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樓
核心提示:房價牽動著我們的神經(jīng),但別把房價當成選擇的全部。
一晃在北京又待了四年,馬上就要博士畢業(yè)了。有同學勸我,留在北京吧,北京機會多。我開玩笑說,買不起房啊。同學倒很輕松,一身正能量,精神抖擻地說,嗨,奮斗幾年,也買得起吧,再說你有才??!
沒錯,他說的是才華的才,可留在北京,需要的是貝字旁的才啊,當然也需要機緣,得有單位機構(gòu)收留你才行。六年前,讀完碩士,當時也有一幫朋友勸我留在京城,也說著同樣的勵志熱乎話。我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難眠,最終卷了行李到了廣州。北京到廣州的距離,不只是兩千多公里,而是5萬到2萬的房價懸殊。
到了廣州我才發(fā)現(xiàn),天河、海珠、越秀都與我無關(guān),才華漫出來也只能去番禺。我想象不出當年選擇留在北京,現(xiàn)在我是如何的光景。我只知道來到廣州,哪怕是偏居番禺,日子過得還不錯,有著奮斗的雄心,也沒太大的壓力。
再往上追溯,十多年前,我在武漢本科畢業(yè),沒找到合適的單位,千里迢迢去了廣西南寧,在一所大學任教,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仡^細細想來,那時為啥美好呢,恐怕因為正值青春年少,只有熱血與夢想,沒有房價。
從青春到中年,人生面臨很多選擇,選擇何種職業(yè),選擇哪座城市,選擇怎樣的伴侶。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選擇之中多了房價,或者說,很多選擇還得考慮房價這個因素。哪怕是在廣州,你不得不承認,住在天河跟住在番禺,感覺大有不同。不同片區(qū)的社交圈,是有所差別的。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北京依舊是各種資源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如果過幾年真有實力在北京買房了,或者說有機會能在北京落腳了,我肯定會待在這,當然很可能是在北京廣州兩地之間飛來飛去。
房價牽動著我們的神經(jīng),但別把房價當成選擇的全部。有個朋友在東莞做金融服務方面的生意,項目之一是賣刷卡機。考慮到父母年邁,他前年從東莞回到武漢,離老家近一點。沒想到過了一年多,他又回到了東莞。
他無奈地說,這里生意太難做了,代理商之間殺價厲害,做不下去,換個行當又不太熟悉。我問,你去年不是在武漢買房了嗎?他說,光谷房價漲得厲害,買的時候沒過多考慮地段,買完才發(fā)現(xiàn)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都不方便,如今兒子要上幼兒園了,還是回東莞吧,幼兒園就在家樓下,小學就在隔壁,反正武漢的房子買了,到時看情況還可再回來。
我挺佩服這個小兄弟的,三十歲剛出頭,在東莞和武漢都有房。當年去東莞,為了愛情;回武漢,為了父母;今年又回東莞,為了事業(yè)和孩子。
說到這,我想到前不久,一位教授朋友說他的學生正在調(diào)查“漢漂現(xiàn)象”。這是個有趣的話題。武漢坐擁來自全國各地的百萬大學生,城市面貌“每天都不一樣”,據(jù)說近年來人口不斷流入,而且房價也不像北上廣深那么嚇唬人,所以“漢漂現(xiàn)象”應該是成立的。
對于城市發(fā)展而言,擁有各個層次的人才至關(guān)重要。而吸引人才,房價其實只是因素之一,經(jīng)濟水平、行業(yè)潛力、社會包容、落戶政策等等都很重要,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還會重點考慮空氣質(zhì)量。這不,身邊時不時傳來消息,誰誰誰遷到海南了,誰誰誰在老家蓋了“小洋樓”,大家都在長遠規(guī)劃呢。
我們終究情歸何處呢?不論房價怎么變動,我們也得考慮事業(yè)、家庭及其他。或許,只有努力奮斗,才能多一份安全感、自由度,不至于那么焦慮地面對未來吧。(支點雜志2017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