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曉
年味兒,是從臘月一開門就開始了的。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塞外到江南,人們掛起紅燈籠,貼上吉祥春聯(lián),家家張燈結彩,處處龍飛鳳舞,一抹抹中國紅在九州大地綻放,又是一個辭舊迎新的中國年。
過年,是忙碌了一年的中國人最重要的儀式。年味兒里有秦關漢月的歷史印記,有世代相傳的民俗傳承,有闔家歡樂的人文情懷,有繼往開來的民族精神。令齊魯兒女驕傲的是,中新社統(tǒng)計的關于雞年春節(jié)年味的大數(shù)據顯示,咱山東人在重視和講究春節(jié)儀式感中位列第一,不信你瞧,離春節(jié)還有十幾天的時候,齊魯大地的民眾們就已經開始趕年集、采購年貨了。
“傍年底”了,賣年貨的、賣鞭炮的攤位生意格外興隆,一片片火紅的對聯(lián)和一陣陣響徹云霄的鞭炮聲營造出一片讓人心跳的“年味”來。鏡頭里,一位攤主正用竹竿將紅燈籠高高掛起;賣元寶的攤主隱在一片紅色中;還有行色匆匆的趕集人……年集,就像沸騰起年貨的海,云涌起人群的潮。隨著城鎮(zhèn)化的加快和居住方式的變化,超市逐漸取代集市??蓪τ谵r村人來說,趕年集,趕年集,趕著趕著年味兒就來了。
臘月二十一,煙臺南長山街道南城村的鄒嬸開始忙著卡“起餅”。今年,鄒嬸在和面時加了不少雞蛋和花生油,她說這樣吃起來會格外香。五歲的孫女妞妞看上去比奶奶更忙,揉面,做面皮,包紅糖,捏合,然后放到“卡”里擠壓,于是,一條魚形的“起餅”就做成了,工序一個不少,倒也有模有樣。午飯時分,起餅出鍋了,頓時香氣和霧氣飄滿了小院。起餅,它不只是食物那么簡單,更是承載了鄒嬸對家人美好的祝福。
門神,是中國民間最受歡迎的保護神之一,每逢春節(jié)前夕,人們將門神貼于門上以衛(wèi)家宅、保平安,而門神原型之一的秦瓊,正是地地道道的濟南人。農歷二十三小年那日,濟南五龍?zhí)杜e辦了第五屆“門神故里,濟南尋福”活動,人們可以領取尋福問卷,在園內尋找有關秦瓊祠的建筑、壁畫、民俗等十余個問題的答案,還開展了富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投壺游戲等,正應了那句“門神故里過小年,濟南尋福歡樂多”。
大年初一是過年的重頭戲,今年的大年初一,濟南飄起了雪花,遠近聞名的千佛山2017新春祈福廟會就在這“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里熱熱鬧鬧地開場了。今年的廟會和往年可大有不同,不僅有中國傳統(tǒng)功夫扇、少林組合拳等中國傳統(tǒng)武術表演,還有許多外籍演員助興演出,他們獻上桑巴、爵士、草裙舞、非洲鼓舞等世界風情舞蹈,可謂中外結合,洋氣十足。吃完小吃,看完演出,人們前往擁有1400余年歷史的千年古剎興國禪寺參加祈?;顒?,他們在佛樂中誦經禮佛,為祖國、為親朋、為好友祈禱祝福。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與此同時,濟南府學文廟也正在進行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新春祈福開筆儀式。近百名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在親友的見證下“禮拜圣賢、祈福開智”——孩子們手執(zhí)毛筆,寫下大大的“人”字,向家長行跪拜禮,以表達對父母的孝心。他們還高聲誦讀詩詞,稚嫩又堅定的朗朗讀書聲穿透了文廟。
大年初一更少不了的是民俗表演。初一一大早,濟陽崔寨鎮(zhèn)前街村村廣場就站滿了人,濟南市非遺傳承人“龍頭”翟憲福正在這里表演前街村的“招牌菜”——前街舞龍。只見紅、黃兩條龍各分九節(jié),各配龍珠一個,分男女兩組,男為龍,女為鳳,表演了“龍出宮”“龍尾高蹺”“跳龍身”“螺旋跳龍”等14個動作。紅龍寓意紅紅火火、吉祥如意,黃龍寓意飛黃騰達、步步高升。村民看得起勁,掌聲陣陣,場面熱鬧非凡。
當然,也有許多人選擇旅行過年,比如臺兒莊。今年的臺兒莊,從元旦到元宵節(jié)天天都有“饕餮盛宴”,如熱鬧非凡的社火大巡游、各展絕技的南北獅王爭霸、溫馨浪漫的“亮燈儀式”、新春開城大典《開門納吉》、新春“行大運走大運”、再現(xiàn)乾隆南巡盛況的實景演出、驚險刺激的國際馬戲節(jié)……堪稱今年“最有年味兒”的古城。
轉眼,正月十五到,對濟南人來說,除了吃元宵,最重要的就是去趵突泉看花燈會了。這個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園林仿佛一夜間被點亮,以“鳳舞吉年,春滿泉城”為主題的45組花燈將園區(qū)裝扮得流光溢彩,人們在這里觀賞、流連、拍照,久久不散……
年味兒,是物質的富足所無法沖淡的精神歸屬,是庸常的生活最莊重的時刻。它飄散在農村的年集上,飄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是小孩子點燃的炮仗,是在機場車站滿懷鄉(xiāng)愁的游子握緊的車票,是除夕夜寒冬老屋熊熊燃燒的圍爐旁老母親的一鍋好飯,它在每一個齊魯兒女的心中,沁入心脾,讓我們魂牽夢縈,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