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外來”的年輕人沉醉其中,卻能以后現(xiàn)代的視角重新看待老手藝;“外行”的市場專家回到奢侈品起家的本源,助力民藝。
“每次點翠時就是一低頭一抬頭的事。低頭時是白天,抬頭時若還是白天我就想哭,一定是熬夜了,若抬頭是黑天,那一天正好。做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時,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边€不滿25歲的沈赟浩做點翠已經五六年了,這個極為古老的手藝活兒,除了給了他“生命的歸屬感”,還有一種“作死的爽”。
幾天不出屋修復了一件細小卻繁復的清中期老發(fā)簪后,因為工藝實在太細膩了,他不禁調侃古人,“你沒事這么作死干嘛?但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種作死很爽?!?/p>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一篇《楚人鬻珠》,也就是那個買櫝還珠的故事,文中描述楚人喜歡的木盒子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其中“輯以羽翠”意為用翠鳥的毛裝飾。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也認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都不是現(xiàn)代人理解的玉石——可見點翠工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一有思維定式就完蛋了”
和很多老手藝一樣,點翠一般都是家學傳承或是嚴格的師徒制。出生在上海金山的沈赟浩沒有世家背景,甚至沒有過正式的師傅。他高中時作為交換生來到德國法蘭克福邊上的小城達姆施塔特,是黑森州新藝術運動的代表地,懵懂的小孩當時只覺得“鎮(zhèn)上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當代藝術家”。3個多月沒講過中文沒見過一個漢字后,沈赟浩竟然在一家古董小店里第一次看到了清代的點翠首飾,華麗、沉穩(wěn)、工藝精致到難以理解,“瞬間覺得生命有了歸屬感。”那間小古董店夾雜在五花八門的畫廊中間極不起眼,“周圍的當代藝術也很美,但現(xiàn)代人不會像匠人那樣挑戰(zhàn)精細的極限?!?/p>
從德國回來,他心心念念都是那些老物件老技藝,但后續(xù)的事他都未走上最傳統(tǒng)的老路。從沒正式拜師,不是不想,“是沒人肯收?!崩鲜炙噦鞒械姆忾]性也是其活力殆盡的主因。
“為應付父母”去江西念了個私立大學,卻在南昌街頭遇到了會點翠和修復老首飾的老師傅。老師傅不睬他,他就在人家的樓上租房子住,天天從各種角度看老師傅做活兒,然后再有“無限可能”地自己琢磨。一年多后老師傅去世,之后沈赟浩陸續(xù)收集資料,又分別去過北京和山東的幾家專業(yè)機構學習。
中國傳統(tǒng)飾品最常用的技藝是花絲、點翠、鏨刻和景泰藍,這些工藝各自獨立但又相通相用,“大家無非在玩材料怎么排序?!毙路f又精準的解釋角度,典型的90后外來者?!白鍪碌姆绞交疽粯樱凑諅鹘y(tǒng)的套路往精細里去搞,手藝就成了?!?/p>
史料顯示點翠在明清尤為盛行,北京城里有一條胡同名為翠花,就是當時點翠作坊的聚集地,規(guī)??梢娨话摺W罡呒壍狞c翠工藝用在皇家鳳冠上,至今看起來仍歷久彌新。根據光源不同,翠鳥毛遇黃光折射綠色,遇白光折射藍色,可呈現(xiàn)出蕉月、湖色、藏青等諸多色彩。其中硬翠成線,紋理清晰,軟翠成面,浮柔流光。如此色彩和形態(tài)的多變,使得點翠作品富于變化,華麗生動。因為曾經大量生活在東南亞和我國南方的翠鳥數量急劇減少,上世紀30年代,最后一家成規(guī)模的點翠工場徹底關張,從此點翠轉為民間極小規(guī)模的作坊式的制作流傳。
點翠工藝本身只有四五道工序,但需要極大的細心和耐心,坐下來幾個小時才能出一丁點活兒。先將金、銀片按花形制作成底托,再用極細的掐絲沿著圖案邊緣焊個槽,在中間部分涂上有機膠,將事先處理好的翠鳥毛粘貼在底托上。
雖然現(xiàn)在沈赟浩更為市場接受的是他創(chuàng)立的“春至珠寶”,以花絲、點翠和鏨刻工藝為主,但他更大的精力和財力,其實都放在了從唐到清的古董首飾和老物件的收藏上,為此已經賣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為什么老貨看著舒服?“實在是太穩(wěn)了?!逼鋵嵳摴に?,現(xiàn)在有機器輔助,一些做工也是古人無法企及的,但估計是不走心的緣故,太多新貨美則美矣毫無靈魂。他說自己做新東西時很滿足,修補老件兒時更爽,但最喜歡的還是把玩老貨,一些歲月破損也不去修補,就是跟遠逝的老手藝人神交。
學手藝時,他無比膜古,為春至做設計時,他卻最擅長在古董經典的形制上稍做改變或提取元素,手工制作成當代人更常用的項墜、胸針、耳環(huán)及戒指等?!皼]有一件東西是固定套路固定程式的,你一有思維定式就完蛋了?!弊屛赖拿耖g藝術不再停留在“非遺”的名號下,不再停尸在博物館里,而是成為現(xiàn)代人可觸摸使用的物品,這大概是復活傳統(tǒng)工藝最有效的手段。
品牌都是自然生長的
在一次手工市集上結識沈赟浩的黃靜華,曾經在法國學習工作了10年,回國后一直在大型商業(yè)機構擔任高管。如果說以前她一直是各色藝術的愛好者,那么以點翠為切入點的古典首飾則是為她打開了民藝的大門,其中豐富的內涵令她驚喜。一片老木箱子上的小銀飾,可以講究出花開富貴(牡丹)、金蟾報喜、遍福延綿(蝙蝠)、延年益壽(鶴羽紋)、魚躍龍門、多子多福(荔枝紋)等等。
沈赟浩覺得古人和今人做藝術設計最大的不同,在于古人嚴格遵守“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設計理念,在實用功能以外賦予所有物品最美好的心意寄托。這是一種虔誠,為了這個生活信仰,工匠們可以將心沉到最為寂靜處,將圖案雕磨得呼之欲出。即使你完全不懂古代藝術,也會被生動美好的自然主義設計吸引。
“這是我喜歡的一個側面,每樣東西都有寓意,然后再去博物館看這些典故和民間傳說等,就覺得有無盡的寶藏等待發(fā)現(xiàn)。”黃靜華說。另外,沈赟浩“古為今用”的設計風格讓她覺得,“這里面的可能性很多,這件東西這個花型能做什么,我和同好的朋友們都可以參與到設計階段,愉悅的東西已經在彼此感染了?!?/p>
黃靜華利用微信公號開了家“S的貼心選品”工作坊,主推春至珠寶,貨品從1500元入門的點翠戒指,到400萬元定制的點翠頭面。“最初只是我自己喜歡,之后朋友們會喜歡,本身就是純手工的,又可以私人定制,大家都感覺又貼心又喜悅?!?/p>
從個人的喜悅分享至品味相投的圈子,再逐漸推廣至更社會化的小眾,這也是戰(zhàn)后至上世紀80年代歐洲奢侈品發(fā)家的不二路徑。它們最初都是信手拿自己的姓氏或名字來命名,因為開始誰都沒有要死要活地打造什么品牌,只是做自己喜歡做的,所謂營銷也都是最簡單的口耳相傳?!奥蠹伊晳T你們這樣了,就是品牌了。”
她在巴黎念書時,曾和老師探討是否要專門去學個奢侈品的Marketing,老師回答這是最沒必要學的專業(yè)。風靡世界的4P營銷理論(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宣傳Promotion),“在奢侈品面前好多P都沒了。關鍵就是要做到極致的好,這里面是一個綜合因素,涉及材料、設計、工藝等等?!?/p>
成熟的品牌起家模式,在產品被小眾接納并追捧后,一個專心做手藝的工匠型藝術總監(jiān),最需要搭配一個有智慧的商人,前提是倆人默契到推心置腹。黃靜華認為,中國那些手藝人為什么搞不成品牌呢?因為缺少分工和配合。事實上,沈赟浩每次和外人長時間交談后,他都要用一周時間喝茶、畫畫、睡覺,讓心靜下來然后才能坐到工作臺前。
有心在這個行業(yè)里充當商人角色的黃靜華,未來最需要的不僅是工藝精湛的匠人——這在中國從未缺少,而是有潛力的藝術總監(jiān)?!澳馨旬a品做到好看并吸引人購買,這是設計師;能夠按照風格每季推出一系列的產品,才算是藝術總監(jiān)?!彼f他還年輕,好在手藝已爐火純青且對古典元素運用嫻熟,“下一步看我們能否探索出一條路來?!?/p>
人事推移無舊物,年年春至綠垂絲。只要有人愛,有人做,有人買,有人用,令人心生喜悅的民間藝術就始終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