內,猶如浮雕,有的與墻面留有一點點距離,遠觀就像是一幅中國水墨畫,通過窗洞、門洞觀賞,更鮮活生動。計成特別推崇依水堆筑假山,筑山依水被視為園中第一勝,因為中國古典園林構建虛擬的自然的景觀形態(tài)主要是由山體與水體為骨架而構成的,山體與水體之間總是形成非常密切的映襯、對比、轉換、過渡等等藝術關聯(lián)。
中國古典園林把塑造水景的藝術稱為“理水”,其意在于強調:對水體的安排和組織是一種需要審慎匠心的藝術。在中國園林中理水的方式有的借用自然地水景,有的挖池自造。與山體功能相似,園林中的水體也必須具有自身的可觀賞性,具有組織園林景觀和園林序列的功能。水體在園林中,隨具體和特定的環(huán)境需要而呈現(xiàn)著千變萬化的姿態(tài),其藝術功能和效果也隨之各有不同。比如說婉轉曲折的狹長水面可使周圍景物的空間富于舒緩延展的動感,同時又襯托出遠處景物的靈秀,于是自然而然地將觀賞者的目光和心緒逐漸引向園景序列的另一端。園林中的山體、建筑、動植物、主附景區(qū)等景觀要素都是以統(tǒng)一而靈活的水體為襟帶,使得這些景觀之間形成了對比、間隔、呼應、溝通、避讓、相背等多重藝術效果和空間關系。
(二)建筑、植物
當建筑作為園林藝術要素而存在的時候,除了滿足人們遮陽避雨、駐足休息、林泉起居等多方面的使用要求,還構成了獨立的景觀,并與其他景觀相互結合,構成完整的園林景觀體系。
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建筑的柱、梁、枋等木構件是承載屋頂?shù)闹亓康目蚣?,而墻體不成載重量。所以豐富的屋頂造型、空靈的回廊、月洞門、亭宇等建筑形象,都得益于木結構特點。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擅長以若干座相對獨立的單體建筑,彼此聯(lián)系而組成具有內部空間的完整庭院。因此在建筑藝術體系中,建筑群的平面內部關系、諸多相關建筑之間的序列組織技巧高度發(fā)達,它既可以構成軸線明確、對稱謹嚴、空間遞進等級十分森嚴的大型建筑群,也可以構成空間布局相當自由的文人宅院。植物是營造園林自然氣氛和增加園林情趣的重要要素。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構景方法研究
(一)借景
計成將中國園林的借景藝術概括為遠借、仰借、鄰借、時借、俯借五種。現(xiàn)在人們將其概括為內借、外借和復借三類?!皟冉琛敝笀@林內部相互借景,在墻上添加什錦漏窗、門洞,不僅使各園相隔成為獨立的景區(qū),而且隔而不斷,可透過窗、門洞或亭閣、假山,互相借觀其景?!巴饨琛敝附鑸@林之外的自然景色為用,計成所說的遠借。把自然界中的景象比如山、水、夕陽、旭日、新月、星辰、云彩、飛禽、和建筑等借用到園內。所謂復借,是外借與內借藝術同時運用,既有園內相互內借,又有外借自然景色。
(二) 框景、漏景
中國古典園林中,造園家采用框景的藝術手法塑造出一幅景中有畫,畫中有景的藝術效果。在洞門、漏窗、與洞窗之外放置片石數(shù)峰、竹木花草;或把遠山近水、亭臺樓閣納入窗框洞框,使洞門、與洞窗外的景色組合成一幅含情脈脈的水墨畫。“取勢在曲不在實,命意在虛不在實”,漏景能夠營造“實中有虛”的效果。圍墻上透過幾個雕花漏窗,窗外景色隱約可見,使人感到既含蓄而雅致。
(三)抑景
中國傳統(tǒng)藝術歷來講究含蓄,避免開門見山,多為“欲揚先抑”。在園林的入口處迎門擋以假山,游人在沿路欲將步入下一個門洞之前,就可以通過山石的半遮擋將小院中動人的景色漏出些許,依稀領略到其間的景色,油然而生出一種“尤抱批把半遮面”的情感,這種處理叫做“山抑”。
(四) 夾景、添景
夾景是一種為了突出主要景觀地位,在主景兩側添加輔景來組織、匯聚視線,使景視的空間感定向延伸,一直到主景,這種構景手法叫夾景。如在景觀的兩側種植竹木花草或山石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狹長的遮擋空間,加深園林的深遠感。添景是彌補缺乏層次的空間,把喬木花卉、亭廊拱橋等建筑小品作為中間過渡景,打破空曠的園林景觀顯得緊湊又富有節(jié)奏感。
(五)對景
對景在中國古典園林運用較多,“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反映的就是對景的藝術處理。在中國園林中,從登上亭、臺、樓、閣、榭可觀賞到堂、山、橋、樹木,或在堂橋廊等處可觀賞到亭、臺、樓、閣、榭,這種從一個觀賞點可以觀賞到另一個觀賞點的構景方法叫對景?!皩Α?,就是相對的意思。尤其是在一些較大型的園林中,需要藝術家整體性的把握。
四、總結
中國古典園林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精英,顯示出華夏民族的靈氣,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水平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和園林構成要素,對現(xiàn)代園林的意境表達和設計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毅.自然林水之棲心中國園林之境[M].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 徐先玲,李相狀.園林藝術鑒賞[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3] 章采烈.中國園林藝術通論[M].上??萍汲霭嫔?,2010.
[4]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