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妖
我的青春期是一部黑白的默片電影,壓抑冗長。
我胖,習(xí)慣了賣衣服的女孩沖我喊:“不用試,沒你的號!”我知道自己上體育課時身手笨拙,由于害怕被嘲笑,所以我習(xí)慣了先拒絕別人。我會的運動都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比如游泳,比如長跑,比如登山,而需要跟別人配合的,比如打球,我從來就沒能學(xué)會;我越來越習(xí)慣做一個“主動放棄”的人,我先假設(shè)別人會拒絕我,于是我搶先放棄,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我假設(shè)社會對我很苛刻,然后我便有理由苛待自己。
不能說那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青春期,因為它讓我極端自卑。成年之后,被別人夸長相,我都要細(xì)想一想:這是夸我還是罵我呢?成年的我比少女時的我瘦了十多斤,我不再戴眼鏡,可那個笨手笨腳的胖女孩仍然住在我的心里,從不曾遠(yuǎn)離。
如果說笨拙和自卑是青春期留給我的烙印,那么,我也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些印記:因為長期站在人群外面,我學(xué)會了觀察、傾聽;因為拒絕外界,我獲得了真正走向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機會,這是我獨立人格形成的開始。我像雕刻大理石一樣雕刻自己,每一本書都會在我身上增加或拿掉一些東西,而原本混沌的大理石漸漸輪廓清晰。我看到文學(xué)之光、智慧之美,它們幫我度過冗長寂寞的青春期,至今仍為我照亮,令我喜悅,給我勇氣。
我該感謝還是記恨我的青春期呢?它賜予我的自卑我攜帶至今。我的“主動放棄”并沒有被治愈,我好像沒有辦法像那些開朗外向的女孩一樣,相信這個世界是友善的,相信自己足夠好。她們臉上的表情是放松而自信的,而我的臉上是一望便知的孤寂。
我該接受還是嘲笑我的過去?我的來路坑坑洼洼,我的成長跌跌撞撞,充滿黑夜的氣息,以及質(zhì)疑、痛苦、不知所措和憤憤不平。它們讓我對世界不滿,讓我跟世界的對峙持續(xù)至今,而這一份緊張成為我寫作的動力。
成長是痛苦的,我不贊美它,但它增長我的閱歷,給我經(jīng)驗,給我機會了解這個世界。在長期的自我憎惡和不接受之后,有一天我想,不妨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是的,我從來沒想到我還可以愛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是無限地忍耐,無限地理解,無限地去愛。奇怪的是,當(dāng)我體會到這種愛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跟世界的關(guān)系緩和了,我甚至可以分一點愛給別人。
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渴望回到少年時代,拍拍那個女孩的肩膀,分擔(dān)她的苦惱,讓她不要再哭。我想保護(hù)她,給她希望,告訴她未來其實沒有那么糟??墒乾F(xiàn)在,我想也許糟糕的和美好的都是一樣的。我相信到最后,一個人內(nèi)在的東西將決定他能走多遠(yuǎn):是你的熱情、你的夢想、你的心靈之光決定你的未來之路。我糟糕的青春期給我最大的禮物,是一顆火種,這么多年來,它清晰地在我心中燃燒,照亮我、溫暖我,有時也燒傷我、刺痛我。我不贊美,我只是接受,我接受我的心里有憤怒、有仇恨,我接受我的心里有愛、有希望,而后者的光芒越來越亮。
我愛這個精彩的世界,愛這痛苦而豐富的人生。
(文章摘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