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揚
(同濟大學 上海市 200092)
談預應力波紋管堵塞分析與解決方法
馬 揚
(同濟大學 上海市 200092)
有粘結預應力結構現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預應力構件的施工中,波紋管的漏漿堵塞是一種常見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預應力波紋管堵塞的原因和一般處理辦法,然后介紹了一種專門用來處理預應力波紋管堵塞的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分析了該裝置的益處,進而提供了該裝置得以運用的工程實例,供以后施工中參考以更好處理波紋管堵塞的問題。
預應力波紋管;堵塞;疏通器
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因其明顯的技術經濟優(yōu)勢在各類大、中型橋梁結構中廣泛應用。但是,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的所有優(yōu)點,都必須建立在預應力筋與結構混凝土共同正常工作基礎上,而在預應力結構設計、施工中普遍出現的一些問題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現有施工技術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由于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澆筑期間,預應力波紋管的孔道內容易漏入混凝土漿體,混凝土漿體堆積凝固后會造成預應力波紋管的孔道阻塞,從而造成后期牽引繩無法張拉,為日后的施工帶來很多不便。為了更好解決該問題,結合平日的實際施工情況,本文介紹了一種專門處理波紋管堵塞的裝置和使用方法。
1.1 堵塞現象
混凝土構件澆筑完成后,用通孔器檢查預應力索孔道時發(fā)現內有堵塞;采用在混凝土未澆筑前索管內先置預應力索后澆混凝土的,發(fā)現先置的預應力索拉不動。
1.2 堵塞原因
首先,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安裝波紋管,出現波紋管定位不精確引起的彎折扭曲、套管接頭松動,或者是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振搗人員在振摘混凝土時操作失誤,造成波紋管局部的破裂,直接導致混凝土水泥漿滲漏到波紋管中造成堵管。其次,波紋管自身的質量缺陷引起偏漿堵管。
1.3 堵塞后常用處理措施
目前應對波紋管堵塞,常用的做法是破壞混凝土構件疏通孔道。找出堵塞的具體位置,用沖擊鉆鉆透混凝土,用火焊截去堵塞部分的波紋管,依據孔道堵塞長度進行擴孔。清理完殘渣、張拉預應力束后用環(huán)氧樹脂砂漿將開口部分補齊。
此做法由于修補混凝土不能與原有混凝土很好結合,容易導致預應力束的腐蝕,大大降低結構物的使用壽命;同時對某些部位的結構構件,使用該方法應對波紋管堵塞操作十分困難。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裝拆方便、可疏通預應力波紋管的施工工具,已成為建筑施工界需進一步完善優(yōu)化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預應力束的順利張拉,設計了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該裝置的中心思想在于,通過設置牽引繩、若干分隔件以及若干切削件,分隔件與所述切削件交替套裝于所述牽引繩上,且位于首尾的分隔件分別與所述牽引繩固定連接,切削件沿所述牽引繩由小到大排列,可以對預應力波紋管孔道中堆積的混凝土漿體切削分散并順利帶出管外,以解決預應力波紋管孔道內因漏漿現象造成的孔道堵塞及孔徑變小的問題。該裝置現已申請專利,設計圖如圖2.1。
圖2.1
2.1 裝置組成
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包括若干由低碳鋼制成的分割件和若干由高強度合金鋼制成的切削件,分隔件與所述切削件交替套裝于所述牽引繩上。切削件的外徑各不相同,按照尺寸規(guī)格不同可分為小型切削件、中型切削件和大型切削件,每種尺寸規(guī)格的數量為兩至四個。大型切削件的外徑比預應力波紋管的內徑小2.5-3.5厘米,中型切削件的外徑比所述大型切削件的外徑小3-5厘米,小型切削件比所述大型切削件的外徑小3-5厘米。
2.2 裝置實施方式
第一步,預應力波紋管預先埋入混凝土中,并將牽引繩預先埋在預應力波紋管中,牽引繩的兩端分別伸出,所述牽引繩的一端與卷揚機相連,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設置所述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
第二步,待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并且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利用卷揚機的牽引作用牽拉該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對該預應力波紋管進行疏通;
第三步,在預應力波紋管的孔道內張拉牽引繩以施加預應力;
第四步,在預應力波紋管內灌漿,完成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施工。
2.3 裝置益處
該裝置中的鋸齒組合結構可以對波紋管內堆積的混凝土漿體進行有效切割,并帶出管外;同時,裝置具有較好的柔性,可充分貼合預應力波紋管,清孔更加徹底;最后,該裝置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安裝和拆除都較為方便。
在上海羅蘊河大橋工程中,針對波紋管堵塞的情況,項目部使用了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進行孔道疏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保證了預應力束的順利張拉。
預應力波紋管的堵塞是預應力構件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需要在保護構件的基礎探究如何高效清孔。本文針對波紋管堵塞的問題,介紹了一種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及其使用方法,對解決此類問題有一定參考價值。
[1]郝志勇.談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用塑料波紋管施工[J].山西建筑,2012.
[2]金晶.預應力波紋管堵塞計算分析與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
[3]邵俊華,宋煒卿,楊冬冬,趙鶴泉,馬揚.預應力波紋管疏通器及其使用方法:中國,201410438057.X[P].2014-08-29
G322
B
1007-6344(2017)02-03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