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蓮
摘 要: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引發(fā)了很多社會問題,共享單車的出現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本文運用NPV、IRR模型,以ofo、摩拜為例,對共享單車企業(yè)進行盈利能力分析,并對政府與共享單車的關系以及共享單車的未來進行探討。
關鍵詞:共享單車 ofo 摩拜 NPV IRR
一、“最后一公里”難題,人們急需一輛完全自由的自行車
“最后一公里”是困擾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人群的痛點,不但增加了出行的成本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社會隱患。首先,“最后一公里”的不足滋生了黑車市場。黑車普遍存在闖紅燈、超速、亂停放車輛等行為,不僅給城管帶來困難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其次,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有利于推行綠色環(huán)保出行的理念。
市政公共自行車的出現對“最后一公里”難題有所緩解,但由于受到樁點以及辦卡手續(xù)的限制真正獲益的人群有限,人們急需一輛完全自由的自行車。
二、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ofo、摩拜等完全市場化的共享單車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共享單車”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式創(chuàng)新,它把移動互聯網加在傳統(tǒng)的公共自行車上擺脫了傳統(tǒng)停車樁的限制。用戶只要下載相關公司的APP,注冊,用時掃一下自行車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將車子解鎖、騎走,不用的時候只需放在路邊、城管部門規(guī)定的停車處即可。
共享單車便利廉價,深受市民歡迎,其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加之倡導的“綠色出行”概念是社會發(fā)展大勢所趨,一時之間眾多資本涌入,激烈的“車輪大戰(zhàn)”已經打響。目前火勢最猛的應數ofo、摩拜單車兩大品牌。
(一)ofo共享單車:全球第一個無樁共享單車平臺
ofo共享單車創(chuàng)立于2014年,是國內首家共享單車公司也是全球創(chuàng)立最早的無樁共享單車創(chuàng)業(yè)公司。它由一群北大“90后”創(chuàng)辦,校園共享單車項目起步且逐漸進入社區(qū)的品牌,為城市人群提供便捷經濟、綠色低碳的城市共享單車出行服務。
用戶只需下載ofo 的APP,實名注冊并繳納99元押金,需要用車時輸入車牌號碼就可獲得開鎖密碼,騎行費用為1元/小時,師生0.5元/小時,使用完畢后手動上鎖,在APP上點擊結束騎行系統(tǒng)就會自動計費。目前ofo沒安裝GPS定位,完全使用人力調度方案,通過觀察用戶行為、使用場景、需求變化等,建立起密度合理的網點并針對性地增加投放量以實現區(qū)域內及時的供需平衡。
ofo單車主要來源是采購的小黃車,還有一部分用戶共享車,成本約為200-300元。目前ofo已經覆蓋22所城市200多所高校,截止7月底累計投放達到了16萬量單車,用戶超過200萬,并且聲稱將在年內投放100萬輛。
(二)摩拜共享單車:擁有最多技術專利的共享單車企業(yè)
摩拜單車是由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斌率先投資、創(chuàng)始人為財經記者出身的胡瑋煒,已吸引到了王曉峰等前Uber中國區(qū)一眾高管的加盟。2016年4月22日,摩拜單車正式上線并在上海投入運營,9月1日摩拜單車正式宣布全面進入北京。
摩拜單車的目標也是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無固定地點、隨時隨地使用摩拜單車達到目的地。摩拜單車利用手機APP進行綁定和實名注冊,新用戶需繳納299元作為押金。單車有GPS定位,打開APP就可以尋找附近的單車,掃碼可自動開鎖。使用完畢后將單車還至任意馬路邊、政府規(guī)定的停車區(qū)域,鎖上車鎖即可完成還車并自動計費。據估算摩拜單車成本在2600元上下,一般用戶的使用費用為1元/半小時,mobike lite使用費用為0.5元/半小時。
摩拜已經進駐北上廣深、成都、寧波六個城市,據CEO王曉峰透露2016年內計劃每個城市投放10萬輛。
三、共享單車盈利能力分析---以ofo和摩拜為例
2016下半年資本盛宴轉移到了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為何會受到資本的狂熱追捧?本文以ofo和摩拜單車為例,以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數據為基礎建立模型粗略估算ofo和摩拜單車的盈利能力。
基本收益(假設在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周一至周五,平均每輛單車的使用次數為6次。
周六至周日平均每輛單車的使用次數為10次,平均每次使用單車的收益為1元。
可得:平均每周每輛單車的基本收益:{6(次)*5(天)+10(次)*2(天)}*1(元)=50(元),一年52周,平均每年每輛單車的基本收益:50(元)*52(周)=2600(元)。
易搜索定位程度 (ofo不帶GPS,摩拜單車帶GPS):ofo(50%),摩拜(95%);道德風險:ofo(60%),摩拜(98%);計價時間短使用次數多:ofo(70%),摩拜(100%);有效使用率權重:ofo(60%),摩拜(60%);綜合權重:ofo(50%*60%*70%*60%=12.6%),摩拜(95%*98%*100%*60%=55.86%);年收益=基本收益*權重:ofo 2600(元)*12.6%=327.6(元),摩拜2600(元)*55.86%=1452.36(元)。
根據上文提到的,ofo預計2016年內共投放100萬輛單車成本大約是300元/輛,注冊押金99元/人,注冊用戶為200萬人,注冊押金計入初始投資中,年基本運營費用為1億元,估算IRR與NPV:
初始投入:200*99-300*100=-10200(萬元),第1年折舊率為零單車100萬輛,第2至3年單車折舊率為30%,第4至6年折舊率為40%,第7至10年折舊率為60%,銀行貸款利息為5%時,1-6年NPV:19,948.81(萬元);IRR:175.65%;1-10年 NPV: -4,952.92(萬元),IRR:8.08%。
摩拜預計年內總共投放60萬輛成本大約是2600元/輛,注冊押金299元/人,公司的注冊用戶為200萬人,注冊押金計入初始投資中,年基本運營費用都為1億,估算IRR與NPV:
初始投入:200*299-2600*60=-96200(萬元),第1年折舊率為零單車60萬輛,第2至3年單車折舊率為10%,第4至6年折舊率為20%,第7至10年折舊率為50%,銀行貸款利息為5%時,1-6年 NPV:176,963.88,IRR:64.66%,1-10年 NPV:173,758.99,IRR:64.76%。
注:
(1)有效單車數量=初始投放數量*年限折舊率
(2)第1至10年現金流=有效單車數量*每輛單車年收益-年運營成本
(3)NPV=NPV=Σ(CI-CO)(1+i)^(-t) 【式中:CI是現金流入,CO是現金流出,(CI-CO)是第t年凈現金流量,i為基準折現率,首期投入計算時t=0,投入后的第一年現金流量,t=1】
(4)IRR指內部收益率,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
從以上模型估算結果可以得出:
(1)ofo只能保持盈利三年;摩拜七年內都盈利;
(2)ofo IRR“+”=176.71%;摩拜 IRR“+”=64.87%;ofo資本回報率高;
(3)ofo NPV“+”=28,434萬;摩拜NPV“+”=182,698萬,摩拜高投入(96,200萬VS.10,200萬)高產出;
(4)ofo適合小資本短期運營;摩拜適合大資本長期運營;
(5)模型中沒有考慮10年后單車的估值;
(6)單車投放數量以及注冊押金對NPV以及IRR影響較大,以摩拜單車為例。
一是單車投放量由60萬輛增加為100萬輛,注冊用戶數量不變,初始投資額由96,200萬元上升為200,200萬元,IRR“+”由64.87%變成52.29%,NPV由182,698.85萬元變?yōu)?06,630.74萬元。
二是單車投放數量為60萬輛不變,注冊用戶數量由200萬增加為300萬人,初始投資額由96,200萬元上升為66,300萬元,IRR“+”由64.87%變?yōu)?02.52%,NPV由182,698.85萬元變?yōu)?12,598.85萬元。
共享單車是高收益的項目,受到資本的狂熱追逐也在情理之中,截止2016年10月底,ofo 共享單車在C輪融資中獲得了1.3 億美元,其中投資方包括滴滴、小米。摩拜單車也已經完成了幾輪融資,在已經完成的C+輪融資中,摩拜單車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額,但是在C輪融資中獲得了1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紅杉中國 。共享單車真正迎來了其高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四、共享單車與政府的關系
關注共享單車資本市場的同時,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共享單車與政府的關系問題。許多城市已經花巨資建立起了市政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共享單車會不會與市政公共自行車重復甚至沖突?從目前市場來看,政府做公共自行車是不賺錢的生意,既然市場化的公司進入,政府繼續(xù)鋪公共自行車的意愿肯定會降低。
關于共享單車與政府的關系,還有一些學者指出,共享單車可以采用“to G (government)”的商業(yè)模式---即把共享單車服務列入政府采購項目。基于目前市場的情況,政府完全沒有必要再使用采購的手段購買服務,政府應該有自己的角色,保證市場公平有效運行和發(fā)展。
首先,政府應該推行建設公共設施,鋪設專用自行車道、劃出安全固定的停放區(qū)。
其次,政府應該幫助企業(yè)規(guī)避使用者道德風險,嚴厲打擊偷盜、故意損壞車輛的行為。這樣不僅維護了納稅企業(yè)應得的權利同時也是建設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政府應該規(guī)范管理共享單車市場防止企業(yè)間低價惡意競爭。
五、小結
目前已有17家共享單車企業(yè)進入“最后一公里”市場,“車輪大戰(zhàn)”讓人聯想到了當年的滴滴和快滴(滴滴、快滴、Uber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爭取注冊用戶,由于惡意的低價競爭使得滴滴和快滴合并、Uber退出中國,合并后的滴滴快滴形成市場壟斷,價格上幾乎沒有優(yōu)惠,當年打價格戰(zhàn)的費用最后還是消費者買單)。
共享單車大戰(zhàn)會不會跟當年的滴滴快滴使用同樣的戰(zhàn)略呢?現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壟斷的市場并不是健康的發(fā)展模式,完全競爭的市場才能使社會資源效用最大化以及社會福利最大化。
免費的服務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燒錢打價格戰(zhàn)占領市場從而達到壟斷并不利于市場的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期待,政府能夠管理好共享單車市場,讓共享單車進入一個良性可持續(xù)的競爭。對于共享單車企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才是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此外,共享單車在普通大眾市場之外是否還能發(fā)展出高端的小眾市場,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曉寒.17家共享單車的瘋狂盛宴
[2]劉遠舉.摩拜單車的公共機遇與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