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經(jīng)有過武俠夢,夢想像武俠小說、影視作品中的武林高手一樣,身懷絕技,孤傲不群,飛檐走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歷史典籍也不乏關于游俠、武林高手的記載,文武兼?zhèn)湓菤v代對人才的至高評價。清代和民國時期,各地設有武館,習武之氣興盛,三拳兩腳打敗在中國作威作福的外國武士,曾讓被稱為“亞洲病夫”的中國人揚眉吐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地練武風氣甚盛,在青島中山公園,曾出現(xiàn)上百人一起習武的壯觀場景。在一些鄉(xiāng)村,幾乎全村男丁從小就開始練武?,F(xiàn)在,就連風行一時的武俠小說、影視劇都日漸式微,功夫,就像武林高手一樣,漸漸隱退,江湖上只是流傳著關于他們的傳說。
武術,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講只是傳說和夢想,而對于仇飛龍而言卻還在追夢的路上。
江湖夢:仗劍走天涯
仇飛龍是青島騰龍武館的館長,十年前就開始教習武術,教過的學員上千人,現(xiàn)在武館的孩子有近百人,從四五歲到十一二歲。他從六歲開始練武,當時村里的孩子和家里的兄弟三個都練武,跟著村里功夫好的人練習,沒有人強迫,全憑個人喜好,小伙伴們嬉戲時就切磋了拳腳。初中畢業(yè)之后,他放棄上高中,去少林寺跟隨釋德仁禪師學習。1995年下山,恰好20歲,意氣風發(fā),雄心萬丈,覺得可以憑借一身硬功夫立足武林,天高地闊,任我遨游。
仇飛龍來到青島,打比賽、做教練、做演員、當保鏢,先后三次參加市級武術錦標賽,都是金銀牌得主。因為出色的表現(xiàn),1997年被國家功夫總會推薦到武漢體育學院進修,在體育學院的學習使他認識到傳統(tǒng)武術套路和現(xiàn)代武術各有千秋,經(jīng)過琢磨及練習,把它們巧妙地融為一體。1999年,他參加散打格斗國際邀請賽,獲得冠軍。
各種榮譽和贊揚使他志得意滿,但同時又有種失落感,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他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規(guī)劃未來,樹立新的目標:“把武術發(fā)揚光大才是一個習武之人應有的責任。”訪武友、拜名師、開館授徒。他跟隨師傅于承惠學習螳螂拳,看過《少林寺》的人都知道里面有個人物王仁則,于承惠就是其扮演者,他年輕時獲獎無數(shù),是武術全才,尤其擅長劍法。師傅看他底子好,勤奮好學,能吃苦,肯鉆研,傳授他不少絕活。多年的訓練摸索,使仇飛龍在圈子里頗有名氣,不少人慕名而來切磋武藝。他也在不斷尋找發(fā)現(xiàn)有潛力的孩子,潛心培養(yǎng)。
功夫夢: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拳腳
從2007年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武館,到現(xiàn)在新武館開業(yè),已經(jīng)整整十年了。十年來,從武館里走出來的學員一批又一批,其中不乏佼佼者,這些資質(zhì)好的孩子,仇飛龍通過各種渠道把他們輸送到省武術隊、雜技團、少林寺等更好的平臺繼續(xù)深造。現(xiàn)在讓仇飛龍憂心的不是武館的生存,而是武術的現(xiàn)狀,青黃不接,眼看著不少拳種和流派后繼無人,漸漸斷代,甚至消失。他說:“老祖宗傳下來的功夫,要想傳承下去。在繼承傳統(tǒng)的招式和套路的基礎上,要有所創(chuàng)新,適應新形勢,讓更多的孩子愿意練習,樂于練習?!边@是他多年的夢想。他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一個叫圓夢,一個叫夢圓,今年12歲,仇飛龍把武術夢想寄托在她們身上,讓她們從小練習武術,嚴格要求。她們說小時候練武,動作做不好,會挨打,現(xiàn)在她們都會些拳腳,暑假幾乎天天在武館里和學員一起練武。
侯仁玉今年8歲,她在武館已經(jīng)學習兩年了,被湖南衛(wèi)視的節(jié)目組看中,參與拍攝一組節(jié)目,說起拍節(jié)目的事侯仁玉眉飛色舞,因為身體單薄常生病,父母就把她送來學習武術,現(xiàn)在連感冒都很少了。她指著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說:“她原來膽子可小了,現(xiàn)在都成‘爆烈女了!”強身健體是武術最基本的功效,通過練武能增強孩子的意志力、自我防衛(wèi)能力、超強的克制力等等,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小樹立護家衛(wèi)國的意識,聞雞起舞,意在保衛(wèi)邊疆,不是博取人一笑的花拳繡腿。
除了教習學員們?nèi)_基本動作、防衛(wèi)對打、梅花樁練習等,在訓練的間隙,仇飛龍每天還給孩子們講授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知識,他以為習武之人,光是一身功夫還遠遠不夠,要知書達理,懂的感恩,既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又要心懷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擔當意識。練武要內(nèi)外兼修,內(nèi)修心養(yǎng)性,外修筋骨;由淺至深、由外而內(nèi)、由粗及精、由形到神,練習武術需要水滴石穿的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仇飛龍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教習理論與方法,并沒有給學員帶來太大的壓力。他說,現(xiàn)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讓他們覺得苦中有樂,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他們才能樂在其中。學員練武時的定力、休息時的歡樂,是他教習方法得當?shù)挠辛ψ糇C。
傳承夢:發(fā)揚光大武術精神
想要練就一身硬功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平常意義上的吃苦耐勞還遠遠不夠,習武需要超凡的意志力、忍耐力,勤學苦練才能達到一定高度。現(xiàn)在的孩子一般都吃不了苦,發(fā)現(xiàn)一個好苗子很難。仇志峰是仇飛龍的侄子,從5歲開始就跟著他習武,他很希望把功夫傳授給侄子。但讀了中學之后,仇志峰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練習的時間有限,今年參加高考,成績不錯,整個暑假他都在武館里練武,他希望到了大學能參加學校的武術協(xié)會,能繼續(xù)練習。
暑假來臨,仇飛龍從早到晚都在武館,教習孩子們,不管孩子來是為了強身健體,還是圓功夫夢,他都盡心盡力。以武術為圓心,他在自己的武館自成一個世界,空間不大,卻自有格局。有人上門切磋武藝,奉陪款待;有孩子來,善意接納,用心培養(yǎng),以此發(fā)揚傳播武術精神、功夫文化。骨子里的武術情結(jié),滲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以此為樂,因此而憂;不求外人,自足而富;不求外道,自立而貴。古代武人富貴,皆是此中道理,這是習武之人的一種境界。把武術視為生命的仇飛龍,雖有生活的壓力,但在武術方面已超越這種境界,朝更高的階段邁進。
中華武術傳承千年,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是一種文化,還是一種發(fā)奮圖強、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更多像仇飛龍這樣將武術視為終生事業(yè)的人,把中國功夫弘揚傳承下去。
(編輯/陳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