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個小說家眼中的上海史

        2017-04-27 13:15:52夏商
        天涯 2017年2期
        關鍵詞:細節(jié)上海小說

        今天的主題是上海,我先聊聊上海人。前些天在朋友飯局上遇到個湖南姑娘,對我說你不像上海男人,她以為這樣說是夸我。其實這種話我不是第一次聽到,北京、四川、山東的朋友都這樣說過,夏商你不像上海男人。他們這樣說都覺得是在夸我,可我并不領情,也不高興。

        我就問那個湘妹子心目中的上海男人是怎樣的?她說上海男人很精明、氣量小、娘娘腔、怕老婆。

        這可能就是外界對上海男人的印象,陰柔的、娘娘腔的,所以這個城市也是雌性的。鞏漢林在春晚上表演小品,模仿上海普通話,演繹了一個猥瑣的、會翹蘭花指的上海男人。其實鞏漢林是東北人,對上海男人的刻畫完全是想當然的,借助春晚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平臺,想象了上海男人,也想象了上海。

        鞏漢林這樣的東北男人覺得上海男人娘娘腔,那么他們認為的爺們是怎樣的呢?大家可能聽說過,東北男人不做家務,酒喝高了喜歡抽老婆大嘴巴,覺得這才是爺們。當然我相信,不是每個東北男人都喜歡家暴打老婆,這同樣是外界對東北人的誤讀。

        但在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南北差異。我遇到過一些北方人特別喜歡拍胸脯,不管行不行,先把肋骨拍斷三根,夏商你是我哥們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包在我身上,顯得特別豪爽特別仗義。第二天酒醒了,就忘了。相比這樣的“豪爽”,上海人確實比較“小家子氣”,或者說比較謹慎,沒把握的事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下來,肯定盡力完成。相比于酒桌上的那種豪放派“北方爺們”,我更喜歡“婉約派”的“上海娘娘腔”。這哪是什么娘娘腔,這是一種教養(yǎng),是一種寶貴的契約精神,正是這種理性與收斂,體現了上海人做事的規(guī)矩,簽約的過程瑣碎,重視細節(jié),一旦落紙成文,白紙黑字,必然恪守信譽,兌現度非常高。

        另外,那些覺得上海男人不爺們的人可能忽略了這樣一些事實,單拿體育界來說,跳得最高的朱建華,長得最高的姚明,跑得最快的劉翔,都是上海人。要說冒險精神,有個叫余純順的,職業(yè)探險家,最后死在羅布泊。當然這些人在各自領域的成就都歸屬于他們個人,不代表整個上海,卻從一個側面看出,上海絕沒有想象中那么陰柔。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上海這個城市才一百多年時間,稍微了解近現代史的人就會發(fā)現,上海在諸多重大歷史事件中沒有缺席。開埠以來,很快崛起為經濟、政治和文化重鎮(zhèn)。不僅是國內范疇,更是亞洲乃至國際重要城市,如果說它是娘娘腔的性格,怎能扛起如此重任?我寧愿把這種“娘娘腔”視作一種柔韌,不硬來不亂來,硬來就啪的一聲斷了。

        外界對上海文學的第一直覺基本是張愛玲式的,租界、咖啡館、紅玫瑰白玫瑰、海上花,小情小調。其實這是對張愛玲的誤解,除了風花雪月的情感小說,她還有別的風格的作品,那里隱藏著另一個張愛玲。

        今天講的“上海史”,是目前歷史學界城市史研究的一個分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城市史”的研究很熱門。世界上城市那么多,要成為被研究的熱門城市,總有其獨具性格的魅力,比如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發(fā)源地,《圣經》里上帝承諾猶太人的應許之地;比如伊斯坦布爾,歐亞交匯的城市,無數王朝在這里興起又凋零。那么上海,憑什么成了城市史研究的顯學?說上海史是顯學,不是夸張,單單我手頭就有幾十種上海史的書籍,中外學者都在寫,很多都是大部頭,門類分得也很細,相比那兩個城市來說,上海開埠時間很短,中國又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非常強勢的國家,有著如此強大文化基因的本土,外來文化很難安營扎寨。奇跡出現了,上海從一個土氣的小漁村,華麗轉身為一個時髦的東方巴黎,特別洋氣,特別能接受西方文化。簡直像個怪胎、混血兒,還長得漂亮。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也是值得研究的地方。當然,我不是歷史學家,我有自己的方式,就是用小說來解讀這個城市,一個城市確實代表一種人類生活的形態(tài),把一個具體城市的發(fā)展軌跡做一個詮釋,是特別有意義的事。之前我的《東岸紀事》是寫浦東的故事,被文學評論家認為改寫了上海文學版圖,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部小說顛覆了讀者對那種張愛玲式的小資上海的想象,寫了泥沙俱下的、粗糲的、野性的、不那么優(yōu)雅的上海。

        浦東雖然是上海城的一半,從幅員和體量上說已經是一個大城市了。加上浦西部分,上海就是一個超級城市。接下來,我準備寫浦東對面,也就是上海的另一半——浦西,但浦西太大了,我只能寫它的一部分,它的滬西部分。為什么只寫滬西部分呢,這就要說到一個作家和他的出生地的關系。

        作家和他的寫作資源

        為什么每個作家的寫作都不一樣?因為有屬于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獨特記憶。過往的土地、童年、青春,加上回憶、思考、材料篩選,通過文字進行還原、杜撰、結構,進行表達。

        上海是個移民城市,我恰巧出生在這個城市,這不是我的選擇,而是機緣巧合。和絕大多數上海人一樣,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上海人,祖籍在江蘇建湖,根據可循的族譜,再往上是蘇州,再往上是長沙,家族的遷徙已四百多年。我兒子在國外留學,如果在國外定居結婚,后代就再度完成了遷徙,可能就成了“香蕉人”。

        所以家族史的偶然成分很大,往往一個人就改變了后代的命運。當時和我祖父一起闖上海的是族里三兄弟,那兩個兄弟因為無法立足,后來就回老家務農了,等于就沒走出來。這種偶然性代表了近現代上海家族發(fā)展史的一個規(guī)律或縮影,我們夏家是一個縮影,李家王家也差不多。我祖父是染布的,有點手藝就留在上海了,兩個兄弟沒手藝,只能拉黃包車,后來就都回去了。所以說命運是一連串偶然的疊加,每個外來者到上海發(fā)展都有類似的家族史,每個家族史拿來寫,都非常精彩,如果能活一萬年,我能寫一千部長篇小說,當然生命有限,不可能寫那么多,只能寫屬于我個人經驗的,最熟悉的那部分。

        我有三段完整的生活地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意識到這是寫作資源的巨礦:第一段是小時候在滬西東新村跟祖母生活,那是一個比棚戶區(qū)略好的窮街。住房非常逼仄,年幼的我跟祖母、小姑三個人擠一張床上。我是從浦東農村借住在祖母家的鄉(xiāng)下孩子,所以老街上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幸好有兩個表哥,就當他們跟屁蟲。他們要讀書,我就一個人在蘇州河、鐵路北、西宮、曹家渡、大自鳴鐘游蕩,對這些地方的人與事爛熟于心。

        我父親是沿海海員,大概三四個月才能見他一次。他的航程從南到北,大概是從福建到遼寧。父親帶回來最多的是煙臺蘋果,他一回上海就來奶奶家接我回家,也就是我第二段記憶的發(fā)生地,浦東周家弄。九歲以后,我正式回浦東鄉(xiāng)下讀書,直到初二輟學。由于滬西的住房實在太小,父親結婚屬于半入贅,就是住在丈母娘家,但孩子還是隨父姓。父母比較有骨氣,申請了一塊宅基地,自己造房子搬了出來。當時來說,海員的收入還是比較高的,但因為要贍養(yǎng)家人,把收入的絕大部分給了祖母,所以造房子時東拼西湊借了一千七百塊錢,這筆錢現在只能請客撮一頓老酒,我父母整整還了八年。那個房子我一直住到十八歲,開始是水泥地面,后來因為門前的浦三路抬高,家里地勢低雨水倒灌,就用泥土夯成了地面,黃梅天墻角會長出蘑菇——由于潮氣太重,導致母親關節(jié)一直不太好。我很早就輟學,輟學后浦東征地,動遷后在工廠上班。后來辭職,在社會上謀生,同時寫小說。

        第三段是我三十二歲后搬到浦西,住在一個鬧中取靜的小區(qū),周邊是比較典型的上海小市民生活區(qū)。這時候,才算比較深入地切入到城市腹地,跟所謂中只角上只角的市民有了更深入的接觸,到今天也有十五年了。

        你們看,我個人的生活地理有三塊,前面兩塊可說艱難窮困伴隨了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回頭看,小時候苦不堪言的生活,對作家真的是財富與資源。我是浦東開發(fā)前原始狀態(tài)的親歷者,根據這段人生,我寫了《東岸紀事》。因為輟學早,在社會上混跡過一段日子,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我去杭州做講座,有個記者的報道標題說《東岸紀事》寫的是浦東“老炮兒”的故事,我一時覺得好有道理,竟然無法反駁。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家年輕的時候有一些荒唐經歷,在社會上混一混,會有較為豐富的經驗積累。小說不僅是用來寫真善美的,更多時候是用來揭示假丑惡的。有些東西光靠虛構是拿捏不準的,最好有切身體會。搬到浦西之后,去浦東的次數少了,那塊土地離你越來越遠,反倒產生了鄉(xiāng)愁,突然就想寫一寫浦東。

        寫這個小說的時候,特意去買了尼桑相機,把熟悉的邊邊角角拍了好幾天,當時就覺得可能寫完后這些老風景就不存在了,果然等我六年后寫完小說,照片上的地方基本都消失了,這可能也是這部小說的地理學價值。當然我的目的不僅僅是寫地理,我更關心世態(tài)人情和人的命運。

        這里還有一個寫作常識,一個作家的能力,并不僅僅來自于材料,雖然材料對于作家來說非常重要。比如說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我是寫不出來的,首先我沒有在拉美哥倫比亞的生活經歷,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時作為一個同行,我會考量如果我有這個材料,有沒有能力寫出來?材料是先天的,是個體生命的機緣巧合,人生經驗無法篡改,寫作能力卻是有高下的。作家看到一部好作品,心里會有一個判斷,如果這個材料給我,是不是也能寫得這么好。有些寫作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接近,有些則永遠達不到。這個和訓練幾乎沒有關系,打個比方,短跑100米世界紀錄,現在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是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9秒58,將近10秒,這就是人類目前的極限。但你會發(fā)現,其實普通人15秒也能跑到終點。10秒和15秒看上去不多,但這5秒你是窮極一生都追不上的。寫作也是同理。

        《東岸紀事》對我而言,還有一個重要暗示,就是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寫大作品,在這之前,我的長篇都在二十萬字之內。那天在蘇州做講座,當地兩個小說家朋友就比較羨慕我,因為她們的長篇都是十萬字出頭,對四五十萬的長篇比較敬畏,確實,有很多同行不能寫特別長的東西,寫大長篇很痛苦。對我來說,花六年寫一個大長篇,和花半年寫一個小長篇,耐受力是不一樣的。而且駕馭大篇幅,人物一多,線頭一多,無論記性多好,故事總是比較容易穿幫。以《東岸紀事》為例,前面寫到喬喬的媽媽是獨女,后面搬家的時候突然冒出個弟弟。這個小細節(jié)的瑕疵,發(fā)表時雜志編輯沒看出來,出書時出版社編輯也沒看出來,后來還是一個普通讀者給我微博私信指出了,加印時改成了表弟,雖然不影響大局,但畢竟是細節(jié)的穿幫,細節(jié)對小說來說太重要了。我越來越相信這樣一個創(chuàng)作法則,即成也細節(jié)敗也細節(jié),某種意義上說,寫小說就是寫細節(jié)。

        沒有小細節(jié),就沒有大敘事

        寫作經驗的豐富,并不是說寫作開始駕輕就熟。其實寫作對我來說,正成為一件越來越難的事,因為駕馭故事能力在增長的時候,野心也在變大。這個野心讓寫作變得越來越困難,《東岸紀事》從動筆到今天十年了,出版也四年多了。這當中我對文學有了新的看法,以前我主要關注人的命運,現在更關心社會變遷,更關心是什么力量導致人的命運的變化。相應的,閱讀興趣也發(fā)生很大變化,小說看得少了,主要看歷史類、政治類、法律類著作,對歷史真相越來越感興趣,對那些被遮蔽的時間縫隙中的細節(jié)越來越感興趣。

        年輕的時候寫小說,沉迷于虛構,天馬行空,連故事的發(fā)生地經常都不標注。人到中年,開始往實里寫了,《東岸紀事》的設計人物中,就有意識植入了一些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虛構的人物形成互動,完成虛實相間的敘事。

        相比純虛構的創(chuàng)作,寫實的難度不是增加了一倍,而是增加了十倍百倍,原因很簡單,畫鬼容易畫人難。現在正在寫的這個滬西題材小說要從1913年寫到2000年,1980年以后的故事對我來說比較熟悉,前面的半個世紀,要查大量資料。這種資料除了大的歷史框架,更多地需要細節(jié),沒有小細節(jié),就沒有大敘事。

        那么,什么樣的細節(jié)才是有價值的呢?我的要求是包含了時代密碼的細節(jié)。舉個例子,馬丁太太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主婦,因機緣巧合,遺留下一些上海孤島時期的日常憑證。通過這些憑證,我們知道她1940年搭乘美國海軍艦艇來到上海,不久去了廈門,短暫停留后又返回了上海,通過美軍巡洋艦上散發(fā)的上海旅游指南,她租下了西摩路上的一棟房子,1月22日,安裝好了電話,付了3塊錢接裝費和15塊錢押金。電話號碼是37161。3月1日交了218元7角5分房租,這筆錢相當于她幾個月的電費和電話費。而電力公司的票據上顯示,他們還提供電爐、馬達和電熱水器等設備的租賃服務。

        馬丁太太是個時髦女性,喜歡打扮,留下不少訂制服裝的票據,比如她去同孚路334號鴻翔時裝公司訂過一套藍色洋服,40元定金,另外20元取貨時再付。然后去了一路之隔的慕爾鳴路口,那兒有家貫一服裝公司,皮草很有名,宣傳單片正反面各印了英文和法文,說他們家的皮草得過1935年芝加哥工業(yè)展上的獎項。

        1940年6月14日,馬丁太太收到了電話賬單,九塊多錢,包括了六塊五的100次市內通話包月和89次額外市內話費。有趣的是,由租界打往南市閘北等華界地區(qū)需要加撥區(qū)號另收電話費,而掛在墻上的固定電話機和自由擺放式電話機的收費也不盡相同。

        1940年10月18日,她收到上海國際電臺的電報通知單,電報單有三種文字,第一行是日文,然后是中文和英文。馬丁太太還去過城隍廟求靈簽,居然也是中英文對照,可見當時求靈簽的外國人也不少。這位馬丁太太抽到的是上上簽,不知道后來在上海的運氣好不好。

        以上這些細節(jié)看起來瑣碎,卻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時代密碼。首先,我們對這些票據會有一個總體印象,那就是當時的上海已經非常國際化,再來看細部,馬丁太太的電話號碼是37161,五位數,說明當時上海的電話裝機容量理論上已達到99999臺,也就是近十萬臺。電報單有三種文字,第一行是日文,排在中英文之前,說明了日本人在孤島時期的政治地位。你看,這些細節(jié)的力量,比宏大敘事的說教精彩得多,一下子就把當時的社會面貌反映出來了。

        這樣的資料很珍貴,但只要認真尋訪和鉤沉,還是能找到很多,比如我最近購買的《1942—1945我的上海淪陷日記》一書,也非常詳盡地列舉了上海當時的生活點滴,作者顏濱不是什么名人,就是一普通市民,這本被僥幸發(fā)現的日記,說不上有什么文采,就是一些家長里短,但這種民間第一手資料的價值相比歷史學家正兒八經的著作,其價值一點也不遜色。

        如果把這樣的細節(jié)植入小說,比那些干巴巴的敘事鮮活得多。好的小說,它的真實度往往是超過歷史書的。有時候我們看小說會覺得比官修史志更能還原當時的世情民俗,其原因正是源于扎實的細節(jié)。所以有時候查資料,要貨比三家,通過類比、推理、倒排等方法,使歷史的細節(jié)更接近事實。

        再回到我那部滬西題材的小說,我記得我十八歲也就是1987年那年,中山北路曹楊路鐵道口,曾發(fā)生過一起火車與63路公共汽車相撞的惡性事故,但具體是幾月幾號和具體的死傷人數記不得了,我就去查上海市志,查到了,是4月18日,死4人傷40人。就把這個線索記下來作為小說素材備用,過了一段時間,為了查另一個資料,借閱了普陀區(qū)志,正好翻到交通那一節(jié),它上面的記載是,4月18日凌晨4時16分,滬杭線曹楊路道口值班員劉建軍因打瞌睡而未將欄桿放下,發(fā)生火車和公共汽車相撞事故,死6人,傷38人。劉建軍因失職被逮捕法辦。

        你們看,在兩部史志中,后續(xù)報道死傷人數居然是不統(tǒng)一的。1987年離現在才幾年啊,一個離我們這么近的事件,我們都無法做到真實,別說更悠久的歷史了。如果把這種未加考證的數據植入小說,第一手材料就錯了,雖然未必影響情節(jié),總是瑕疵。

        小說中的細節(jié),除了逼真的還原,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生活的傳奇性往往是大于小說的,我們一直有個誤解,覺得作家天馬行空,肯定比生活有想象力,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我再來舉個例子,這是我在查找教會大學檔案時看到的一個中央大學搬遷的故事。

        這個故事完全就是一個小史詩,拍成電影會非常精彩。如果有恰到好處的植入角度,我會把它寫進長篇小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國立中央大學,就是現在南京大學的前身,當時被稱為東方哈佛,抗戰(zhàn)時,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內遷了,最有名的是西南聯大,等搬家的時候,你才知道國立中央大學厲害到什么程度,大學有實驗室有圖書館甚至有附屬醫(yī)院都不稀奇,這所學校居然還有農場,養(yǎng)殖了大量家畜家禽,豬牛羊雞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品種,用于育種和研究。

        遷徙是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逃亡,就像諾亞方舟一樣,有非常多的重要物品要搬上去,當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沿著長江往上游方向,還有一條是走山路往云貴方向。儀器、藏書、資料、課桌以及教學設備都要運走,所以這些珍貴的家畜只能放棄,校長對農場負責人王酉亭說,每個品種選一對最強壯的我們帶走,剩下的如果日本人打進來了,保不住也不怪你。

        日本人是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的,淪陷的前四天,王酉亭看時局不行了,就把所有牲畜趕上木船,從浦口出發(fā),過安徽,過河南,過湖北,到宜昌,遇到草地就上岸游牧,經過一年時間,把這批動物完整地送到了重慶。

        我為什么要說這個故事,就是因為生活有時是超過想象力的,別的不說,首先大學有農場就超過了一般人的認知,后來的千里運家畜更是恢宏得超出了虛構的筆力。如果這個故事是我編的話,讀者會覺得不太可能,但生活就是大于小說的,有時候看一些社會新聞,會覺得怎么可能發(fā)生這種事,太奇葩太不可思議,小說都不敢這么寫,但它確實發(fā)生了,所以小說中的傳奇性和生活中的傳奇性確實并不是一回事。

        關于上海的某些細節(jié)認知

        上海之所以成為一個洋氣城市,和它的租界歷史關系密切。事實上,我們對租界也有一個誤區(qū)。傳統(tǒng)說法認為租界是殖民地,其實不然,歷史上全國有過二十七個租界,上海的兩個租界最大,另外二十五個加起來都沒上海這兩個大。上海開埠前像沒開發(fā)前的深圳,是個小漁村,不是什么十里洋場。對入侵國來說,殖民地是無償的,白住白用,但無論上海還是廈門的租界,雙方是簽訂土地契約的,是有償的,屬于商業(yè)買賣,但因為租賃方擁有一定警權和行政權,有人認為它帶有殖民色彩。真實情況是,當時的上海行政長官叫道臺,害怕洋人和華人混居不好管理,主動提出把黃浦江旁的一塊河灘劃給英國人當租界。

        1845年,上海道臺和英國人簽訂了一個文件,叫《上海租地章程》。晚清的那些租界,包括福建的廈門鼓浪嶼租界和福州天主堂碼頭租界,都屬于花錢租賃的性質。

        猜你喜歡
        細節(jié)上海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上海電力大學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以細節(jié)取勝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留心細節(jié)處處美——《收集東·收集西》
        細節(jié)取勝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亚洲性69影视| 欧美老肥妇做爰bbww|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在线观看91一区二区三区| 四川丰满妇女毛片四川话|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欧美久久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 少妇连续高潮爽到抽搐| 影视a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三级|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最新欧美一级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爆乳日韩尤物无码一区|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 | 欧美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大香蕉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字幕| 午夜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二区视频|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亚洲综合第一页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人妻久久久一二三 | 北岛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模雨珍浓密毛大尺度150p|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毛片一级精油按摩无码|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不卡一区| 优优人体大尺大尺无毒不卡|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无毒免费毛片视频观看| 免费观看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中年熟妇的大黑p| 亚洲国产剧情在线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