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貌似有點寬泛,就像問“通過努力,我能不能當上國家主席”“通過努力,我能不能賺他一個億”之類的問題,所以,如果你要一個確切及肯定的答案,那顯然是沒有的。
因為是否能夠通過努力考上北大清華,既取決于你的自身實力和努力程度這樣的內部因素,也受到包括運氣在內的諸多外部因素的很大影響,誰都不是預言家,在給出足夠多的信息之前,誰也沒有能力去預測一個擁有這么多未知變量的問題。
所以這道題就陷入了死胡同了嗎?
不,盡管問題有點寬泛,但是我們仍舊想結合上面所說那些牽涉到你是否能通過努力考上北大清華的諸多內外部因素,告訴你的一些相對具體的人生經驗。
一、你必須確保你有足夠的實力
我在這里只講兩句話。
第一句:“吾日三省吾身,作什么死、裝什么X、矯什么情”。
你需要對自身實力有充分的認識、準確的判斷和經常的審視,因為你目前的實力不僅決定了你未來需要的努力程度,也決定了你把考上清華北大作為目標是否合適恰當。
所以,如果你告訴我平??荚嚳偡种挥袃扇俜?,那我覺得咱們還是換道題,先考慮考慮如何能通過努力上一個211大學更恰當;如果你告訴我你平??荚嚪€(wěn)定在700分以上,那我想我還是拂袖而去好了,這問題你問我干什么!
第二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很多人會把這句話誤解為機會是準備給有實力的人,誠然,實力本身的確是判斷“是否有準備”的關鍵因素,但實力在機會到來那一刻的狀態(tài)也往往會決定最終結果的成色。
不少優(yōu)秀的學子,實力充足,臨門一腳卻沒有踢好,因此,你必須學會在考前固強補弱,在考時揚長避短,通過不斷的摸索調整狀態(tài),使最佳實力能夠發(fā)揮在考場而非提前泄氣、功虧一簣。
二、你必須確保你能足夠的努力
既然你現(xiàn)在的實力和考上清華北大所需要的實力都差不多成了定量,之后最為關鍵的因素顯然就是你的努力程度了。
之所以需要你努力努力再努力,是因為清華北大作為中國最為頂尖的兩所學府,每年的全國錄取率只有0.2‰。
想登上這兩座高等學府,意味著你不僅需要不斷的超越自我,也需要在與同齡人的分數(shù)爭奪中取得勝利,如果沒有接近極限的努力程度,怎么可能能夠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脫穎而出?
當然,努力努力再努力并不是簡簡單單死讀書就行了,更不是用戰(zhàn)術上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這其中既包括了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是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也包括了持之以恒的堅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是細水長流,水滴石穿;還包括了根據自身實力變化及在學業(yè)上優(yōu)缺點所做的不斷調整,是盲目自大、妄自菲薄還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三、你必須盡可能地爭取到優(yōu)良的奮斗環(huán)境
阿基米德說,給他一個支點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牛頓說,他看得比別人更遠些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對于你來說,這個支點,這個肩膀以及歷史的進程就是優(yōu)良的奮斗環(huán)境。
在保證了自身的足夠實力和努力程度后,一個優(yōu)越的奮斗環(huán)境更將為你走進清華北大“如虎添翼”。
這其中,既包括身邊的小環(huán)境,也包括所處學校、地區(qū)的大環(huán)境。從小環(huán)境來說,有一群與你一起奮斗的學友伙伴,有一個充分支持你的家庭,有一幫水平非常高的老師,這都是再好不過的了;從大環(huán)境來說,所在學校掌握的教育資源、所在地區(qū)清華北大錄取人數(shù)也相當程度上影響你走入這兩所學府的可能性。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qū)開始采用全國卷,在高考區(qū)分度逐漸降低的情況下,清華北大將更加青睞于自主招生這種高校考生雙向選拔的模式(近年來清華北大僅通過統(tǒng)招的人數(shù)占只占錄取總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多來自于自主招生等計劃)。
同時,針對戶籍在農村的考生,清華北大還分別設置了自強和筑夢計劃,讓農村考生有更多機會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把握好這些機會,也能讓你前往北大清華的路相對更平坦和不那么艱辛。
當然,也應該明白,不管是大環(huán)境還是小環(huán)境,亦或是自主招生、農村考生優(yōu)待的政策,都是建立在自身優(yōu)越實力的基礎上,在高考更加公平嚴肅的環(huán)境下,如果想用巧勁代替實力,無非是異想天開。
而除去以上具體的方法論,我們還想說:
一、不管如何,你都應當好好珍惜和利用高考前的學習時光
從結果來說,“同通過努力,當上國家主席”或“賺他一個億”等其他“通過努力”系列相比,“通過努力,考上清華北大”的變量因素是最少的,而高考選拔作為中國目前最為公平的制度和人才流動方式,更是確保了努力的最高“性價比”和“回報率”。
也就是說,整體來看,通過努力,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是要遠遠高過其他那些通過努力,成為所在行業(yè)王冠上明珠的概率的。從過程來說,高考前的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階段,可能是你這一生難得的甚至是僅有的可以大把大把的把時間“浪費”在學習上的階段了。
即使不考慮高考選拔本身所帶來的努力“性價比”和“回報率”,這段學習時光也是你行為養(yǎng)成、人格塑造的重大關鍵時期。
努力上一個好大學,并不僅僅是為了讓你文憑更好看,家里人更有面兒,找工作更好找,而是對你過往十多年青春年華的記錄和認證。
二、客觀清醒地認識高考的“不公平”
高考選拔盡管是當今社會最為公平的制度和人才選拔方式,但是并不能否認,處在發(fā)達地區(qū)、優(yōu)越家庭和重點中學的學子確實在客觀上擁有比一般條件的學子進入清北等重點院校更高的可能性。
而讓二者處于更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也一直都是為政者為之努力的方向,不管是近年對農村教育的傾斜,還是開展農村生單招和專項計劃,都是這個努力下的實際行動。
但我們也知道,普通家庭的學子作為個體來說,為政者對教育公平的頂層設計并不會那么快的就傳導惠及到他們身上,因此,我們更希望各位在客觀清醒的認識到這種不公平的同時,為了下一代擁有更開明的思想、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更好的家庭教育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教育是一代代人的積累,公平教育環(huán)境的打造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我們認為,盡管高考制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可它的存在就是公平教育環(huán)境中的定海神針,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底層學子上升的渠道就一定不會被關閉。
三、和通過努力不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一樣,考上清華北大也不一定代表擁有了成功的人生
清華北大學生在未來人生中獲得的優(yōu)勢概率較高,但并不意味著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就一定成功,非重點高校就不能取得最優(yōu)秀的成就。
每年清華北大的畢業(yè)生只有六七千名,但社會上優(yōu)秀拔尖的人才何止千千萬,那些并非畢業(yè)于清北這樣重點院校卻實現(xiàn)人生逆襲的優(yōu)秀從業(yè)者,同樣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我們不認為這個社會已經簡單的把是否考入清北作為評價個人能力素質水平的重要方式,更不認為社會已經將學歷、級別、財富作為評價人生成功與否的僅有標準。人生的路途還很長,因為某段的小失敗就提前繳械可不好;中國的平臺非常大,因為暫時的跑龍?zhí)拙碗x開舞臺真可惜。
用一個比喻來說,如果說人生就像一棟大樓,每一層都代表某個水平,越往高水平就越高,人生就越成功,達到這個樓層需要的運或能力也越高。
而文憑就像這個大樓的入場券,進去了之后入場券就無效了,如果還要再往上你就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拿到上一層的通行券。
包括清華北大在內985的文憑可以直接進入6樓,211進入5樓,而其他一本的進4樓……
無需羨慕那些直達6樓的,因為這是對于他們之前不管是努力還是運氣的回報或者嘉獎。當然也有很多人直達6樓之后就不再往上了,也有人從地下層迅速的爬到了8樓。不用妄自菲薄,更不要妄自尊大。
在這棟大樓里,努力和運氣是你不斷拿到上一層樓的通行券的主要方法,可能也是唯二方法。
所以,如果沒有運氣,那么就請努力。