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鵬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海人,對于大海的情感就像是新生嬰兒感受到母親哺乳時的甜美與依戀。進行游覽活動之前,對北海的印象只是家的感覺,它有著最為潔凈的天空與大海,空氣中帶著濃濃的海的味道。面對這如畫般的風景,面對這繁榮昌盛的城市,面對這古風淳樸的老街道,我不禁感慨——我真的住在北海嗎?真是有點兒身在福中不知福?。?/p>
蘇東坡曾在去往合浦的途中經過北海,他一生坎坷艱難,“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但他始終以從容、瀟灑、曠達的心態(tài)來面對一切挫折。人生的最后一年,蘇軾獲準北歸。元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100年,蘇東坡到達合浦。在這里,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后幾個月安靜的時光。現(xiàn)在,在北海合浦師范學院里,還有一座“東坡亭”。走在碎石路上,迎面便是此亭。陽光安靜地照耀著東坡亭,照在亭子和旁邊的樹木上,眼前仿佛出現(xiàn)一個古人的身影,瘦弱頎長。
走出合浦,路途中經過北部灣廣場,它在北海人心中占有相當重的分量。廣場上的大型噴泉,雕塑名為“南珠魂”,為全國著名雕塑家葉毓山創(chuàng)作。每當黑色的夜幕降臨,它便會噴出無比耀眼的泉水。圓球展覽館原為一座巨大的蓄水池,經改建后,辟為展覽館,結構獨具一格。緊鄰展覽館的是下沉噴泉廣場,為周末舉行廣場文藝晚會之用。該廣場在廣西算得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型廣場。
遠離了大城市的喧囂,有一處可以讓人清靜下來的地方。我感慨北海老街在污染嚴重的今天,還能看見那些歐式樓房上爬滿了青苔,正所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古建筑經常使用的暗紅色,不知怎么的,會產生一種莊嚴寧靜的氣韻。老街那么悠閑,那么淳樸,時間在這里仿佛走得特別慢。只有在這里,你才會看見老人搬出板凳坐在門口或是與鄰居閑談,或是打量著過往路人,只有在這里,小孩子們可以成群嬉戲打鬧而不必注意路上的車水馬龍。我多么希望工業(yè)化的進程能繞開老街,給北海留下一片寧靜之處。
穿過老街,走一段路,便到了銀灘。作為中國的35個“王牌景點”之一,它享有“天下第一灘”的美譽。銀灘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歡樂盛宴,更有天然美景。在北海生活,純凈如藍寶石一般的天空是可以經常見到的。迎面撲來的是大海母親最為深沉的呼吸,夾雜著濃濃的海水味與淡淡的椰樹汁味,這味道讓人欲罷不能。這塊沙地毯其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粗糙,沙灘柔軟,沙質細膩,讓人一腳踩下去便無法自拔。艷陽下,沙子呈現(xiàn)出銀色的光芒,這便是“銀灘”的由來。天藍,水暖,風清,沙軟,難怪蘇東坡會把這里當成他最后的任性之處。
不知不覺到了傍晚,夕陽西下的一片金光與金海灣的紅樹林勾勒出一幅唯美的圖畫,天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候鳥乘風斜過,仿佛一首古詩不經意地浮在空中,嵌入心里。落潮時,紅樹林放下它那貴婦人的架子,讓我們一睹其婀娜多姿的身形。
海上有浮橋,那是專為漁人準備的。每到這個時候,跳魚便開始成群嬉戲,它們的身體猶如晶瑩剔透的果膠。沙蟲、螺蟹仍然睡在沙里,直叫漁人費盡好大力氣,才把它們喚醒。
坐在浮橋上,躺在落日余光里,細細品味著蘇軾的那闕“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會使人像一個夢者似的走入四時不同,風光各異的詩的世界。我仿佛聽見林中淅淅瀝瀝的雨聲,看見一位老人穿著草鞋,拄著拐杖,戴著斗笠,唱著歌,漫步在樹林中……
北海真是一位畫家,他不肯放過一切畫下美好的機會,將廣闊的天地濃縮在這一片美麗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