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方
摘 要:文章利用CNABS數據庫和VEN數據庫對國內外RFID定位技術的專利申請進行了檢索統(tǒng)計,分析了專利申請量和申請人方面的信息,找出了其中的趨勢和特點,為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RFID;定位;專利;申請量
1 概述
RFID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利用電磁波進行無接觸信息交換的高新技術,具有反應速度快、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點。一般,一個RFID系統(tǒng)由電子標簽、天線、讀寫器、后臺管理軟件等部分組成,天線通過電磁波與標簽進行通信,將標簽內部信息通過讀寫器進行調制后傳遞給后臺管理軟件,后臺再進行業(yè)務事務的運行,可以實現對標簽信息的修改、更新、讀取等操作,達到實時監(jiān)控、信息互動。近年來,RFID技術在各大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是企業(yè)信息化管理應用的重要技術之一[1]。
RFID在亞洲地區(qū)的市場正在興起,新加坡計劃推行射頻識別技術實現零售商品的標簽電子化,并打算將RFID技術普及到制造業(yè)、物流業(yè)、藥劑業(yè)等,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新加坡有關部門還正與全球多個實驗室和技術部門合作,并謀求建立一個射頻識別聯(lián)盟,香港在既TOPUS0借記卡是采用無接觸的RF技術,用于傳遞及零售,韓國cellcoKTF公司用嵌有RF功芯片的雙智能卡解決方案支持如火車票,零售等等事務處理,射頻識別技術(RFID)在我國同樣引起了重視,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己正式宣布。
2 國內外分析
RFID國際專利分類號(IPC)[2]為G06K7/00,下面對該領域專利進行統(tǒng)計。
從圖1中可以看出,展示了RFID定位領域自1980年以來全球范圍內每五年的專利申請量分布情況,由圖1統(tǒng)計數據可知,用戶認證領域在全球范圍內自20世紀80年代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年平均專利申請量逐漸增加,21世紀初至今,年平均專利申請量一直處于高峰期,這正驗證了RFID定位技術的重要性。而通過比較RFID定位領域全球以及中國年平均申請量可知,中國在RFID定位領域的專利申請起步較晚,始于21世紀初,之后其年平均申請量迅速增加。
2.1國內分析
圖2具體展示了RFID定位領域自中國起步以來(2005年至2014年),全球以及中國的年專利申請量的分布概況,由圖2統(tǒng)計數據可知,在全球范圍內,自2011年,RFID定位領域全球申請量稍有下降趨勢,但從2012年起,全球申請量又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而在國內范圍內,在2005年起步以來,RFID定位領域中國申請量一直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并且其占全球申請量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可見,近幾年用戶身份認證在中國的發(fā)展正處于高峰階段。
2.2 重要專利申請人分析
在CNABS和VEN數據庫中,針對1994年以來基于RFID定位技術的國內外專利申請進行統(tǒng)計。表1顯示出了國內外排名前十的申請人的分布情況。
表1展示了RFID定位領域申請量在中國排名前10名的申請人的專利申請概況,由表1中可知,國家電網公司、3M創(chuàng)新有限公司和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位居前三,申請人之間的總申請量差別不大,且專利申請的起始時間都是在近幾年,相對晚于國外其他企業(yè)的起始時間,也充分反映了近幾年中國在用戶認證領域的快速發(fā)展。
3 RFID定位技術核心專利分析
針對RFID無源標簽的跟蹤算法,根據不同原理,可分為基于傳播信號的到達時間、基于傳播信號的到達時間差、基于接收信號強度、基于傳播信號的到達入射角及基于傳播信號的到達相位等主要幾種,尤其針對有源標簽的定位,適用方法很多,由于無源標簽的使用局限性,并且深受障礙物、天線性能、多徑效應等因素影響,進行研究的程度遠不及有源定位算法,許多只是在數學計算上,進入較為復雜的數學、統(tǒng)計學公式進行計算,提高精度,但這樣在移動背景下會增加計算時間,加重系統(tǒng)負荷,實用性不高。
4 結束語
RFID技術的發(fā)展已經走過50余年,在過去的10多年里得到了更快的發(fā)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RFID產品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可以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RFID技術將持續(xù)保持高速發(fā)展的勢頭,RFID技術的發(fā)展將會在電子標簽、讀寫器、系統(tǒng)種類、標準化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由此,可以預測關于RFID定位技術的專利申請量在一定的時間內還會繼續(xù)上升。
參考文獻
[1]宋遠峰.基于RFID的定位系統(tǒng)綜述[Z].2013,8.
[2]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專利分類表(第8版高級版)[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